加强聋高中学生时事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韩海平 陈敏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两年前,为了了解聋高中学生对时事政治教育的认识,我们对2005级两个高中班共39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时政新闻方面的小调查,详见下表:

调查项目

选项

百分比

你关心什么新闻

娱乐新闻

41%

经济新闻

9%

体育新闻

36%

科教新闻

9%

政治新闻

5%

你认为了解时政重要吗

很重要

24%

比较重要

31%

一般

29%

不重要

5%

无所谓

11%

你最希望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时政

电视

26%

报刊

15%

网络

5%

聊天

13%

课堂

41%

     从上表中可知,有55%的同学认为了解时事政治是重要的。而在关心的新闻方面,有41%的学生经常关注娱乐新闻,36%的学生关注体育新闻,而关注政治、经济、外交等新闻的学生只占23%。由此可见,如何唤醒聋高中学生的时政意识,激发他们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亟需我们加以研究与探索。

二、主要的措施

     近年来,在加强聋高中学生时事政治教育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1.利用晚自习时间观看电视新闻

两年以前,学校规定晚自习时间学生不可以收看电视,只能进行文化和专业课的学习。为了加强对聋生的时事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时政意识,学校及时调整了晚自习内容,允许每天晚上6:30—7:00全体学生可以观看上海电视台的新闻。旨在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2.利用校会、晨会进行时政教育

对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问题,学校都会及时利用校会、晨会进行通报和教育。如: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及时组织了捐款动员,并针对社会上捐款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捐款多少是否等于爱心多少”的问题在校会上进行辩论比赛。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辩论,同学们逐渐澄清了模糊认识,得出“捐款多少不等于爱心多少,但等于贡献多少”的结论,同时更激发了关注时政新闻的兴趣。

3.课前五分钟新闻演讲

即在政治课上让学生用3-5分钟时间,以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发布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政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简明扼要交待事件的背景,运用所学知识适当加以评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给人们什么启示,或有什么影响等等。具体做法:(1)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每次下课前,教师要将下节课要演讲的大致范围布置下去,由课代表安排一至两人准备。讲稿写出后要先由课代表检查,后交任课老师审阅定稿,再由学生练习、准备、精心构思演讲过程。(2)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不急于追求高水平、高标准,而是分阶段实施。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先后”:先可以让学生从报纸或课外书中摘录有关内容,后让学生自己记录新闻;先按照稿子读新闻,后脱稿演讲新闻;先由老师评价,后由学生评价。三个“先后”可同时进行,逐层深入。

    4.政治考试中纳入时政内容

以往学校的政治考试只是单纯地进行政治课本内容考查,没有纳入时政内容,现在我们政治试卷中都会有10%左右的时政试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平时留心、关注时事政治教育。同时,在平时的政治课上我们经常搞些时事知识测验和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时事知识小竞赛,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参赛成绩按相应比例计入政治学科成绩。

5.开展形式多样的时政竞赛   

学校为每个班级都订阅了《文汇报》、《青年报》及《闸北报》,图书馆订阅了《半月谈》、《中学时政报》、《解放日报》等等。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杂志资源,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与校级层面的时政知识大赛。先是班级同学间进行时政知识比赛,选出优秀者代表班级参加校级层面的比赛。优胜者再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时政大赛。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绘制时政小报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对从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绘制成时政小报。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进行展示。应该说,一轮又一轮的时政大赛激发了学生关注时政的热情。

6.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时政教育

“走出去”即走出校门到厂矿企业及教育基地去参观学习。如组织到外资企业Intel公司参观,当同学们看到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和复杂的生产流水线时,深受触动,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暑期,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参观“上海世博展示中心”,同学们既观摩了世界各国的世博会发展历史,也感受到了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进来”即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对学生进行时政专题讲座。如十七大召开后,我校及时联系上海航空公司高级乘务员、十七大代表吴尔愉来校为师生进行了十七大精神的传达;残奥会火炬在上海传递后,我校及时请残奥会火炬手、聋校特级教师梅次开老师畅谈感受,使同学们对党的十七大和残奥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

三、取得的成效

两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时政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逐步强化了聋生的时政意识,提高了聋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了聋生的创新意识,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还一定程度地提高了聋生的写作和手语表达能力。 

1.时政教育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部分聋生主动性不强,他们不善于甚至不愿意获取时政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的时政教育活动,可以引导他们从各种报刊杂志、电视新闻中获取国内外时政信息,并在5分钟演讲和知识竞赛中得到巩固和发挥,大大弥补了聋生自身能力的不足。譬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特奥会、上海世博会、嫦娥一号等话题都曾经是他们演讲活动的主题。

2.时政教育强化了聋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5分钟演讲,通过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社会热点的思考和分析,能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氛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聋生的主动发言、善于倾听、乐于合作意识与习惯。通过时政知识测验和竞赛,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同学当场就跃跃欲试,场面很热烈。学生们在紧张愉快的演讲和比赛氛围中既了解了许多时事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应对和表达能力。例如,薛同学第一次参加这项活动时,慌慌张张地从座位上跑到讲台,对其他学生一边鞠躬一边说:“今天我来发布一则新闻,新闻的题目是……”结果在慌乱中把题目忘了,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他的脸红了,手发颤了,这一次演讲没法进行下去。这之后,他下定决心学好新闻发布,还主动多次申请参与此项活动。一年之后,在学校举行艺术节活动中,他代表班级登台表演,还获了奖。他的成功是练出来的。

3.时政教育有利于逐步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一方面调动了聋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优化了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分析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归纳,密切了师生关系,学生从对老师的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逐渐形成了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和交流氛围。

4.时政教育使聋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净化了班风。有段时间某班同学课间沉迷于玩游戏机,多次批评教育都于事无补。通过对大量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有两位同学选择的内容:一则是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为我国夺得第一枚110米跨栏金牌;另一则是大学生汪海洋与歹徒英勇搏斗的事迹。通过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假恶丑的鞭挞,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爱国意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因此,原先沉迷于电脑游戏的现象也基本消失了。

2007年、2008年我校学生两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参加上海市第四、五届时政大赛,两次都获得中职组决赛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这一成绩来自于平时加强了对聋高中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

今后,我们将从聋生的身心特点与学校的实际出发,为加强聋高中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继续进行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