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零拒绝”的承诺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冠华(董李凤美康健学校)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徐汇区教育行政部门以人的发展为本,积极构建“全纳性”的特殊教育体系,提出对特殊儿童、少年实现教育的“零拒绝”, 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残障学生入学率达到100%。积极创建特殊教育示范性学校,发展初等职业技术教育,拓展残障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限,保障3-18岁的残障儿童受到适切的教育。在办好专门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实施教育部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实验区”工作,建立有效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运作机制和支持保障系统,提高了随班就读实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上海乃至全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特教发展变化,感慨万千。

徐汇区于19849月在蒲西路小学、南丹路小学和大木桥路第二小学分别开设辅读班(招收了十多名学生),实现了徐汇特教“零的突破”。19869月,正式成立徐汇区辅读学校(7个班,80多人)。从此,轻度弱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有了专门的学校。19929月,应徐汇南片、特别是一些中度或重度弱智儿童接受特教的需要,开办了第二辅读学校。1994年,将南北两所辅读学校合并,迁至规模大、规格高、环境优美的新址(康建新村月季园71号),命名为徐汇区康健学校(即现在的董李凤美康建学校),为弱智儿童创设了优于普通小学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徐汇区教育局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举措,在上海、全国乃至海外形成重大影响。香港爱国实业家董纪勋先生为此捐资助学(170万元人民币)。1995年,在辅读学校正式建立学前教育部,为学前弱智儿童提供两年制学前特殊教育。1996年,辅读学校在徐汇区少科站、中学劳技中心和中华职校的支持下,开始为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轻度弱智青少年学生进行初级职业教育(开设点心制作、缝纫、横机编制等职业技术培训),为建构轻度智残学生实现回归社会、自食其力的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

 “让每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受到适切的教育”,是徐汇教育多年来的追求。为了教育零拒绝的承诺,为了追求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徐汇教育不断配套政策,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更新设备,不断优化师资,不断畅通协调,不断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初步构建了“医教结合”的特教模式(与徐中心、市六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儿科医院等共建,对脑瘫、自闭症、多动症、智力测试等进行技术合作)。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走向精致、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接纳的重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