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雯楠
多重残疾儿童是指除了视力障碍以外,同时还伴有生理和心理上其它障碍的儿童,例如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自闭症等。障碍的合并出现给这些儿童的感官功能和个人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学生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早期教育的差异性,都会反映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使个体内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特点或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而这些个体内差异使他们更需要个别化的教育方法。
小孙是一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中度智力残疾。他平时从不主动与他人交流,身边没有熟悉的成人时就会大声尖叫,总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愿走出教室,盲文和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困难。通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而仔细的观察及全面评估以后,发现小孙对唱歌有极大的兴趣,而且他有一副难得的好嗓子,音乐课上表现得相当出色。小孙的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在唱歌方面有所发展。为了充分挖掘小孙在歌唱方面的潜力,我们与音乐老师反复讨论小孙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尝试着安排他到四年级参加音乐课的学习,并把重点放在演唱方面,摸读歌谱、乐理等方面不做要求。刚开始小孙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很不适应,表现得很焦虑。时常不到半节课就坐立不安了,也不和大家一起唱歌。为了使他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同时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我们专门安排了了一名多重残疾部的老师与他一起进入课堂,帮助他理解老师的要求,课后再个别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帮助他建立与同学间的互信。慢慢的,我们发现小孙在音乐课上的主动参与性越来越来强,他会用美妙的歌声和丰富的表情与大家做着愉快的交流,平日里也能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了。经过一年多的教育,2007年小孙参加了上海市业余声乐的等级考试,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参加到普通人的活动中。考级的成功让所有老师和他的家人感到莫大的快乐和欣慰,我们明显感觉到小孙逐步建立起了自信。为了让他的歌唱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和他人认同,我们又让他加入到学校合唱团,接受团体训练。现在这个过去总让人忽视的孩子已经考出了声乐业余8级的证书,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文艺演出。生活中他自信、快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开个小玩笑。
小孙的成功,教育我们,不能把学生的个体内差异看成一种负担或包袱,而要看作一种资源,并进行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我们在多重残疾儿童差异教学中追求开放的课堂,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在共性基础上的多样性、灵活性,给学生多种机会,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诗儿是八年级一个漂亮的女孩,低视兼有学习困难。其他学科能达到平均水平,而数学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其年龄水平。由于在集体教学中很难得到适合她的教学,因此在数学课上她常常无所事事,回家作业也是错误百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实践告诉我们,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将针对差异的个别化教学落到实处,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心灵情感的交流等多方面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才是真正体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