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生
第十一届国际特殊教育年会,今年7月12日—16日在西班牙的东部海滨城市阿利坎特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扩大视野:承认、接纳、包容差异,为特殊需要者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
这次年会,是由国际特殊教育协会主办的。该协会于1989年注册创办并举行第一届年会,创办人是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心理与特殊教育系的Marg Csapo教授,她也是该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曾两次到中国内地作过访问。协会有自己的正式刊物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华中师大邓猛教授是该刊的顾问编委。协会成立以来,每两年选定一个国家召开一次学术年会,所以也称双年会。通常都由协会与一所大学合作联办,这次年会便是与阿利坎特大学教育学院联办的。上一届年会(2007年6月)在香港举行,是与香港大学联办的。下一届年会将于
我国特教界与该协会举办的学术会议发生联系,是1991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米尔沃基市召开的第二届年会开始的。在那届年会上,我国有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北京师大和大连残联、辽宁师大等单位代表参加。往后各届年会,中国代表多为空缺,偶有出席。其中1997年第五届(英国,布赖顿)、2001年第七届(波兰,华沙)均有中国代表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是2007年第十届香港会议。那次会议除香港本地的代表外,内地代表去了不少,有北京联大、成都大学、重庆师大、西南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体院和中州大学等院校的代表。第十届年会原定在2003年第八届年会时就选在香港开的,一切准备就绪,因突发非典而取消。推迟几个月后,改在美国召开了。
这次在西班牙召开的年会,以提交论文的代表计算,约400多人,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美国代表居多,占据半壁江山,相反,本地代表不算突显。会议的论文交流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分组会上发言,一种是在指定的时间和展板上张贴。分组会发言的近300篇,张贴的论文约90多篇。中州大学提交的“中国手语翻译职业化的历史进程”是这次会议唯一的一篇中国大陆的论文。有一项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加拿大和中国的小学教师在促进残障儿童的社会融合方面所应用的策略及取得的成就”。作者是加拿大维多利亚Royal Road大学的
三天会议里,每天上午第一时段有一个全体会议,安排一个主题演讲。这三场主题演讲分别是:第一场是马德里的国家远程教育大学教育学院的卡门教授所作的“西班牙的天才和天赋极优学生的教育:希望与困境”。第二场是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心理学院的米古尔教授作的“西班牙残障者的就业与生活质量:梦想与现实”。第三场是苏格兰阿伯顿大学教育学院的拉妮·弗洛莲教授作的“欧洲的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第二场米古尔教授的演讲。他用了“重返Salamanca”作口号,召唤人们关注今年10月在萨拉曼卡召开的另一次全球性会议:全球融合教育会议。大家都还记得,1994年在萨拉曼卡召开了一次著名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正是在那次会上,明确提出了“Inclusive
Education”的思想,使“全纳教育”(又译“融合教育”)一词广泛地被特教界所接受,从而进入特殊教育的专业词汇目录之中。时隔十五年,又将在萨拉曼卡再次召开特殊教育大会,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西班牙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别番情缘。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