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虹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006年,卢湾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至2009年,我区通过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区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残疾和特殊学生接受教育、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卢湾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经过不断地实践、发展、提升,逐步成为我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管理中心、研究中心、资源中心、指导中心和服务中心。
一、政府重视 政策保障 加大投入
我区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随班就读而言,区教育局就先后制订了《卢湾区教育局关于成立“卢湾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通知》、《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随班就读工作的补充意见》等法规文件,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2010年初,教育局又召开了区随班就读工作推进会,促使本区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深化、细化。
卢湾区域面积狭小,区内随班就读学生绝对人数不多,但教育局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充分重视。2005-2007年期间,教育局每年拨16万专项经费用于康复指导中心的运作,2008-2010年,投入的经费增加到每年20万元。目前卢湾区随班就读学生的人均经费达比普通学生人均经费高2千余元 ,为使专项经费更好地发挥效用,教育局不定期地到康复中心调研,调整、优化经费的使用。确保了设施的建设、设备的添置、奖励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完善体系 健全网络 建设队伍
根据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要求,卢湾区特教体系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涵盖了区内从0岁到22岁的所有特殊需求儿童。区内逐步形成了从早期干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的办学体系和以特殊学校为中心、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多种教育安置模式,各类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了相互衔接、普特融合、条块结合的良好局面。
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大框架下,层层人员落实到位,各司其职,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建成了强有利的管理团队,并充分利用两所特殊学校的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以带动我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共同运转,使辅读、四聋、随班就读三条平行线,得到实质性的管理。三点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分有合,形成合力,有力地提高我区的随班就读工作质量,使我区的零拒绝教育做到没有死角,全部到位。
教育局整合各方力量开展教师培训,形成了特殊教育名师、名师后备、区、校骨干教师的梯队,全区特殊教育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9%,其中本科学历占84.1%;研究生学历占5.7%。在上海市教育功臣何金娣、特级教师顾爱玉等特教名师的引领下,特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随班就读师资水平也不断提高,提升了卢湾特殊教育的质量。
督导工作是监督行政机关是否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学生享受优良教育的有效手段。我区每年将对随班就读的督导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督导工作,区教育督导室组织特教专干、特教专业人员参加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对区内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进行视导,在了解学校整体情况及随班就读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学校提出改进意见。
三、专业管理 深化内涵 提升品质
为给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我区康复指导中心注重以专业化的管理促内涵发展,将服务落到实处。
按市、区有关文件规定,对随班就读学生认定、复测、撤销加强流程管理;对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实施“双学卡”管理;建立一人一卡的教育跟踪记录和送教上门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库。
康复指导中心管理人员组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专管员每学期召开专题例会;通过区域定期巡视,监督普通学校专项经费落实、人员配备等情况,加强管理的力度,抓好监督、落实。中心建立奖惩机制,对随班就读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于不足的学校帮助整改,通过几年的积累,中心在普校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大大促进了我区的随班就读工作。
(一)巡回指导管理基层化
康复指导中心巡回指导老师作为专业管理者,深入基层参与制定部分学校的个别化训练方案,检查落实各校每天30分钟个别化辅导情况,基层学校“定人、定时、定点” 切实落实这项工作。通过MSN网络和电话等途径与教师开展交流、咨询、指导,落实对个别化辅导的管理。以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为家长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加强对家校联动的管理,形成合力。协同学校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强化环境营造,共同落实“以人为本”的个别化教育管理。
(二)教、科研管理专题化
我区特教教研员实施专业管理:通过专题研讨式教研,让随班就读的老师们在集体课堂教学中实施“面向集体兼顾个别”的教学策略;通过合作互动式教研,使随班就读教研共同体的专业教学能力共同提高;通过“问题会诊”式指导,解决了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教学个性化的问题。每学期教研员搭建平台,组织各校开展3—4次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随班就读全面开展以来,每所学校都进行了区级展示,5所学校进行了市级展示。我区的特教和学科教研员共同进课堂开展教研活动,既把握学科知识又重视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的特殊需求,形成了普特结合的教研特色。我区以教育教学理论作为专业管理的指导,把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相结合,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
(三)培训管理分层化
康复指导中心每学期组织区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老师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升。对专管员、骨干教师、任课教师、个训教师、家长分别予以专家讲座式、专题研究式、现场指导式、个案剖析式等针对性培训、既加强了对培训本身的管理,又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四、思考与展望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特教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将不断完善原有的体制、机制,形成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社会合力。将继续加大对特教的投入,在2010—2011年对区康复指导中心扩建,完善其功能,更好地发挥其“五个中心”的作用。
我区将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估体系,探索医教结合之路。即在儿童入学前即进行医学评估,根据结果合理安置;入学后,不断跟踪进行动态评估,建立每个学生专属的医学评估档案,以此为基础制订康复方案、个别化教育计划等,形成教育发展档案。
我区特殊教育发展不仅在特殊学校,更要在普通学校逐步走向融合教育。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区内已基本实现小班化,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区内开展实施融合教育的试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个性、爱好、特长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尽管卢湾特殊教育在过去的岁月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大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新的形势,卢湾的特殊教育工作同样要有新的开拓。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特殊学校专业化师资队伍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借助卢湾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以现代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视野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具有精品特色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先进发达国家水平,使之具备服务全国乃至世界的功能”,
这是卢湾区构建现代精品特殊教育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卢湾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