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爱武
要让聋校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十分有讲究。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遵守纪律等表现作出的评判与回应,它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种适时的、情境性的语言,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属于“即兴创作”,是在整体把握好理解文本并了解学习实际学习情况基础上的一种创设和生成。笔者认为在聋校实施评价应该本着“有效”的原则,着眼简洁、具体、真实、丰富,让聋生从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其积极参与学习,使课堂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一、简洁,有可视性、可解性
“简洁”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评价用在当用时,二是评价言简意赅,学生看得懂(可视性),能理解(可解性)。为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许多聋校老师甚至会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进行评价,而且评价时所使用的评价语不考虑聋生的语言基础、生理特点,或是超出聋生的语言基础,或是动口不动手的评价(有好多评价语言的手语老师也不会)。这些评价语在健听学生听来可能确实很动听,也有一定的激励性,但聋生往往听了却如坠云里雾里,很难准确地把握住每句话的重点,更难以领会老师的意图。比如“ok!
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后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你今天显得很有精神,词语读得特别准确,老师很喜欢听。”由于聋生学过的、能看懂的语言有限,上述评语中如“ok”、“目前为止”、“出色”、“播音员”、“显得很有精神”这些词语如果学生没学过、听过,那么这样的评价语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语言基础,不仅起不到指导、激励的作用,反而可能让学生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自己的行为是好还是不好,老师是表扬他还是批评他。这样的评价就可能只是教师的自言自语,就像瞎子点灯——白费蜡,其结果反而造成教学节奏的拖沓、迟缓,影响到学生听课思维的正确性、连贯性。
因此,聋校老师的教学评价语不但要注意控制“量”,更应关注“质”,要契合聋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水平,要用聋生看得懂、能理解的通俗浅近之语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同时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不冗长,不含糊,不过分追求评价的量和形式。
二、具体,有针对性、导向性
聋校
例如:一次课堂上,某个学生朗读课文比较好,教师一边叫他坐下一边夸奖他:“你读得真棒!”而从这个评语中学生很难知道自己读得“棒”在哪里。教师既没有对处理得很好的地方进行具体的肯定,也没有对处理不好的地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因此,学生无法从这类评价中获得启迪。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既要语言简洁又要内容具体。一味的肯定评价或简单批评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评价应该让聋生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对在何处,错在何处,应该怎样做。如:“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很好,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带上表情再读一遍好吗?”(老师可示范一下),“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说这句话时可辅以动作)、“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这样,学生读的时候就有方向了,不会茫无所措、无所适从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非常强的听辨能力,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准确捕捉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行为等做出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要给出“‘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错了’,错在哪里?”的具体内容,以便让学生明白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真实,有激励性、感染性
真实就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准确、客观、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务必做到恰如其分。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在肯定其中蕴含的好学精神和聪明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具体实在的、真心诚意的,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言过其实,没有草率敷衍。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发自肺腑的真心表扬和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发自肺腑的艺术化的批评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
在当今的聋校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敷衍评价还时有所见。一次公开课上,一名聋生在台上面对所有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课文读了一遍,老师在该生回座位的路上就面无表情、语气平淡地面对教案说:“某某同学读得非常好,老师要夸奖你。”紧接着就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还有一位老师在一个同学回答问题时,并不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回答问题的同学,而是目光游离,在其他学生间扫视,寻找下一个发言的目标,学生刚说完最后一个字,便迫不及待地指着另一个学生“读得不错,你来。”这两位老师的评价都属于“目中无人”,为了评价而评价,这种评价语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聋生听不到,他们很难
四、丰富,有刺激性、期待性
聋校不少老师认为聋生看得懂能理解的评价语太少,无非是“好”、“不好”、“好不好”、“很好”、“对”、“错”、“行”、“不对”、“不行”……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评价语也仅限于此,空泛单调。有些教师除了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对或错,基本上没有评价语。有时一节课上的评价语就是“很好”、“真不错”、“回答得不错”、“错了”、“不对”等,这些评价语在一开始时还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这老一套的评价语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缺少刺激性,就不会使他们对后面的评价产生期待。
人喜欢获得新鲜的刺激,对于学生而言,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感到厌倦乏味,他们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评价语有时也需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提高刺激性和期待性。这就要求老师的评价语要丰富,包括有声的评价语和无声的评价语。有声的评价语,老师们要广泛收集,加强积累,详尽预设,使评价语在学生看得懂能理解的情况下常用常新。针对不同情景、不同对象、不同表现而给予新鲜的、恰当的评价语,可以让学生听了有刺激感,期待着老师的评价。无声的体态语要与老师有声的评价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用得自然、恰当:轻轻的抚摸,深情的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地伸出大拇指,专注的目光,耐心的等待,用心的倾听……可以感染情绪,交流感情,传达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使课堂评价语发挥理想的作用。就拿读课文来讲,老师如果没有任何肢体语言,面无表情、语气平平地说“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看)。”这个被表扬的学生再读时一定不会开心、自信、自豪,而是当作任务地再读一遍,很可能没有第一遍读得好。但老师如果竖起大拇指,辅以赞赏的眼神、激动的表情说:“你读得很好,口形清楚,手语准确,请你领着大家再读一遍!”该生听(看)后就会充满自豪,充满自信地再读一遍,可能会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定会个性张扬,智慧闪耀,灵感突现,从而使课堂生花、教学增色。
总之,聋校课堂评价语言中“简洁”是前提,应该确保“真实”是核心,坚持“具体”是要求,提倡“丰富”是提升。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每一个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得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