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每一个残疾学生的终身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沈幼生

 

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公之于众、广泛听取意见以后,本市也发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以博采雅言、广纳民智、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在人们纷纷进行热议和建言的时候,作为一名曾经在特教学校工作过的退休教育工作者,对本市《规划纲要》中的特殊教育部分与之相配套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规划(2009-2011年)》自然给予特别的关注。

学习、研读上海市的《规划纲要》,我觉得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提出了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解读和诠释这一理念,两个关键词就是“每一个”和“终生发展”。我一直认为,以大教育家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其精髓实际上可以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8个字来概括。这8个字传承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有着巨大的现代价值。“有教无类”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平等教育、优质教育、多样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因材施教”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施以适合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做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展其所长、助其成才。

按我的理解,《规划纲要》所指的“每一个”应该涵盖上海地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高中、大学的在校学生。它既指城区的学生,又包括郊县的学生;既指本市常住户口居民的孩子,又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既指学有余力、具有创新兴趣和才能的超常学生,又包括盲、聋、弱智、自闭症、脑瘫等各种类型的残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只有真正做到了“一个也不能少”,那才能说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又可能落到实处。

如果说,“每一个”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是外延,那么可以说“终身发展”是质量上的要求,是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旨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为教育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乃至国家命运的兴衰存亡。有哲人言,人与人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育的差别。从这个角度上说,较之健全学生(《规划纲要》中的提法是“正常学生”,究竟何种提法更科学、更确切、我认为还可以讨论、斟酌),残疾人要达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就更需要接受教育、优质的教育。我们只有切实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使他们不但“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他们才能在走上社会后凭借自己的技能才华做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规划纲要》在阐述特殊教育这部分时,明确提出:“特殊教育: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把超常学生教育放到特殊教育部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同残障学生一样,超常学生也是属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对象。我国的教育,成绩是巨大的,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了把我国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为了不断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要在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同时,承担起培养一大批有国际视野、有竞争能力、有合作精神、能站在本专业、本领域最前沿的创新型杰出人才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在《规划纲要》中浓墨重彩地写上超常学生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教育创新的一个内容。但是培养超常学生的特殊教育与培养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毕竟还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特殊教育这个部分,可把对残障学生的教育和对超常学生的教育分为两个方面来表述,分别写明他们的教育目标、要求、措施、保障体系等内容。这样不仅从行文的角度显得更清晰,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更具操作性。

综观《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我觉得方向明确、理念先进、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运行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上海特色。作为近期的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奋斗目标,促进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使本市的特殊教育事业更好地满足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这让每个从事和关心特殊教育的人感到十分鼓舞和振奋。

但我想补充一点,要为残疾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让他们在毕业以后真正做到自强、自立,融入社会、自立社会、回馈社会,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上海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不管是盲、聋、弱智学生的职业教育,也不管是初等、中等、高等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应该说在全国是领先的,也是有优势的。但是,必须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对从业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且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今天,特教学校如何做到顺乎天时、合乎地利、宜乎人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残施教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他们的生存和终身发展着想,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特殊教育的第二十八条提出“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第二十九条也提到要“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来说更是如此。残疾人要真正平等地融入社会、参与现代化建设、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我建议在《规划纲要》中能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在《行动计划》中能增加诸如加强专业建设、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培养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等内容。以上仅是一孔之见,提供有关领导参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在,我们已迎来教育的春天,特殊教育的春天。可以想见,蓝图已经绘就,平台已经搭建,只有勇于实践、锐意改革、大胆开拓、勇于创新,预定的目标一定会达到。尽管已经离开了特教工作岗位,但我将一如既往,以热烈期盼的心情来见其成。

(作者系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