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可以改变人生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陈捷

我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耳聋,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我并不因此而颓丧,而以经受不同于常人的磨难和拼搏,终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聋人。

一、在学校教育、组织培养下成为上海市第一个聋人大学生

回顾自己的经历,深感离不开学校教育和组织领导的培养。1977年,我从上海聋哑青年技校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久新搪瓷厂任美术设计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几年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要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靠什么呢?思来想去,我感到,只有靠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条途径。当时,我周围有几位健全人都考入大学读书,我很羡慕,但想到自己是个聋人,多次路过高校大门,只能望“门”兴叹。幸运的是,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视察全国各地时,多次呼吁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的正当需求,高等院校对残疾人应一视同仁。上海聋人受到很大鼓舞,此时我产生了要考大学的念头,但又不知从何入门。我多次到市成人高等教育处招生办公室咨询,表达了盼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最后同意了我报名考试。为了考上大学,我废寝忘食地温课,在家人的全力支持帮助下,我顺利地通过了成人高考,被徐汇业大破例录取,成了上海市第一个聋人大学生。入学后,由于听觉缺陷,给我的学习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幸运的是徐汇业大领导特意安排一位稍会手语的健全人学员与我结对,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携手并进,特别是班上师生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加上自己勤奋,终于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二、在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中成为一名工艺美术师

学历并不等于能力,美术设计工作标准高,任务重,责任大,没有深厚的艺术理论及业务能力,是很难胜任此工作,因此,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尽量挤时间学习理论与美术艺术设计知识,还请教专家。我曾虚心地拜上海一些著名画家为师,专攻中国花鸟工笔及山水水墨,长期坚持写生,搜集素材,尤其是在色彩上勤于探索,力求把水墨同色彩协调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工笔画《凌波仙子》、《翠竹牡丹》、《雨后》等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大展,分别获得了银、铜奖,并在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巡展。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坚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终于成为了一名工艺美术师。

三、在以“消除障碍,平等参与”为目标的聋协工作中成为一名国家干部

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调我到市残联组联维权处当专职干部。在维权处工作了十年,我不失时机地把上海市聋人工作尤其是创编《九月画苑》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好地展示了聋人的风采,我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增加了对聋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理解。一些单位也纷纷为聋人献爱心,为聋人生活、就业、学习提供方便,给予赞助。由于我的出色工作,市残联给了我很多荣誉,20056年我被提升为副处级干部,连续二届任中国聋协副主席、上海市聋协主席。市残联党组理事会信任我,让我率领上海聋人代表团出访日本,积极与日本聋人交流,赢得了他们的关注,增进了两国残疾人的友谊,使上海聋人事业与时俱进,工作成效更加显著。为了使聋协工作开拓创新,我按照“三个活跃”的总体要求开展活动,使上海聋协走在全国聋协的前列,市、区聋人协会活动较为活跃,紧密联系着广大聋人朋友。我们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各区聋协工作。根据中残联要求,积极帮助推广中国手语,市、区残联成功举办过多次手语培训班和开播手语电视新闻,还与上海电视台协调,让两位聋人担任电视新闻主持人;与手语学校合作,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手语翻译人才,努力消除沟通障碍,造福广大聋人。

纵观我的成长经历,充分说明了“自信可以改变人生”的道理。

如今,在刚刚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成功设立了史无前例的“生命阳光馆”,这项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体现了全人类对残疾人的关爱。我要引领聋人朋友继续推动两个体系建设,努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使广大残疾人倍感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情厚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聋人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