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听障学生中、高等教育衔接的探索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启隆 刘建平 孙玉民

近年来,国家对残疾人教育极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2008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09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胡总书记等多位领导就搞好残疾人事业做出了重要讲话;又首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以一个独立章节的形式来讲特殊教育,要求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已开始向残疾人高等教育转化。全国开展听障学生高等教育的学校已发展到20多所,从而使听障学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如何解决好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着特殊教育的正常发展。

听障学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侧重点不同。而该问题在健全学生中也非常突出,只是表现形式不同(通常称为“大学新生综合症” )。早在2005年我院就与多家基础特殊学校合作在教育部基教司“十五”特殊教育《残疾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和衔接的研究》课题中就此相关问题作了研究。虽这些年来,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已达成了共识。听障学生的高等教育专业基本围绕艺术与计算机两个学科设置专业方向。然而,紧接出现的就是基础特殊教育怎样支撑听障生高等特殊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学校如何接续好听障学生的高等教育的问题。

我院为听障学生办有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动漫设计本专共5个专业,6个方向的高等教育,涵盖了文学、计算机、农林三大学科。

一、听障学生高等教育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存在差距

进入高校的听障学生,从理论上说都达到了高中的水平,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从知识水平上说,有的确实能够达到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有的则较差,个别学生连一些初中的基本知识也不会,英语单词都不会,更不要说综合素质了。一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缺乏积累,对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也不了解,不知道中国有几个直辖市,不知道马克思、列宁是何许人。可以说,一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难以和他们的学历所要求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当,这给高校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通过调查发现,问题虽然来自多个方面,但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原因就是:各地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存在着差异,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学中只保留了和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将考纲中没有或比重小的内容进行处理,少讲或干脆不讲。

(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在高校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存在欠缺,这种现象应当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从能力水平上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不会自主学习。一些人的运算能力很差,比如有的学生四则运算不会或者运算能力弱、正确率低。另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阅读能力的影响,读不懂题,因而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解题。学生在进行理化学科的实验时,本来应该是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就应当掌握的操作技能基本不会,甚至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研究发现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一些学校将听障学生的教育教学等同于普通学生,对残疾学生与健全生的差异强调不够,忽视了残疾学生本应当更为强化的能力训练。

(三)没有统一的交流手段

通过我们向学生了解,各地各学校的教学中使用的手语各有不同,有的使用中国手语,有的使用地方手语,有的重视使用自然手语,有的强调看口型,这样的差异使学生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接受专业知识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和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对基础教育的建议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各发达国家的教育都经历了一个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教育水平、普及完全中等教育和扩大高等教育的时期。”由于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需增加彼此间的了解,要经常交换有关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最近的改革状况、高等教育的改革状况等。另外,高等教育一般是在较长年限的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搞好高等教育首先是抓好基础教育。因此在基础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教学中应以能力训练和提高实际水平为目的,而不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目的,也就是说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如阅读能力,最基本的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等,而不是只会做书上的题目。通过对基础特殊学校的调查,那些学习程度较好的听障学生,其所在学校都非常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的分析方法,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字的理解等等。

第二,应该像推广普通话一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听障学生之间尽可能建立统一规范的交流平台,以保证信息传递的不失真。自然手语、中国手语只能作为听障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工具,要想使听障学生能有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与健全人顺畅的沟通,融入整个社会,还要靠文字。因此,基础教育中要特别加强文字阅读理解力的教学和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统一特殊学校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合听障学生使用的教材,规范教学要求,是解决听障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基本保证。

三、对高等教育的建议

为使听障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这几年的教学中,学院对入学的听障学生采用的教学措施有:

(一)根据考入学院的听障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体现应用为本的理念,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和基础知识的比例,同时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采用手语、口语、书面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听障学生抽象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好的特点,教学中多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法等,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考核方式中也加大了实践能力的考核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根据听障学生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分层分级编班的形式进行语文及英语课程的教学,以兼顾各层次听障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教学中同一个班中“吃不饱”和“跟不上”的现象同时存在,减少初入高校学习的不适应感和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

(三)针对听障学生知识参差不齐的现象,采用由各学科任课教师灵活应用零散时间补课的方式,进行查遗补漏。

(四)对听障学生加强学法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在大学进行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确有需要的学生辅助建立个别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五)加强挫折教育,建立自立、自信、自强意识,接受“减少呵护”带来的挫折感,正确认识成功、认识进步,渐渐使学生感到压力、做好接受挫折的准备。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及与人合作的理念,在学生间建立学习互助的风气,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基础特殊教育与高等特殊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质的不同,但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处理好初等特殊教育与高等特殊教育的衔接关系,可以更好地提高两者的教学质量,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听障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