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陈保华

 

沙盘游戏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在荣格心理学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瑞士提了这种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辅导。

我校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沙盘游戏是一种弱语言要求的心理辅导工具,非常适用于普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智障儿童。我们运用沙盘游戏,对智障儿童开展了两年的心理辅导。

一、智障儿童沙盘游戏的过程

在运用沙盘游戏对我校智障儿童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年龄与智力水平是影响其游戏过程的两个关键因素。

智力障碍程度越重,年龄越小的智障儿童,越缺乏要创造出某种沙图的意识,他们享受的是游戏的过程。其游戏过程呈现出两种典型形式:

1.将沙具逐个地搬运到沙盘里,以随意或者一定的方式放置在沙盘里。整个游戏过程,就是选择、搬运和放置沙具。

2.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沙具在沙盘中玩耍。沙具放进沙盘后,并非静置在沙盘的一处,而是随着玩耍过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玩耍的形式,主要是角色游戏。例如:有学生在沙盘中,玩猫抓老鼠的角色游戏。

这两类游戏形式,都呈现了一种普遍的、机械性的重复。这种重复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游戏形式的重复。例如:如果初始游戏是“选择、搬运和放置沙具”,在后续的游戏中,会不断地重复这种游戏形式。其次,主要对感兴趣对象的重复。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游戏中,总是选择一些相同的沙具,并把大部分时间和注意力投注在这些沙具上。

智力障碍程度越轻,年龄越大的智障儿童,越具备要创造出某种沙图的意识。每次游戏,他们都有一定的设想要去实现。他们不但享受着沙图创造的过程,也追求着某种理想的沙图景象。面对自己创造的沙图,通常能体会到成就感与满足感。

二、智障儿童沙盘游戏的内容

(一)反映他们所知的事物。有些智障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辨认和认识沙具。如,有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认识沙具。她拿起一个沙具,说出沙具的名称,放回沙架,继续辨认。遇到不认识的沙具,询问老师。被她拿起的沙具很多,但真正被放置到沙盘中的很少。这种认识活动通常是非常粗浅的,大都停留在知晓事物名称的水平上,不会更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特征、功能等更深层的信息。

(二)反映他们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有些智障儿童沙盘游戏的内容,反映其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有名男生长期与保姆阿姨生活,在他的游戏中,出现最多的是家居环境与烹饪活动;有名女孩与家人生活在一个小理发店里。由于居住环境逼仄,她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街串巷中度过,与街坊邻居交往频繁。因此,她的沙盘游戏中,出现的都是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

(三)反映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少智障儿童沙盘游戏的内容,反映着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东西。有位学生最喜欢车子,在游戏中,他会把所有的车子都放到沙盘里。有位学生很喜欢恐龙,每次沙盘游戏,他必玩恐龙。

(四)反映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部分智障程度较轻的孩子,在沙盘游戏中,发挥着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个学生创造了“快乐的农田”。由于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其创造的农田与真实的农田差异较大,完全是其想象中的农田。有位学生创造了一个迷宫。他用彩石铺就迷宫道路,用同种类型的玻璃球代表迷宫中掩藏的珍宝,并在每个珍宝处设置护宝人,寻宝人必须通过护宝人的考验,找到所有的珍宝,才能走出迷宫。这幅沙图视觉上的美妙与构思上的精巧,让人不敢想象,这是智障儿童创造的。

(五)反映未被满足的需求。有位学生家境很差,不仅物质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上也缺乏足够的关爱。在她的沙盘中,出现了许多物质充裕的象征,如各种各样的商店、果园、农场等,也多次出现了温馨的家庭聚会。还有位学生创造了“幸福的家庭”,并告诉老师,自己真实的家庭并没有这么幸福。这些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在游戏中,他们给予了自己象征性的满足。

三、智障儿童沙盘游戏沙图的特征

尽管许多智障儿童在沙盘游戏的中,没有要创造某种沙图的意识,但最终的沙盘,总会以一定的图景呈现。有研究者对智障儿童沙图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四种典型的图景代表了智障儿童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Kamp & Kassler, 1970):1)现实性景象:同时使用两种类型以上的小玩具模型来表现类似现实情景的场景;(2)描述性景象:玩具间的现实性景象比较少,如虽然沙盘中包括房子、树、人、和车,但是道路并没有被很好地划分,汽车的方向也不明确,所有材料都过于松散而较缺乏现实感;(3)图式性景象:简单使用类似的沙具,这一级比上一级缺乏描述性,玩具间的关系定义不明确,经常是成行成列地排布;(4)并置性景象:玩具模型非表征性地散布在沙盘的部分或整个领域中,儿童可能有意的放置某个玩具模型并给它起名,但是这些与玩具本身所代表的意义并不一致。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这四种类型的沙图,并发现沙图类型确实体现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发展较好的学生,表现出的多是现实性与描述性景象,认知发展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的多是图式性与并置性景象。


图1

图2

图3

图4



1

 

1是现实性景象。沙盘展现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有村庄,有教堂,有风车,有草地等。教堂里有一对新人在举行结婚典礼。整个沙图有很强的现实性,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都很真实、自然、合理。

2

2是描述性景象。部分沙具能建立现实联系:如电视机放置在大沙发前;水果盘摆在桌子上;碗放在餐桌上,餐桌前摆放两把椅子。但是整个沙图比较松散、混乱,分不清何处是厨房,何处是客厅,现实性较弱。

3是图式性景象。沙具不是根据现实关系摆放,而是以机械的方式排列在沙盘上。机械性、刻板性非常突出:如电视机不是竖立放置,而是机械地平放在沙盘里。

4是并置性景象。沙盘里面放置了各种各样的沙具,如车子、房子、家居用品等。沙具与沙具之间,缺乏联系,只是以随机的方式,放置在一起。学生对部分沙具的理解,与其本义不一致。如有个风车,在该生看来,是台电风扇。

4

3

四、沙盘游戏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的意义

(一)沙盘游戏作为一种评估工具

首先,沙盘游戏能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粗略的评估。如前所述,智障儿童沙盘游戏的过程、内容、结果,都能反应其相应的认知水平;其次,沙盘游戏能反应智障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有位学生在游戏中,重复地出现攻击性,并且认为“父亲是凶悍的”。原来其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他。老师将这些情况与这位父亲进行了沟通。孩子在游戏中强烈表达出来的信息深深地触动了这位父亲,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失当,希望作出改变。因此,作为一种评估工具,沙盘游戏可以为教师更好地教学、家长更好地教育提供依据。

(二)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情绪辅导工具

首先,作为一种游戏,沙盘游戏本身能够让游戏者从中体验到有趣、快乐、沉浸等积极的情绪。几乎每位智障儿童,在沙盘游戏中,都是快乐的、全身心投入的。最突出的是,一些退缩、胆小的学生,在其他教学活动中,目光呆滞,表情僵化。而在沙盘游戏中,他们活泼可爱,令人惊讶。其次,在沙盘游戏中,智障儿童所有的情绪表现,都能够获得尊重与接纳。例如,有学生游戏中只是机械地搬运沙具,常人看来,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但他们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在真实生活中,这种乐趣可能会被嘲笑为傻乐,不被赞许,受到压抑。而在沙盘游戏的中,这种乐趣获得了尊重与接纳。此外,在沙盘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宣泄负性情绪。例如,有学生在游戏中,扮演着家长或者教师角色,批评游戏中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合理地宣泄了自己的负性情绪。

(三)沙盘游戏作为一种人格辅导工具

人格的成长,即是自我的成长。沙盘游戏对智障儿童自我的成长存在着积极影响。在现实的生活中,智障儿童缺乏自我决定。在家要听从家长,在校要听老师。许多学生在初始沙盘中,表现十分拘谨,他们不能相信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因此,他们不断地老师征得许可,不断地试探自由的边界。当确定真的可以自由自主的时候,他们的自我就获得了成长。几乎每位学生在游戏中都出现了一个从不断征询老师意见到旁若无人地投入游戏的过程。有位学生最开始很犹疑,几次游戏之后,他开始安排老师在其游戏中的角色。更有甚的是,在与老师的互动游戏中,他总要扮演主宰、强大和胜利的一方。这种变化,让人深刻地感觉到他自我力量的生长与壮大。

由于语言障碍,智障儿童无法顺利进行自我表达,而沙盘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在游戏中,有些孩子展现了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如文中提到的“迷宫”,如果让该生用语言来表达是不可能的。但是,借助于沙、沙具与手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表达能力,将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奇思妙想地展现出来。对他来说,沙盘游戏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他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表现。

作为一种弱语言要求的心理辅导方法,沙盘游戏在智障儿童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沙盘游戏辅导效果的发挥,对辅导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辅导对象领悟力的要求较高。辅导老师需要有深厚的心理分析功底和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辅导对象需要敏锐地察觉自己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解决之道。这些条件的限制,使我们看到,沙盘游戏在智障儿童心理辅导中应用的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些局限,使智障儿童更多地从沙盘游戏中获益,需要今后更多的研究。


(作者单位:静安区南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