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医教结合实践 满足脑瘫学生需求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陈军    冯雅丽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脑瘫学生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对他们采用医教结合模式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残疾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他们在运动、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多方面有不同的需求,有效帮助他们实现正常生活是当前特殊学校所承担的教育责任。

目前,杨浦区扬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求,与杨浦区康复中心、上海上体伤骨科医院(长海医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发挥医教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对脑瘫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康复与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满足脑瘫儿童全面康复的课程设置,以实现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的融合,形成有效的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

    一、建立脑瘫学生康复管理档案

建立脑瘫学生康复管理档案,可以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学生康复训练的进展情况。目前,我校为脑瘫学生建立的康复管理档案,主要包括脑瘫学生康复评定表和训练记录表,其中康复评定表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现病残史、既往史、个人史、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流行病史、ADL功能评定、异常运动与姿势评定、肌力与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体格检查等。教师根据此表的要求在各个阶段对脑瘫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估,并制订康复方案。在训练记录表中,教师也详细记录了每节课的训练内容、方法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康复方案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康复训练的针对性。

    二、组建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团队

高质量的康复与教育团队是脑瘫学生有效康复训练的保证。我校建立了由教师、家长共同组成的康复与教育团队,一起对脑瘫学生进行评估、制定康复目标、选择康复手段,以达成康复与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共同为脑瘫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有效地促进脑瘫学生的整体发展。

专业医生还定期对康复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康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康复治疗技术。同时,学校还组织家长培训,向家长讲授脑瘫学生的日常护理知识,并为家长解答家庭康复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学生在家庭康复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

三、构建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课程体系

为满足脑瘫学生运动、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学校构建了适应我校脑瘫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充分运用各学科中的康复资源,对脑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与教育。

1.基础性课程:包括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让脑瘫学生强化练习肢体功能外,还注重运用学科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如语文课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数学课上,教师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脑瘫学生的认知能力;音乐课上,脑瘫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美术课上,教师注重提高脑瘫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体育课上,教师设计各种适合脑瘫学生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心,鼓起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2.生活技能性课程:包括生活、烹饪、点心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脑瘫学生们可以学到各项生活技能。专用教室中各种模拟生活场景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脑瘫学生的运动、生活自理、沟通等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3.补偿性课程:包括运动康复训练、作业训练、器械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这些课程主要针对脑瘫学生的功能障碍进行专项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粗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

    四、拓展各种康复资源的作用

我校的康复训练室已向本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脑瘫学生开放,并由我校聘请的专业医生和康复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估,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再由康复教师根据康复训练方案对他们进行训练。同时,专业医生不定期地到脑瘫学生所在普通学校进行指导,以便脑瘫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更好地接受康复训练。

    五、初显脑瘫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成效

根据评估结果显示,部分脑瘫学生的粗大动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学生王某在刚入学时,步态不稳,上下楼梯需要教师的辅助,经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现在她的躯体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改善,能够独立上下楼梯。学生涂某在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后,已经能够独立穿脱衣服、系红领巾、系鞋带、用筷子吃饭,语老师说他现在字也写得越来越端正了。学生魏某自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后,越来越喜欢与他人交流,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现在也主动投入到孩子的康复教育中。

医学与教育康复的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相信在“医生进校园”措施的不断推进下,学校与专业康复机构的合作会更加密切,形式会更加多样,医教结合优势互补更加明显,从而更好地满足残障学生的康复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杨浦区扬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