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咏梅
一、视障儿童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礼仪教育。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礼仪本身具有人际协和功能,能够促使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和睦、社会祥和,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具有良好礼仪教养的人构成。所以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十分必要。
2、促进视障学生的生涯发展,需要加强礼仪教育。视障学生在社会人群中比例很小,但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终将走向社会。我们无法让社会来适应视障学生,而应该让视障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这就更需要加强礼仪教育,养成符合社会共同的礼仪标准。许许多多视障学生学有成就,成了老师、企业家、调律师、外企职员、公务员等等,令健全人也羡慕不已。笔者研究发现,这些成功的案例有着诸多共同的特点,有独立行动的能力;待人处事懂礼仪、讲礼仪,很有人缘等等。甚至询问到他们周边的人“跟你们相处的怎么样?”时,得到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感觉他们不像盲人,跟我们正常人一样。”
3、家庭教育的缺失,更需要学校加强礼仪教育。由于视力障碍的影响,许多家庭对视障儿童存在很多认识误区,过度保护、宽容或者冷漠,对他们各方面要求比较低,进而造成了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这就要求学校应更多地肩负起礼仪教育的重任,加强学生礼仪学习,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视障学生有能力学习礼仪。“视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有着一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生理基础。视力残疾儿童的身体在自然增长,各种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普通儿童是一致的。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现象是按反射的方式产生,他的高级神经活动与明眼儿童有一样的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除了视力障碍之外,视障儿童也是身心发展正常的人,尽管有残疾,学习接受礼仪信息的途径有别于明眼儿童,但他们一样能够学好礼仪,用好礼仪。
二、视障儿童接受礼仪教育的特殊性
1、无法通过视觉接受信息进行表情和动作模仿
个体学习的信息有80%来自于视觉。礼仪是人心灵美的外在体现,也是一种形式美,非常直观的,正常人可以依赖视力观察获得感受和习得。老师做一个动作,明眼学生可以通过视力观察、动作模仿、对比、纠正等,轻而易举地完成动作并取得一致性。视力残疾对于礼仪培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请十位全盲学生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右手”,一定会出现十个不同的姿势,因为学生不能通过视觉获得表象,不能很好地去模仿学习。因此盲童的礼仪教育不同于明眼学生,仅仅通过说教无法完成。
2、难以感知真实、互动的礼仪环境
视障学生要体会健全人的礼仪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在组织学生乘车外出活动时,老师站在车上讲解外出安全和活动的内容时,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是因为没有座位老师才站着;当老师说和瘦小的学生合坐,他们才知道没有座位;当车辆刹车时,老师剧烈晃动,学生才知道老师只坐了半个座位;当学生
3、运动能力发展受限,无法对动作进行自我调节
视障学生通常身体发育较弱,很多动作不能随着肌体的成熟而自然发展,因而出现身体运动能力发展延迟的状况。同时正因为视障,他们对自己的动作优劣程度也无法获得视觉反馈从而进行自我调整,这些也给他们学习礼仪动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提高盲童礼仪教育实效性的尝试
审视现行的盲校礼仪教育,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礼仪教育表现为“说教、孤立、封闭化”,礼仪课程知识化;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多,个体指导少。礼仪教育要促进视障儿童生存发展和精神心灵成长,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克服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通过特殊的、有效地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礼仪、学会礼仪、实施礼仪。
1、抓住学生兴趣,注重情感的激发和体验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视障儿童也不例外。虽然视障儿童听觉较发达,但长时间的说教式教学,同样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不愿意再听、再学。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多举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例子帮助他们体会社会中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2、注重情境体验,创新实践性礼仪教育载体
礼仪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不能孤立礼仪教育,而要提供、拓展、创新实践性礼仪教育载体。在学校实际的视障教学、教养、生活、德育中,礼仪教育表现为时空设置上公用性和同时性。而且礼仪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真正的视障儿童礼仪教育更多地应该借助于各种复杂的实践活动以渗透的方式完成,而由此所产生的影响最终也就变成视障儿童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实践不仅是盲童认知礼仪途径,也是体验礼仪、享受礼仪的全过程。这几年,我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成立话剧社、踢踏舞队、手工等学生艺术团、推拿服务社、盲人门球、足球队,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小组等等。每个学期,中学生进行主题新闻交流,如《纠正盲相》、《完善自我,面对人生》、《特殊的障碍》、《文明礼仪》等等;召开研究型的主题班会,如《平等参与,共享生活》、《勇敢做自己》等。视障学生一起讨论如何面对残疾、选择人生道路。这些主题教育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收集资料、自己编排、自己播、自己演,也渗透着礼仪交往。这种实践体验礼仪教育的模式,给于学生情感体验和情境经历。
3、注重手把手辅导,丰富视障儿童的触觉和听觉感受
礼仪训练是礼仪教学的重要内容。训练内容的设计很重要,不但要适用于生活、工作的要求,而且动作要简单、自然、高雅、准确,能在日常社交、商务活动中应用,要防止娇柔做作。要通过训练让礼仪成为每位训练者的个人习惯,在生活、工作中自然流露,并能做到语言、动作协调统一。
我们开设了社会礼仪实践课程。在教育活动时,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系统。教师面向群体的动作示范学生无法感知到,这就需要通过面向个体的手把手辅导,给学生形体的、动作的矫正。常规训练中的微笑、站姿、坐姿、走姿、手势等,都需要直接给每一个个体提供触觉的感受。例如教学生鞠躬、敬礼、谦让、再见等礼仪动作和行为时,可以直接走到学生身边,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视障儿童的触觉感受性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所以,丰富学生的触觉感受,其教育效果会更好。当然视障儿童由于缺乏视觉刺激和视觉模仿学习,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强化个体动作练习,增加动作反馈的机会。
4、在社会实践中实施礼仪教育,增强视障学生真实体验
礼仪原本产生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礼仪。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到中医药博物馆、科技馆、东方绿舟、佘山、浏河、南汇等社会实践基地去活动和野营,利用附近的商店、道路、公园熟悉环境体验生活,通过“手拉手联谊”、“军训”、“春、秋游”等各类主题性教育活动实施礼仪教育。我们还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聘请
我校礼仪教育成就了视障学生由自由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这将激励我们继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探索礼仪教育的特殊方法,让礼仪教育帮助视障学生实现生命活动的无障碍,最终实现与社会的融合。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