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案例(二等奖)
张红志
一、背景分析
本班为盲与低视的混合教学班。七名学生中有三名低视力学生,四名全盲学生。由于视力缺陷,学生年龄小,在理解词句、观察事物的形态、变化等方面存在着困难和差异。在沪教版语文第三册《石榴》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直观、体验和感悟来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视障学生学会观察,通过直观补偿学生视觉缺陷,正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切实提高视障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1 加强朗读,读中感悟
……
过渡:“石榴慢慢成熟了”。熟透了的石榴有哪些变化呀?(要求学生找文中的句子,找到以后,PPT出示句子)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引读:熟透了的石榴——,有的笑得——,有的甚至——,露出了——。(生接引读)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成熟的石榴,请同学们观察。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直观:全盲摸实物,注意观察的顺序,先摸整体后局部。低视生观察图片。同桌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情景。)
全盲生:石榴很大。
全盲生:我摸到石榴外皮有些裂开了。
低视生:我看到图片上的石榴外皮裂开了。
低视生:石榴好像在笑。
低视生:石榴肚子爆裂了,我看到了红色的子儿。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这就是成熟石榴的样子。想想,你用怎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全盲生:我用快乐的心情读。
全盲生:我会笑嘻嘻地读。
低视生:我看到石榴成熟了,我很开心。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用快乐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吧。
(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石榴成熟的样子。)
指名个别读。
小组读。
齐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充分依托文本,重视朗读指导,以读代讲,学生感悟石榴成熟时候的样子,并用高兴地心情朗读这句话,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石榴成熟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片段2 运用直观,理解文本
过渡:这些石榴娃娃想干什么呀?再找找文中的句子。(PPT出示句子)
生:它们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你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
生:着急的语气。
师:为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呀?
生:因为句子中有“急切”这个词语。
师:对的,急切就是“着急”的意思。谁来试着读读。
(师指名朗读这句话,生带着着急的语气进行朗读句子。)
师:他们这么着急,想……(怎么样)
生: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喜讯”是什么意思?
生:消息。
(师紧接着再问,进行点拨)
师:什么样的消息?想想“喜”的意思。
(生茅塞顿开,纷纷举手)
生:高兴的消息。
生:令人快乐的消息。
生:好的消息。
师:非常棒。“喜讯”就是好消息。
过渡:哦,原来他们要告诉人们好消息,怪不得他们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成熟的石榴都从绿叶中露出来了。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个盛大的情景吧。
(师出示触摸图,分三个小组指导盲生触摸盲人图片,指导低视生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石榴成熟挂满枝头的场景。)
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实践、体验和感悟,充分运用直观方法,指导盲生触摸盲人图片,让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情景,让学生理解石榴成熟挂满枝头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片段3 创设情境,语言实践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石榴娃娃会向人们报告什么好消息呢?
出示:它们好像在对人们说: 。
(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生:瞧,我长得多大多红呀!
生:我已经成熟了,你们喜欢我吗?
生:我们长得多好呀!
生:我们很甜,你们快来把我们带回家吧!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说得棒极了!这又大又红的石榴实在让人喜欢。让我们满怀着喜悦来朗读这段文字吧。
(生通过朗读再次感悟文本内容)
……
这个环节我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创设语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打开想象的空间,进行思维训练,合理的表达,说自己想说的话,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
我真为学生们的感情朗读和合理的想像感到振奋。老师没有刻意的模式化的教学,而是通过启发让学生体会,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进行有情感地朗读,又在感情朗读中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创设语境,学生很自然地领悟了文本的内容,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我利用文本,通过多种有效的直观方式,在语境中把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感情朗读、说话练习相结合进行。这节课上,学生们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石榴》这篇课文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化的直观方式,弥补学生视力缺陷,让视障学生热爱语文,生活因语文而精彩。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加强朗读,以读代讲,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如第三节中石榴成熟变化的句子,创设语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如:合作朗读、个别读、教师引读等,在朗读指导中强调对课文的感悟与体验,养成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积累语感,读中感悟。在情境朗读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创设情境,学习表达
在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表达,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二年级的小朋友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一是抓住关键词语,创设语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有效地积累词句。二是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打开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三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受。整堂课让学生多读多想多练,强化语言实践,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运用直观,突破难点
一是针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制作PPT辅助教学,促进低视力学生对文本理解,增加感性认识。二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示了自制教具——盲人触摸图(一个个成熟的石榴挂在枝头的画面),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情景,调动了盲生的触摸觉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句子意思。三是出示实物:石榴,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石榴,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有效的直观方法弥补学生视力缺陷,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提高视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差异互补,提高效率
本班学生由低视生和全盲生组成,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低视生和全盲生的视觉差异作为一种人文资源,通过低视生和盲生的互动,进行差异互补。如:低视生把观察到的图片情景告诉盲生,同桌合作观察石榴,互相说说观察的结果,并且合作朗读,合作交流,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视障学生在启发中思考、在观察中理解、在语境中表达、在合作中学习,让盲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和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关注视障学生的表达,提高视障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视障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