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图习惯 提高析图能力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聋校地理《澳大利亚》教学案例(一等奖)

吴颖

一、教学背景

授课班级为我校高一年级工艺美术设计一班。该班级共有学生13名,其中1名是西藏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本班学生具备基础地理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地理的方法,能够通过图例、注记看懂地理图册中的地图,对地理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班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班级中有6位学生口语表达较为清晰,但其中有1位学生比较特殊,她是普通初中随班就读毕业生,理解能力较好,然而性格内向,比较怕生,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非常紧张,有陌生人在场的情况下甚至会有时说不出话来。一位西藏女生理解能力比较弱。

本课是世界地理大洲学习中的一个章节,学生通过一学期的世界地理学习,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从地图中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在世界地图上指认并说出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知道澳大利亚独占一块大陆的地理特点和独特物种;了解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澳大利亚农业类型和适合其发展的优良自然条件;掌握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类型

2. 会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对其农牧业、人口分布等的影响。

(二)基本途径

通过观看澳大利亚国家宣传片和独特物种的介绍,以及澳大利亚自然、人文常识的介绍,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世界的美好。

(三)教学重难点

澳大利亚农业类型和适合其发展的优良气候降水条件和自然资源

(四)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通过媒体呈现澳大利亚2011年国家旅游宣传片,一分半钟的宣传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对之后教学内容的理解。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第一学期地理课本及地图册

网络资源:澳大利亚国家宣传片

三、教学过程

1. 视频导入,紧扣内容

1)出示课题

2)观看澳大利亚国家宣传片

2. 预习检测,指出位置

1)请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指认澳大利亚。

2)请学生用手语口语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3. 了解概况,比较教学

1)国旗:与新西兰国旗相同处:同属英联邦国家,左上角都有英国的米字旗;不同处:澳大利亚国旗上比新西兰多了两颗星星,星星颜色不同。

2)面积:世界第六大国 768.2万平方千米

3)人口:1988万(课本) 2250万(2011年)

在世界地图上指出上海,与上海的面积和人口进行比较(上海当前面积6340.5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2300万),总结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4)首都:堪培拉

5)地形:大分水岭和大自流盆地

4. 独特的物种——袋鼠之乡

出示文字介绍,带领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独特物种丰富的原因。

介绍袋鼠;观看鸭嘴兽和树袋熊的图片(多图)

检验学生预习成果,将兔耳袋狸、琴鸟、针鼹、鸸鹋的图片和名称做连线。

5. 独特的农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出示文字:目前澳大利亚约有1.61.7亿只羊,人均占有约910只羊,约占世界总数的1/6,羊毛年产量约60万吨,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下发任务单,分组讨论:

1)澳大利亚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主要包括养 业和养 业。同时 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也占了一定比重。

2)澳大利亚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请阅读课本和下图,从气候与降水;自然资源;其他三个方面分析澳大利亚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条件。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条件:

气候炎热干燥,适宜牲畜生存和繁殖;草原面积辽阔,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地广人稀。

6. 独特的矿产资源——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资源。

介绍澳大利亚铁矿资源的特点。

四、教学体会

1. 读图析图,贯穿始终

地理是一门常识类学科。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培养学生读图习惯、提高学生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培养和训炼。聋学生喜爱图形、图像,也愿意在课堂上、课后翻看地图册,但是读图的推理能力,根据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尚需培养。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后穿插了世界政区地图、大洋洲政区图、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等六张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得出问题的答案。

2. 比较分析,探究中学

澳大利亚的国旗和新西兰的国旗非常相似,不仅聋学生,许多人都无法辨别两者的不同。本课将二者同时呈现,让学生在观察异同的时候,知道澳大利亚国旗的特点、与英联邦之间的关系,扩展了知识面。

数字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由于澳大利亚人口与上海市人口较为接近,而上海是聋哑学生熟悉的环境,通过比较澳大利亚与上海的面积、人口,学生更容易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特点——“地广人稀”。

3. 分组讨论,自主探索

课本上有介绍澳大利亚气候干、热的文字材料,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将其分析纳入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之一。与澳大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一起,构成了其畜牧业发达的优良因素。此为本课的重难点,将班级13名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下发任务单,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探究,自主学习。

在任务单上,教师罗列了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澳大利亚地形图,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的语言。学生虽然最后没有能完全准确地总结出澳大利亚利于发展畜牧业的原因,但是通过讨论、看图、查书,对知识点有了初步探索;小组间的竞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 渗透语训,注重积累

语言教学是聋校各门学科教学中共同的责任。该班级中有6名聋哑学生口语表达较为清晰,其余学生也有一定的口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口语、手语的准确表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双语环境。同时针对学生在朗读文本中牲“畜”和“畜”牧业时“畜”字读音不分,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一字多义多音。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