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析法在辅读学校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牟晓宇

生活能力是人类自我生存与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来说,生活能力更是适应学校生活、融入社会的必要前提。辅读学校通过生活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并使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课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生活技能的学习占生活课程相当大的比重,而特殊学生由于身心障碍的限制,往往不能够通过单纯的模仿习得某一项完整的技能。在辅读学校生活课中,经常使用任务分析法。任务分析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技能,也便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能力起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任务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任务分析法(task analysis)也叫工作分析法,它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能逐步、有效地掌握该行为或技能。任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首先兴起的一种教学补救手段,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任务分析法通常有以下三个步骤:1. 将目标教学任务(一般是学习行为或技能)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较小单元;2. 对学生是否掌握特定的行为和技能或掌握的难点加以鉴定;3. 针对问题设计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完成各单元学习任务。

二、任务分析法在生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确定目标任务

在生活教学中运用任务分析法,首先要确定目标任务。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很多,但不是每项生活技能都能被确定为目标任务。这是由于对于生活课来说,并不是所有生活技能都适合学生目前的能力水平,也不是所有的生活技能都适合放在集体教学中来教。教师需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对学生来说是普遍亟需学习的技能作为目标任务。目标任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在生态化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学生需要哪些生活技能,生态化的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而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中的信息可以通过询问熟悉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对于这一技能的表现。

以辅读学校生活课《洗脸》为例。《洗脸》一课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生。班级情况为10名学生,其中4位是自闭症儿童、6位是智障儿童,全班学生的智商都在40以下。经在学校生活中的日常观察和与家长沟通发现,对于“洗脸”这一技能,学生中只有两人能独立完成,而能独立洗脸的学生,也存在洗不干净的现象。其他同学都要部分或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而洗脸是学生每天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必备内容,掌握这一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技能对学生来说是亟待学习的。在一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自己的五官。且通过一个多学期生活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洗手》、《擦嘴》等内容,都为学习“洗脸”的技能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将“洗脸”这一技能确定为目标任务。

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在一个班级中,具体到某个生活技能,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确定目标任务以后,还需要按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知能力、模仿能力等将学生分层,并设置合理的分层目标任务。在《洗脸》一课中,教师在仔细观察了学生对于洗脸这一技能的能力水平后,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并分别设计了适合ABC层学生的目标任务。A组学生:1.掌握洗脸的步骤:浸湿—拧干—擦脸—搓洗并拧干;2. 知道擦脸时要注意擦洗自己的五官以及脸颊、脖子等,并能按正确的顺序擦洗这些部位;B 组学生:1. 掌握洗脸的步骤:浸湿—拧干—擦脸—搓洗并拧干;2. 知道擦脸时要注意擦洗自己的五官以及脸颊、脖子等,并能在提示下按正确的顺序擦洗这些部位;C组学生:1. 在老师的帮助下,跟着大家一起学洗脸;2. 能配合老师的辅助擦脸。

2.分解目标任务

在确定目标任务以后,教师需要把目标任务分解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步骤。目标任务往往是某项技能,而技能是由多个动作连贯而成的动作系统。目标任务的分解既要参照技能本身所包含动作的特点和顺序,同时也要结合特殊儿童对于这一技能的能力水平来划分。在《洗脸》一课中,教师依据“洗脸”这一技能所包含动作的顺序和特点,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将“洗脸”分解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浸湿。先把毛巾浸湿。第二步:拧干。两手握住毛巾的两头,分别向反的方向转,将毛巾稍稍拧干。第三步:用毛巾擦脸。摊开毛巾,用手掌托住,从眼角开始,到鼻子、嘴巴、前额、脸颊、下巴、耳朵、脖子,把这些部位擦干净。第四步:搓洗、拧干。再把毛巾洗一洗,把水拧干。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分解目标任务后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仍有困难,则需将已经分解的步骤进一步细化、分解,直到适合儿童的能力水平。分解目标任务也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如果动作之间过于割裂,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技能的习得。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取舍,最终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合适的步骤。

3.分析难点步骤

在分解目标任务以后,学生可能仍对某一特定步骤的学习存在困难,这一难点步骤也往往是生活课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在教授步骤前提前进行分析。确定难点步骤通常有两个依据,一是目标任务中本身这个步骤是比较难的,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某一特定动作的学习存在困难。如在《洗脸》一课中,依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第一个步骤“浸湿”、第二个步骤“拧干”和第四个步骤“搓洗并拧干”对学生是没有太大难度的,而第三个步骤“用毛巾擦脸”可能是学习中的难点。教师在确定难点步骤后,分析在第三个步骤中存在三个难点:第一是“托”的动作,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将小毛巾打开,并用手掌托住毛巾擦脸;第二是擦脸时能够找准脸上的五官以及脸颊、脖子等部位;第三是擦脸时能够按正确的顺序擦洗脸上的五官以及脸颊、脖子等部位。

为突破难点步骤,教师可提前设计教学方法,如对于第一个难点,可以先让学生用干毛巾反复练习“摊开毛巾,用手掌托住”。对于第二个难点,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可以用“找五官”的游戏帮助孩子熟记洗脸的部位。而对于第三个难点,由于洗脸时要洗的部位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顺序,不容易记忆。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教师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洗脸顺序——先洗眼,再洗鼻,擦嘴巴,擦脸颊,还有耳朵和脖子,小脸洗得真干净。请学生边读边指,边指边说。

4.操作训练

在分析难点步骤以后,就可以进行操作训练了。但在按照分解步骤训练之前,首先要向学生完整地呈现训练步骤。呈现任务的方式既可以是现场示范,也可以是录像示范。现场示范的榜样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已经初步掌握某一技能或动作的同伴。还是以《洗脸》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示范洗脸的标准过程,让学生观察。在生活课教学中,录像示范也是经常用到的示范方法。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选择适合的榜样,榜样既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班级学生。教师先将所要示范的技能动作教给榜样,再利用摄像设备进行拍摄,有时还需要后期的剪辑和制作,最终得到标准化的录像示范。但需要注意的是,除所需掌握的良好行为外,要控制无关刺激的出现;录像中的技能动作一定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教学时可以重复播放录像;在播放录像时,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为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在呈现完整的步骤之后,可以再次用简明扼要的板书概括出每个步骤,或者配合图片,再配合板书说明。如《洗脸》一课中,可以用“浸湿”、“拧干”、“擦脸”、“搓洗并拧干”的板书再配合图片进行概括。

在呈现任务后,如果目标任务中没有难点步骤,教师就可以一步一步按照分解的步骤进行训练了。如果哪一步是难点步骤,就需要教师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由于特殊儿童的模仿和动手能力有限,经常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辅助。而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引入的辅助也有所不同。A层学生可能仅仅需要语言或者板书的提示,而对于BC层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动作上的辅助。但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不宜过多,而且要逐渐地撤出辅助,否则会造成过多的依赖,也容易出现因个别辅助过多而造成无法达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在训练分解步骤时,教师也可以采取伙伴教学的方式,让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帮助BC组学生练习。

在按照分解步骤训练以后,教师还应注重把所有的步骤进行整合,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练习。为避免枯燥,教师也可以融入多种形式的游戏、比赛、情境演练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用和趣味中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整个技能。

5. 任务评价

在辅读学校生活课中,教师既可以采用传统的生活课教学评价方式,也可以借鉴任务分析法的评价方式。在任务分析法中,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每个良好行为的强化。教师不仅要根据课前对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是否达到各自的分层目标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四个步骤分别进行评价。学生每完成一个步骤,教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强化,而对于上个步骤的强化也有利于引发学生对下一个步骤的学习。教师也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强化物。有的学生喜好实物,教师可适当运用零食等奖励物;有的学生喜欢老师的表扬,教师应在学生完成某一动作步骤或技能后,及时地表扬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努力。如在《洗脸》一课中,学生在独立、正确完成一个步骤后,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章。四个步骤都拿到“笑脸”章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清洁宝宝”章,在下课以后,用“清洁宝宝”章来兑换实物奖品。

任务分析法是辅读学校生活课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也充分体现了任务分析法的有效性。但在应用任务分析法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尽管在教学前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进行了分析,教学中仍可能遇到困难,这时可能需要教师把某一动作步骤划分为更小的步子;应用任务分析法,也可以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自身的教育需要出发。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