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个案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张月红

 

根据“医教结合”关注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宗旨,在普通学校中随班就读的轻度智障孩子倍受关注。他们究竟落后在哪里,有没有更加具体的评估工具来科学地评估这些孩子的言行举止。华师大特殊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针对这个问题研制了8个评估工具,全方位地给这些学生作出一个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这些学生应该要接受哪些教育与训练。轻度智障孩子除了智力发展上迟滞于同龄儿童,更关键的是他们在社会适应能力上也有缺陷。如何及时地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此我们进行了个案研究。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小王,轻度智障,他不爱说话,不合群。从小喜欢呆在家不愿出门,入学后仅局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和同龄正常儿童相处困难,在生活交往中,他常常表现得胆小,害怕见生人,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我认识小王时,他刚来我们学校上预备班,我是他的英语老师,同时兼任学校心理老师。

二、评估结果分析

 

优势

不足

家庭适应能力

65%

在人际方面能清楚认识家人和朋友,懂礼貌、遵守规则,自我照顾、自我保护能力较好,能察觉家人的情绪变化。

与自我相关的自尊自信得分率仅为16.7%,与家人进行言语交流及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的能力较差。

学校适应能力

65%

与自我相关认知这块得分率较高,能认识班里所有同学,能分辨他人手势、眼神等基本的非言语表达方式,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在人际方面,合作分享得分率仅为33%和20%,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会表现出关心与尊重。在自我方面,自尊自信这块得分率仅20%。

社区适应能力

64.5%

 

这部分总得分率为64.5%,与其他两块板块比略低。得分最高的是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

特别低的是人际方面的分辨关系得分为25%,交往、交谈为21%,分享合作为25%,如迷路时不会想办法解决,遇到困难不会寻求帮助等。

从评估结果看小王心理与行为发展上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他对父母或亲近的长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尤其是母亲。另外由于长辈的溺爱,他形成了任性、固执的性格,生活中我行我素,当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烦躁、焦虑,甚至大吵大闹。

第二,社会交往障碍。在生活交往中,小王大多表现得胆小,害怕见生人,缺少基本的礼仪知识,不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平时由于活动范围狭小、生活单调、身心不能得到有效的放松,久而久之,他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

第三,学习障碍。由于智力发展缓慢,学习中会出现词汇贫乏、组句困难、语句不完整等问题。上课时容易疲劳、注意力不能持久。这些困难使小王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怕学。

我根据小王的特殊情况为他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六年级,重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的能力;七年级,重点帮助小王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意志力、自信心,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树立自信心;八年级,重点培养小王具有基本的人格(自尊、自爱、自信、合作、参与等),通过心理干预矫正该学生适应能力的缺陷。

三、干预措施

1.支持性心理治疗辅助伙伴支持,促进社会化

支持性心理治疗即针对小王的个体特征、心理状态合理地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解释和保证等方法,帮助他认识问题、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他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六年级时,课间没有一个学生和小王一起玩,他渴望能和同学们一起玩,但又不敢与同学主动接触。我决定帮助他融入到集体中来。于是,我找了一个比较负责的班干部,让她带着该生一起课间游戏、聊天。一段时间后,其他同学也自觉地与他一起玩耍、学习。从他久违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他对集体游戏的渴望,在集体生活中他感受到温暖与幸福,是来自同伴和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使小王深深地感到有人帮助、支持自己,使他在各项活动中自我效能感不断得到提升。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热情、关注会影响到学生,我们教师应该以爱心去温暖缺乏安全感的随班就读儿童,这种关爱会转化为学生积极的动力;另一方面,伙伴支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能从同伴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2.提供机会,帮助获得成功体验

在为小王制定干预计划时,我将每一种预期的能力分解成许多小的技能,循序渐进,点滴的进步都被看作是一种成功,并不断对成功进行强化,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产生渴望成功的内需,从而不断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该生有劳动热情,经常安排他值日、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也决不把他落下。根据随班就读儿童的优势、长处,老师要给他们有表现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有为集体服务的机会,从而逐步增加他们参与各种学校活动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那些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课堂上我为小王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我要求普通学生背诵每篇英语课文,特殊的小王只要求读熟即可,每当听到同伴非常流利地背诵课文,他也会争先恐后、以最快速度熟读课文,长长的课文竟然能一口气读完,中间没有任何停顿,也许是为了赢得同伴羡慕的目光,也可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一定回去花足了功夫。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八年级期末区统考中,英语得了76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小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3.家校合作,事半功倍

家庭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氛围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等,对孩子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等方面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家长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跟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老师还很在乎他。另一方面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并学会用前瞻性的目光去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如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我给小王妈妈布置的回家作业是每天陪儿子看电视、讲电视节目中的人与事,通过榜样的替代强化来培养小王的良好意志品质,并学会以乐观态度接受挑战、学会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变得喜欢与人交往。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好,坚持不懈,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与体验。因此我给小王妈妈布置的另一个回家作业是多带小王走亲访友或多出家门找同龄伙伴玩。通过与长辈的交谈、伙伴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小王对自我的认识,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效果分析

我对小王的心理干预的实践进行三年,对比各阶段干预后的结果,小王的内在适应能力和外在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挖掘和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自卑走向自信。小王的生活自理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发展。他也渐渐从自卑走向自信。他有了快乐的情感体验,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内心感受,做事有兴趣,有耐心和责任心,有一定的意志力,能遵守纪律。在教育教学中,我为小王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为他提供实现成功的机会。并采取积极引导,正面评价的激励方法,努力为他营造勇于尝试,挑战困难的氛围。小王在一次次的鼓励、表扬中逐渐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充分运用资源室心理疏导、教学辅导、行为矫治、缺陷补偿的功能,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发挥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2. 从孤僻走向合群。通过三年多来的干预和辅导,小王现在已能用响亮的声音主动和老师问好,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集体活动。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干预时,先确定特殊学生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我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开展个别辅导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时,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细微的进步,认识到成功是无所不在的。我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为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3. 培养了合适的处世行为。三年中我们利用家校合力,从生活细节入手,利用他的优势行为来影响带动不足的地方。如初二时能主动把铅笔、橡皮借给别的同学,积极替老师分发作业本等。现在小王能尊重他人,友好待人,乐于助人,能与人进行沟通交流。

五、体会与思考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R.Greany)博士指出,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在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因此适者生存的本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现代社会的变化更是让我们难以把握,青少年如果没有良好的适者生存的本领,怎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立足和自食其力。因此,鼓励孩子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试着与环境条件保持协调,才能真正生存。对于智障孩子来说,在校学习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能适应,会生活”将是一辈子的功课,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别化心理干预,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