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历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诊断条件的变化,自闭症患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近年来,我校招收的自闭症学生日益增多,目前从幼儿园至九年级约180名在册学生中,自闭症学生所占比例近30%。社交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自闭症儿童高度易激惹的应激倾向和焦虑水平直接导致其各种异常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影响了教学秩序,给教师造成了极大困扰。
为促使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我校自2009年起成立星空工作室——自闭症干预研究核心小组。以自闭症医教结合项目工作开展为契机,我校的自闭症儿童社交康复实践将医学诊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活动等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在医疗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立足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增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主流体验”为宗旨,以缓解其社交障碍,最终改善其社会适应为目标,长期将自闭症学生和其他智障儿
一、同伴互助,开展同伴融合游戏
我们将自闭症儿童与校内程度较好的其他学生放在一起,组成融合游戏团队,并在感觉运动游戏、假装/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活动中通过医疗专家协调、老师合理引导及同伴间互助合作促使自闭症儿童实现主动的自我提升。
(一)运动游戏:引导自闭症儿童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游戏的中心,并逐渐在不断反复的徒手游戏或操作具体物体的游戏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愉快体验。
(二)假装/象征性游戏:通过模仿和想象引导自闭症儿童学会“以物代物”或“以人代人”,以象征代替实物。主要包括表演和角色游戏,比如: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拔萝卜、大风吹、小鱼游等表演游戏;“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
(三)结构性游戏:即利用“积木、胶粒、沙、石、瓶子、纸盒”
等结构材料来建构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活动,比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捏橡皮泥等。
(四)规则性游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编制有一定的规则和玩法,稍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和潜能开发游戏。智力类如玩纸牌、戴帽子、跨越障碍物、抢板凳、剪刀石头布等。潜能开发游戏具体体现在我校在医疗专家指导下特别为自闭症学生开设的美术、体育、音乐等潜能挖掘课程上,比如轮滑、蹦床、平衡木、羊角球、滑板车等体育类课程。
二、亲子互动,加强亲子体验交流
充分挖掘家庭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巨大潜力,号召并组织父母在医疗专家和学校教师的引领下,陪伴孩子一起参与到多样化的融合实践活动中来,通过主题活动、户外体验和家庭游戏等方式加强亲子互动,比如开展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拼、闯关我最棒及亲子运动会、亲子演出、户外郊游等系列活动。
“闯关我最棒”融合竞技活动示例
活动要求与准备:每名自闭症学生在家长、老师、志愿者的指导或协助下勇闯12个关卡。活动前集体由学校步行前往活动地点,途中进行队列、过马路、认识路况与摄影拍照的相关训练。
部分关卡设置:
1.
“我是谁”:老师向小朋友发放卡片,小朋友通过填空向老师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就读学校与年级、爱好、随行家长;程度好或高年级的可以填空、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2.
篮球拍拍传:①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拍球或滚球;②和老师进行传球活动;③亲子传球活动;
3.
气球吹吹踩:小朋友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自己选择2个气球吹起来并用脚踩破;
4.
钓鱼一起玩: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钓鱼游戏,把钓到的鱼放在指定容器里;
三、社会融合,推进主流融合实践
真正的融合是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我校通过互动中认识、模拟中理解、体验中应用等三级过渡的方式开展增进自闭症学生主流体验的社会融合活动。
(一)互动中认识
即把除了老师和家长之外的陌生人——志愿者引到学校中来,我们通过邀请区内医生、普教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以及高校学生来校做志愿者,并组织他们和自闭症学生一一结对,通过潜能课程、互动游戏、才艺比赛等形式参与到自闭症学生的融合实践活动中来,启迪自闭症儿童对社会的认识。
(二)模拟中理解
通过在课堂里创设社会情境,使用学校的模拟社区、带学生到社会职业体验场所(星期八小镇、酷贝拉欢乐园)等形式,让自闭症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增进对社会的理解,学会简单的社会技能。
(三)体验中应用
除了时常把学生带到社区、超市、菜场、公园、车站等场所,引导他们在真实社会中学习正确的技能之外,我们还坚持每学期开展两次以上大型的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活动,比如“爱相随、共成长”、“闯关我最棒”、“爱在星空下”等活动,并邀请医疗专家亲临现场指导,力求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游戏互动、合作体验和竞技比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与社交互动能力。
四、融合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交康复
社会融合促成长,我校长期组织医疗专家、学校教师、家长、志愿者和自闭症儿童共同参与的社会融合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会融合促发展,如今我校已经在自闭症儿童社交干预实践中形成医疗、学校、家庭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医教结合型康复模式。
(一)社交互动和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升
大多自闭症儿童的交往主动性和活跃性明显增强,不再明显拒绝他人的身体接触,能够对他人的交流行为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做出简单的回答,并能做到与他人进行目光对视;有的自闭症学生甚至可以主动发起与他人的交流,出现了日益自然灵活的面部表情。此外,大量的规则游戏和自理比拼训练促进了自闭症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情绪和行为日趋稳定
表1
自闭症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 |
性别 |
年龄 |
程度 |
典型表现 |
乐乐 |
男 |
12 |
轻度 |
交往中情绪不稳,存在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长时间大笑等怪异行为。 |
同同 |
男 |
12 |
中度 |
交往方式刻板,时常出现歇斯底里式大哭大叫的处理问题方式和长时间大笑的怪异行为。 |
系列融合实践活动的不断实施使乐乐发脾气的行为得到了完全消除;大笑的行为从每周10次减弱到了目前的每周1-2次。同同哭闹的行为也有明显改善,大笑的行为从最初的每周12次降低到目前的每周5次左右。
(三)各项潜能和爱好特长充分发挥
美术、轮滑和音乐等潜能课程的开发是我校自闭症儿童融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大亮点,同伴互助的合作实践充分挖掘了自闭症学生的潜能,也促进了他们爱好特长的发挥。部分学生在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获等第奖,轮滑组学生也在技能上飞速猛进,成功参与助残节才艺展示,他们的钢琴演奏、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四)亲子关系和家校合作有效增强
融合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艰难的,但成果是可喜的。广大教师、家长和志愿者在医疗专家的指导下,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显著提高,取得了心理和专业实践技能上的成长。儿童的进步使大多家长更新了教育观念,逐渐对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充满信心,开始和教师合作投身到孩子的康复干预中来。
长期以来我们在医教结合型自闭症儿童社交康复探索,尤其是自闭症儿童融合实践活动开展方面的努力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由于工作机制的不同,学校和医疗机构在相关项目的进展协商上存在时间上的冲突;部分融合活动不能兼顾到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发展水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融合康复训练素质有待提高等。都说自闭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在长期的融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闪亮。我们也将不断克服困难,争取在融合实践活动中促进自闭症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