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分层 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特教研究所   

——数学教学案例一则

沈莉敏

 

一、教学背景

我班的12位学生均为中重度弱智。他们的思维能力差,难以理解概念和计算原理,无法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而且,班级学生的个别差异很大,较好的学生能理解加减法含义,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而差的学生连上课的意识都没有。

面对这种现状,我采取了分层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分果子》一课中尝试分层教学的设计与过程,与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二、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处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并使A层次的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B层次的学生能分步计算;C层次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D层次的学生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4。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倾听、交往、协作的意识以及从生活中学数学,联系、运用于生活的学习能力和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计算118128。教学流程是:生活实例,初步探究——学具操作,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片段

片段一:以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两个颜色不同但都分成10格的盒子)。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1

D生能跟读数字11

片段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AB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自主尝试用讨论出的方法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学具操作);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方法一:10-8=2  2+1=3

方法二:1-1=0   10-7=3   0+3=3

方法三:10-7=3  1-1=0    3+0=3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片段三: 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AB生根据算式12-8尝试口编生活数学题;(1)车上有12人,下去了8人,车上还剩几人?(2)老师布置了12道题目,我做了8道,还剩下几道?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三、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有的放矢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目前我的数学教学仍是采取施教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层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不断发展,各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日益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究竟以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依据来制定的矛盾。

教学的实际过程如何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来掌握?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教工作者思考、实践、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区致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