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动教学中促进聋生的个性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黄玲

 

律动课是聋校专设的一门重要学科,是13年级聋生的必修课。聋校律动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发展聋童智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协调、均衡、健康的发展;二是发展聋童的视觉、触觉、振动觉、残余听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感,提高模仿、表达、空间定向及对韵律的初步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通过美育陶冶情操,补偿聋童生理、心理缺陷,促进个性发展。因此如何在聋校律动教学中培养聋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聋生对律动课的兴趣

1、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兴趣

兴趣能激发聋生学习的动机,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律动课要把趣味性和情节化放在第一位。如在基本功训练时,每一个基本动作都配上有趣的儿歌,并做到情节化,就能变枯燥的动作训练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聋生边玩边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了基本动作。又如在学习律动《猴耍》时,以参观动物园为情节,用多媒体展示出后山上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猴子,把聋生一下子吸引到动物世界中,他们注意力非常集中,每个聋生都把自己当作小猴子,动作十分逼真,招人喜爱。因此,我们要培养聋生对律动的兴趣,更要重视过程培养,而不应该强调结果,要让聋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发掘潜能,掌握技能后,提高兴趣,激发创造欲望,促进能力的提高。

2、创设动作情境,激发兴趣

因聋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很差,而视觉敏感性较强,他们的情绪体验易受暗示。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情境性。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运用教师的语言与情感、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聋生的心理,从而促使聋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表演“大熊猫”动作时,当教师穿上“熊猫”的衣服,形象逼真地做大熊猫打滚、吃竹子等动作,学生好像看到真正可爱的大熊猫,学起大熊猫的动作更形象,创编动作更丰富,并产生爱护国宝――大熊猫的情感。教律动《秋叶儿》时带聋生一起创设布置秋天的情景,再让学生描述秋叶儿飘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动手用绘画、折纸、泥工进行制作,在共同布置场景的过程中,锻炼了聋生的各种能力,如协商、合作搭建、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激发了聋童对律动课的兴趣。

二、创编舞蹈动作,培养聋生的创造意识和表现能力

1、编创基本动作,培养创造意识

学生自身的创造过程是通过发现、探索、尝试认识新事物,运用经验进行再探索、再发现,不断获取新的成果,所以在律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聋生用探索发现法,引导聋生创造性地表现律动的能力。如在让聋生创编律动《闪烁的小星星》时,先教会聋生基本的星星动作,让聋生通过视觉直观感知基本动作,再用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聋生提供想象的内容,让聋生进行自我创编、小组创编、集体创编星星动作,使聋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变被动机械的模仿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创造性学习中,锻炼了聋生的各种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表演能力、主动和同伴间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2、注重创造过程,培养聋生的表现能力

创造本身是一个思维过程。聋生由于发展水平的制约,老师要为聋生设计创造的环境,聋生学习了节奏后,就组织他们即兴想象,让聋生根据律动的旋律、节奏、风格,个人、小组或集体创编动作或改变部分动作。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于评价,帮助聋生建立自信心,鼓励聋生的表演愿望。如:在创编《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聋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创编蜻蜓飞行的动作。在我的启发下,聋生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姿势。有的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或旋转飞,有的双手晃动,有的单手晃动,有的聋生模仿蜻蜓捕捉食物的样子。在表演时,同学们都笑他,但我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对他蜻蜓捕捉食物的动作加以强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参与表演,促进聋生的个性发展

在聋校律动教学中对聋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既符合13年级聋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艺术感知的规律,是促进每个聋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个性的好方法,因为13年级聋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形成,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以美诱人,以情感人”的律动,使聋生情绪激昂、感情丰富、个个活泼开朗。大部分聋生现在的性格,同来校前的性格相比,进步极其显著,特别是爱问、爱动脑、喜欢表演、创编,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坚持性、合作、交往、文明行为、自信心、注意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进步特别大。上课注意力集中,大胆举手、积极动脑,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观看表演的习惯,喜欢独立思考,能用语言、节奏,动作进行联想、想象、表现。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能力大大增强。如有一聋生李某,她来校时性格孤僻、不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与他人交流。经3年的培养,她变得开朗了,丝毫没有伤残的自卑感,样样活动踊跃参加,创造的积极性特别高。

在学习律动时,聋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表演和表现时,需要大胆、自信、自理、克服怕羞、胆怯,需要在想象中进行表现,克服困难大胆地进行表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聋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合作感、纪律感、责任感,培养了自信表演欲望、积极的情感、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个性,特别是浓厚的兴趣、表演的欲望、强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自理能力、良好的性格。这些将在他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动力、定向、维持、强化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有趣的律动教学这一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和发展聋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