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性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行动研究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邱轶*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体形式。这种教育安置形式不仅要关注特殊儿童“上学”的问题,更要关注特殊儿童“学习”的问题。要使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学有所得、充分发展,必须为其提供特殊的服务和帮助,这些帮助和服务会对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力、物力、制度、策略等产生要求,教师、家长、伙伴;班级、家庭、学校;教育系统、康复系统、社区等不同教育生态层面的相关因素以各种方式回应这种需求便构成了随班就读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是以特殊儿童主动发展的各种需求为核心的,是与本地教育资源、地域文化、教育传统密切相关的,因此建立随班就读支持系统必须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在区域范围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在最贴近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层面实践、验证、反思、调整支持系统的模式和运作方式。徐汇区于1997年提出建立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设想,2000年,发表论文,初步阐述了这一构想,这是国内文献中首次论述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我们开展了有三十多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参与的行动研究。四年中经历了多个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的实践创新循环。我们逐步建立了区域性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

一、行动研究目标

建立科学、有效的区域随班就读工作支持系统。使3-18岁各类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少年在教育领域的权利、自由和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和支持。

二、行动过程

009月—0012   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

011月—021    11个随班就读中心组学校进行实验

023月—035     进行了反思和再行动,以本地资源和教育现状为基础,改进支持系统的运作模式,关注个案管理等操作形式。30所学校参与。

036月—047     参加教育部实验,重构支持系统模式,并选择13所学校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了基于学校资源和教育传统的校本特色支持系统。

三、理论建模

建立科学、有效的随班就读工作支持系统,首要任务是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并在理论层面构建这一体系。建立系统模型即建模(modeling)可以明晰系统内的因素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我们分析和设计实际的系统。建模的方法首先要确定系统中的要素,然后要确定这些要素的结构和组成,最后要分析系统因子的作用。

1、系统要素分析

综合考虑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意见,并结合我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系统的构建应该考虑到以下的一些因素。

支持系统的建立必须以随班就读学生为本,因此应该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出发,以随班就读个体为教育生态系统的原点,确定不同的生态层面。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系统应该涉及学生的个体层面;学生生活环境的群体层面如:家庭、学校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层面。同时这些层面的因素在回应特殊学生要求,产生支持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支持。

支持系统的功能是提供支持援助。在一个系统中,资源可以分成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资源是硬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在教育系统中体现为人才、教材、器材这“三材”。无形资源是软资源,包括制度、经验、策略等,在教育系统中体现为教育规范、教育方法、教育策略和机智等。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系统要能统整和重整系统中的有形和无形资源。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在许多方面会产生发展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使学生不适应针对普通学生需要创设的系统,因而产生支持的需求,特殊儿童往往会在身体、健康与安全、心理与情绪、交流问题、社会技能、学习方式、行为产生差异,随班就读支持系统需提供涉及这些功能领域的支持。

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系统在提供支持的时候,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是支持的方式,依据美国智障协会(AAMR)的定义,支持可以有4种方式:间歇的支持;有限的支持;广泛的支持;全面的支持。

2、系统结构

以上的分析使我们得出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四个纬度及其因子。从教育生态的角度我们可以确定个体层面的微观支持系统、群体层面的中观支持系统和社会层面的宏观支持系统;从系统因素角度我们可以确定人力资源支持、物质资源支持、制度资源支持和经验资源支持;同时我们可以确定间歇的支持、有限的支持、广泛的支持、全面的支持四种支持方式。在这四个纬度中我们以支持目标、支持内容、支持方式为三维构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核心,这三个纬度的因子互相结合构成支持系统的模组因子。这些核心因子在第四个纬度——教育生态纬度的不同层面产生影响。我们在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社会层面对支持需求的回应便构成了完整的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的模型。其模型可以这样表示如图

四、行动及成果

依据我们构建的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系统模型,我们确定了以随班就读学生为核心的支持系统,第一层面是支持随班就读学生的各种需求,第二层面是支持直接为学生提供支持的人和物如教师,第三层面是支持随班就读事业的发展。这些实践在我区74所随班就读学校和区特教指导中心各有侧重的开展。

1、个体层面的微观支持系统

个体层面的支持直接解决随班就读学生的问题。包括:

物理支持,即现实化的物力支持,是在学习、生活硬环境层面提供能协助特殊儿童成长的援助。

友伴支持,是人力支持的一部分,伙伴通过合作指导、提示答疑等方式在学习上给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帮助;通过督促提醒在行为问题上给与支持;伙伴也可以在身体问题方面提供帮助。

课程支持即学习内容的支持,是以经验为内容、以学习为目标的支持因子,我们进行了教材分解、教学目标分层、细化;部分学校开发了专门课程发挥随读生潜能补偿其缺陷。

学习方式支持是以制度为内容的支持。我们建立了本区特有的个别化教育模式;同时我们探索了有效的课堂学习支持系统并推广了计算机辅助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的模式、伙伴学习模式等学习方式。

2、群体层面的中观支持系统

群体层面的中观支持系统是构建于随班就读个体教育生态环境的第二层,对直接作用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因素做二级支持。其构建在学生所处的班级、学校、家庭、生活社区等环境中展开,包括对教师的支持、对家庭的支持、对辅助伙伴的支持。我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支持以培训指导的形式展开。指导分为两个层面,三种对象。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我区主要通过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随班就读家庭提供支持。为期提供信息、咨询、培训、指导。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少先队工作、德育工作等形式培养合格的随班就读学生辅助伙伴。

3、社会层面的宏观支持系统

社会层面的宏观支持系统是人力、物力、制度、经验资源最丰富的系统。我们通过创造融合的社会氛围、形成组织网络、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制度体系、拓展教育形式、丰富资源网络等形式在社会提供支持,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五、行动的反思

随班就读工作支持系统的运行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随班就读工作支持系统的运行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系统地主导价值仍然是“塑造”,而支持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发展”;随班就读工作支持系统是教育支持的子系统运行中要有统筹。随班就读支持系统在实践操作层面有两个向量影响支持的重点,横向的是教育生态,纵向的是年龄。教育生态的个体层面支持重点随班就读学生,以个案管理为操作抓手;群体层面支持重点是随班就读教师,以行动研究为操作抓手,社会层面支持重点是学校,以教育评价为操作抓手。年龄方面对支持重点的影响是:幼儿阶段关注对身体、家庭的支持;小学阶段关注对学习、教师的支持;中学阶段关注对社会适应、学校的支持。

参考文献(略)

课题组成员:邱轶*、黄健蕙、马华栋、沈红群、刘照成、周水仙、程愫、戴衡、唐汇宇、叶杰、许晓燕、张瑞瑶、过文菊等

 

本课题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