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辅读学校一瞥
朱鹤鸣
六年级2班只有九个学生。九个学生各有残疾,有的重,有的轻。我的外孙就是其中一员。他是苯丙胴尿症患者,大脑受到了损伤。他还能进这样的学校,进这样的班读书,实在是一种幸运。
九个孩子,多数人看上去可教育,也有几个则属于教育难度较大的,我的外孙就属于这一类,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如果将来能有所进步,那就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我每次在吃午饭的时候观察这些孩子,发现有两个孩子竟不吃饭,为什么?他不会吃?不想吃?我不明究竟,又不好意思随便发问,只好静观。饭盒放在他们面前,但就是不动手。这时坐在他们身边的同学——相对比较好一点的同学——就帮助他们吃饭,一匙子一匙子地喂,不厌其烦,这使我非常感动。他们也是残障少年,却能耐心地帮助别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呀!学校连这种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也收,这又是什么样的学校呀!我的外孙谢天谢地总算还能自己吃饭,比他们好一点,心里略约有点安慰。
我留意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写的字,有时是语文课留下的,有时是数学课留下的,有时还有常识课留下的,写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老师们惟恐孩子不懂,还作了多方比喻和反复解释,使我看到了老师们的拳拳之心。课程进度不快,大概以大家真正能够接受为标准。当这些孩子的老师,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没有对特殊教育的事业心,那是坚持不下去的。
尤为感人的一点是,孩子们被教育成乐于助人的人。前面那两个帮助同学吃饭的孩子就是一例,而我每天中午去接外孙(他只上半天课),在吃中饭时的情景又是一例。首先有同学从别处搬来凳子,让我能坐在外孙旁边,帮他打理。另一个同学则帮着为外孙装水。还有的同学为我准备出门证,让我能顺利地把外孙带走。他们以本身的残疾之躯,热心地为别的同学服务,见证了学校办学的宗旨——献出爱心:老师向学生贡献爱心,同学向同学贡献爱心,这种爱心的传递,可以说是维系学校成功的内在动力。
我在学校里见到残疾程度各不相同的孩子,许多孩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如果脑子健全或损伤有限,经过这种特殊教育,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如果脑损伤严重,接受能力很差,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要把这样的孩子调教好,又谈何容易!可是学校并不轻言放弃,决不拒绝,而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一时没有效果也不灰心,屡有挫折仍然坚持,这种使顽石点头、化柔弱为坚强的精神,不得不让人由衷的尊敬!
从事这项教育事业的都是年轻人,二十多岁,三十岁以上的根少。如我外孙孙那个班的吴、陆、
我每天去学校,看到老师和孩子们,心中常常会浮起一种神圣的感觉。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培
(作者系陆家嘴辅读学校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