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元素培养智障学生音乐素质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姚美华

近几年以来,我校开展了“较严重智障学生生活教育课程研究”,要求把生活化教育内容贯穿于各个学科领域之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较严重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我在音乐课教学中也进行了实践探索。结果发现,把生活元素引进音乐教学,不仅能使智障学得更加快乐,也促进了他们音乐素质的发展。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对于我校中年级的智障学生,我主要进行音乐听觉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听辨能力,以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首先我配合生活化课程中有关单元的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如:让学生听鸟叫、蛙鸣,感受刮风的声音、雨水的滴答声、汽车的鸣笛声等。学生们通过视、听的综合利用,能较好地感受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去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及强弱。开始时,学生们对于音的区分存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和他们一次次的玩“敲敲听听”的游戏,例如:用筷子先敲敲铝锅,再敲敲玻璃杯,比比谁的音高、谁的音低,较好地克服了这个困难。我还经常敲打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辨别,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训练,对于反应有快有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成功感。最后,我提高难度,让他们辨别差别比较小的声音。例如,我们收集一些样式相同的容器,装入不同的东西,如小石子、米粒、绿豆、黄沙等,让学生们摇一摇、听一听,如果听出有两个容器中装的东西完全一样,就组成一对。时间久了,学生们就能很好地辨别这其中的差异。通过各种不同听觉实践活动,使智障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听觉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他们的听觉缺陷。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学生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钟表走嘀嗒嘀嗒,切菜时嚓嚓嚓嚓,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而学生自身许多的动作也都极富节奏感,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提倡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培养对节奏的敏感这为生活化教育和音乐教学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

结合生活教育中《我的身体》这一单元,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节奏训练,让他们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节奏,如拍手、跺脚、摇头、晃动身体等。拍手是学生们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学生表示内心喜悦的动作。我就从拍手开始,和学生们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他们的节奏感。许多大人对儿时玩过的“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那样”的游戏记忆犹新,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奏训练。从极其简单的节奏入手,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让学生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的动作,并不用教师专门教,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和帮助。现实生活中的小猫走、青蛙跳、小熊走、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动作的音乐节奏,都可以让学生用拍肩、拍桌、拍腿来表现。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当学生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节奏,说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韵律感,提高他们的肢体协调行。我经常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设计动作,比如头点点、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再领着全班同学一起做。有时候我也会把学生从音乐室带到室外,在树叶沙沙作响中,在鸟儿放声歌唱中一边模仿小鸟的鸣叫,一边模仿小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内涵。我常引导学生们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所学习过的歌曲,有节奏地走路、扭腰、拍手、跳舞……我们的学生天生喜欢随着歌曲音乐做动作,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夸奖,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协调四肢的动作,培养他们的韵律感。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

当学生们有了一定的韵律感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如在教《粉刷匠》这首歌时,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便布置他们在课余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下节音乐课带进教室为歌曲《粉刷匠》伴奏。这时,出现在教室里的“乐器”各式各样,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米粒做成的“小沙球”、用多个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的“碰铃”、将穿孔的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的“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的“鼓”等等,还有几串钥匙(当作串铃)和一叠撕成细条状的废报纸(作沙槌用)。当学生们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虽然,学生们在身、心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个体间差异也很大,但是大家都很努力,一次一次的练习、一次一次的复习巩固,逐渐地获得成功。在此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及互相合作的精神。这种简单的自唱、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

总之,把生活元素引进音乐课堂,根据智障学生们的音乐能力的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表现力,开展一些有趣而轻松的音乐活动和音乐游戏,让学生们用耳朵来听音乐,用身体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就能使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活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作者单位:长宁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