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教学过程的初步研究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刘春玲

  上海市盲童学校  顾凌筱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逐渐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随班就读的困难不仅仅在于安置形式本身,更主要的是如何提供高品质的随班就读环境,怎样使随班就读学生真正获益?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使随班就读环境的教师教育教学真正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能够接受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理念,但对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深感焦虑,同时,也有教师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他们可以通过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重新设计,让特殊学生一样受益。研究发现,对于普通学校教师来说,在教学环节,通常采取的措施有:课程的调整(包括主题、活动、目标以及材料等)、教学策略的调整、作业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调整、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整以及个别差异的适应等等。国内有不少研究者已经就如何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有的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的涉及到随班就读教学调整以及教学设计,也有关于随班就读课程建设以及学科教学的探讨。然而对于教学过程实际状况的研究甚少。本研究试图通过访谈深入了解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教学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市7所小学38位随班就读教师,其中语文教师18人,数学教师17人,英语教师3人。教师的教龄情况为:10年以下6人,112028人,21年以上4人。从事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龄分布为:5年以下24人,6年到1010人,11年以上4人。

38位教师所教授的随班就读学生共25名,其中听障4人,视障1人,肢体障碍1人,智障19人(包括自闭症倾向2人,轻度智障14人,中度智障3人)。随班就读学生的年级分布为,低年级(1-2年级)6人,中年级(3-4年级)15人,高年级(5-6年级)3人。

(二)研究过程

使用自编的访谈提纲对38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基本信息(教师、学生及其班级)、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教学评估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三、   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准备

访谈发现,所有受访教师都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安排了座位。智障学生普遍被安排了可以提供帮助的同学作为同桌或邻座,1位视障学生被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4位听障学生都被安排在便于看老师口型的座位。

84%的受访教师表示他们在备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为随班就读学生做了特别的教案设计,其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在教案上做出旁注。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1)为随班就读学生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2)增加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提问次数等;(3)制订专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4)设计个别辅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受访的数学老师表示她为随班就读的肢体障碍学生编写了专门的教案,原因是该生只在学校上半天课。16%的受访教师表示他们没有在备课时作特别的调整,具体情况见表1

1 教学准备阶段未加调整的原因

对象

人数

未作调整的主要理由

视障

1

随班生在智力上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作特别的教学设计。

听障

3

智障

2

教学应该以面向大部分正常学生为主,智障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专门照顾随班就读学生。

(二)课堂教学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了随班就读生特别的关注,34%的受访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一对一的个别辅导,16%的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或伙伴合作的学习形式,1位数学老师还为随班就读的中度智障学生特别设计了教学环节。同时,大部分受访教师也反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要照顾到全班的教学,所以不能在随班就读学生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

在课堂教学秩序方面,31%的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课堂纪律表现不太好,其中26%的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行为对正常学生造成了影响,也有13%的教师反映随班就读生的课堂行为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但在被问及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是否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秩序时,92%的教师认为没有太大影响。

关于随班就读学生的听课质量,大部分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84%的教师都认为随班就读生上课时会走神或做小动作;31%的老师表示他们所教的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发言;大多数受访教师表示,他们会尽量选择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予鼓励。相对而言,教师们对随班就读的听障和视障学生课堂表现较为满意。

在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方面,大部分教师表示随班就读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比较困难,有7位随班就读学生(2名自闭症和5名智障)不能完成课堂作业,另有 7位随班就读学生(全部的视障与听障学生以及2名轻度智障学生)能够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而且作业质量也比较好。

(三)课后辅导

所有受访教师都表示为随班就读学生安排了课后辅导。参与辅导的人员有教师,也有同学。课后辅导的时间大多安排在课间、午休、晚托班等。辅导的时间一般是半小时到一小时。辅导的内容包括课堂知识的补救,完成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作业订正等。对优秀的随班就读学生还有课外知识的补充和有难度题目的训练。对于课后辅导的效果,只有2位(5%)教师认为很好;有9位(23%)教师认为效果不理想,其余72%的教师认为效果虽然不大,但相对于不辅导要好一些。

(四)教学效果的监控与评估

关于随班就读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34%的教师认为他们所教的随班就读学生(4位听障、1位视障和4位轻度智障学生)能掌握50%以上的知识;13%的受访教师认为她们所教的随班就读学生(2位自闭症和2位智障学生)几乎学不到任何知识。还有5位教师认为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难度的增加,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的知识将越来越少。

关于课后作业的安排,29%的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要求和普通学生一样,其他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降低要求或做适当删减。其中有4位教师另外为随班就读学生布置了简单的练习,有1位教师采用了延长作业时间的方法,只有1位数学老师所教的自闭症学生根本不做作业。访谈中,18%的教师表示随班就读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45%的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

在测验方面,71%的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试卷及要求与普通学生一样,11%的教师使用同样的试卷但对随班就读学生降低要求,11%的教师适当延长随班就读学生的考试时间,另外2位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单独出考卷,1位视力障碍学生的数学老师将试卷做了放大处理。只有1位教师说她所教的随班就读学生(自闭症倾向)不参加考试,不发给试卷。至于测验的结果,受访教师们表示:不同障碍类型的随班就读学生之间差异很大,视障和听障学生能够跟上普通班的进度,但智障学生的测验成绩普遍偏低,有的学生的测验分数不到10分甚或为0分,与普通学生的测验成绩的差距非常显著。

关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情况,95%的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进步,进步主要表现有:课堂纪律与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成绩上升,学习能力提高。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们大多感到很欣慰,他们表示:虽然这些学生的进步很慢很小,但看见学生有进步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因此也更愿意教随班就读学生了。也有4位教师认为他们所教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太慢,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还有2位教师(1位自闭症学生的数学老师,1位轻度智障学生的语老师)认为他们所教的随班就读学生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在评价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表现时,26%的受访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学生不够努力,比较懒散;13%的教师表示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情况做出预期时,87%的教师都认为随班就读学生将来的学习会更加困难,对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升学也存在问题。相对而言,教师们对视障和听障学生的情况预期更好一些。

对于随班就读学生其它方面发展状况,调查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相对而言,视障和听障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较好,个别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智障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如自控能力差、多动、情绪变化大、同伴关系不良等。

 

四、   讨论

(一)随班就读教学过程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7所小学的38位随班就读教师,就总体而言,调查结果显示,随班就读教学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开展。课前准备方面,教师们在物理环境上进行了特别的安排,大多数教师也能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教案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能在课堂上给予随班就读学生特别的关注,并针对性地采用了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方法,该调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有所改善。在课后辅导方面,本次调查发现,全部随班就读教师都能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后辅导,同时充分利用同伴助学的作用,这个调查结果较之2年前的问卷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在测验时部分教师也根据随班就读生的情况做了调整。很多教师都能够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哪怕他们的进步微不足道,教师还是感到欣慰和乐观。本次调查中,很多教师都表示愿意接受随班就读学生,并且通过自己对工作实践的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访谈资料不难看出,随班就读教师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主要基于教师观念的改变与责任心。调查显示,教师们普遍表示愿意接纳随班就读学生,所有接受访谈的教师都毫无怨言地承担了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任务,并能将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工作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按照目前的规定,随班就读学生的成绩不计入班级成绩,也就是说,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估,而教育随班就读学生需要额外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普通教育的教学任务也并不轻松,但可贵的是,没有一位教师提出过放弃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

分析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同样是随班就读教学,教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过程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访谈中明显感受到,就障碍类别而言,随班就读教师对于感官障碍学生(视觉障碍与听觉障碍)的教学感受相对较好,对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满意,对他们的期待也较高,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对象:听觉障碍)这样说:“……他的接受能力不错,作业能独立完成,速度很快……考试也都能达到八、九十分……能和正常孩子一样” ;另一位教师(教学对象:低视力)谈到:“他很优秀……每次都是九十多分,有时候是因为眼睛不好,看数字看错了,抄错数字才出的错误……他对学习很有兴趣……他很好学,兴趣爱好广泛,很优秀,我很喜欢他”。对于智障学生的教学,智障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相对而言,教师们对轻度智障学生的教学投入与期待要高于中、重度学生以及伴随其它障碍的学生。就如有的教师(教学对象:重度智障)所言:“……这个孩子智商太低了,上课根本就不听的,……不合适在这里,……考试得零分,我们对他只能是幼儿园的教育。”进一步分析访谈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对象的评价与感受较为一致。就总体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

访谈中也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感受到的智障学生的教学难度在不断增大,对学生的信心有减低的趋势。

(三) 存在的问题

访谈结果也表现出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 随班就读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不足

调查显示,本次接受访谈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没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背景,相关的职后培训也不够充分,因此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如何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缺乏足够的准备。这种不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所表现。

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们主要关注的是物理环境的改善,但具体到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们并不具备系统的知识。例如,研究与实践发现,使用直观教具、电教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效果,遗憾的是,本次访谈中,并没有教师提及类似的做法。此外,教师们普遍表示在教案设计时考虑到了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但进一步访谈发现,教师们对于教案编写时的特别设计的理解和做法尚处于相对表层的水平,如提问简单的问题等。对于如何考虑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学科特性、客观教学条件等选择最佳的教学结构和方法,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访谈中,有的老师(教学对象为听障)表示和学生的沟通有困难,因为自己不懂手语,对于学生说的话也常常听不懂。

在教学评估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评估范围狭窄,对随班就读教学效果的评估仍旧停留在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大部分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学习情况的评价等都仅限于学科知识,而没有看到他们在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成长。第二,评估方式单一,仍旧使用普通教学的测验,而测验的成绩只能反映出随班就读学生在文化知识上和普通学生的巨大差距。

从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效果并不理想。客观上,教师们在随班就读学生身上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感受到的学生的进步却很有限。有的教师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指随班就读学生)接受能力方面有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教他,但我就用一般的方法教他,因为我们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有时候他就不能接受了”。

2 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亟待完善

调查显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随班就读支持系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充分发挥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的作用,本次调查涉及到的7所学校中只有1所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所有的学校都未设专职的资源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主要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承担,教师难以承担全部的责任。若能在随班就读学校完善资源教室的建设,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特殊的教材、参考资料、教具等。

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培训与交流的机会。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增加对特别知识(如某类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需求)、特殊教育策略等的了解,受访教师希望“应该有一个测量的标准,从而引起老师的重视,因为有的老师很容易就放弃了随班生”,希望“有一套完善,操作起来更容易的模式,让老师少走弯路”,希望“学校多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应该安排一些培训,主要是特殊学生心理方面和教学技巧策略等方面的”。

加强学校在管理层面上的支持力度,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体系。

五、 结论

就总体而言,随班就读教学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随班就读教师普遍具有奉献精神,对随班就读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们施行了相应的教学调整。现阶段随班就读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随班就读支持体系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