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止园路小学
止园路小学是上海市闸北区的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研究将近十年。在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中,我们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常态化的管理,促进了随班就读工作目标和制度的落实。我们关注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改善了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重视了个别化教育的研究,提高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性。
一、加强制度建设,使随班就读工作做到常态化
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需要制订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普通学校要真正实现随班就读工作目标、落实管理制度,必须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使随班就读工作做到“常态化”。
(一)随班就读工作目标与学校办学目标有机整合
学校发展目标的定位应该涵盖随班就读工作目标,我们在确定育人目标时提出了“三个充分”、“三个发展”的要求,即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得到充分保证;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应该得到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潜能应该得到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能够做到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做到协调发展;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和谐发展。“三个充分”“三个发展”目标,使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学生的教育目标进行整合并予以融合,使学校的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教职工在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
(二)随班就读工作制度与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有机整合
根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制订了“止园路小学员工手册”。“手册”主要由人事聘用制度、师训制度、绩效工资方案、教学流程管理细则、教学研究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等内容组成。“手册”把随班就读工作制度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有机整合。如我们把随班就读学生教学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补救教学、练习设计和考查评估与学校制定的教学流程五个环节的工作细则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制订分层目标,上课时要做到分类指导、分层递进,设计练习时要做到“弹性化”,个别辅导时要做到有针对性,考查和评估时要做到异步达标、差异发展,使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与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随班就读工作不再是“另加的、特别的”。
二、加强学习资源中心建设,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由于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普通教育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个别教育的开展需要资源教室等物质资源,更需要资源教师等人力资源。
(一)建立学习资源中心
2005年,我们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资源教室其主要的功能是补救教学,主要对象是随班就读学生。2008年,我们开始把资源教室改建为学习资源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都较资源教室有一定的变化。首先,学习资源中心的服务对象从随班就读学生扩展为随班就读学生及疑似随班就读学生、非残疾学生中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同时。还为所有学生的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第二,学习资源中心的服务内容由补救教学扩展为学生的信息采集与诊断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思维训练、言语与语言训练、学习策略训练、感统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生活常识认知、交往沟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资源中心不仅可以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支持,也可以为学校所有有需要的学生服务,成为我校满足学生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重要阵地。
(二)促进资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资源教师队伍是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与沟通的核心人力资源。没有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必然走向随班混读。2008年我校开展了“普通小学资源教师实践技能校本培训”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为:资源教师的工作职责,资源教师的工作流程。在华东
三、加强个别化教育研究,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开展
随班就读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差异很大,与此同时,随班就读学生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所以,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合有效的个别化教育就成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为了使个别化教育有效进行,我校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随班就读学生诊断与评估的研究,使个别化教育更具针对性
个别化教育的首要程序是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诊断和评估。随班就读学生的诊断与评估分为医学诊断与评估、教育诊断与评估。医学诊断与评估主要由相关医疗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医学诊断与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残疾的主要特征进行诊断和评估,医学诊断和评估的结果是开展教育诊断与评估的基础。教育诊断与评估,主要是由学校的资源教师负责进行,其主要内容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主要方法是非标准化量表的测试、“临床”观察和数据统计。诊断与评估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个案研究、单一被试和资源教学,及时了解和把握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个别化教育的计划。加强随班就读学生诊断与评估,使个别化教育的针对性更强了。在我校,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有一份比较完整的诊断和评估报告,为个别化教育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教育依据。
(二)开展全纳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
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必须首先“走进”所在班级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开展了“全纳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全纳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建立和使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有效的教育,初步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本化、个别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照顾个别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我们对随班就读学生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中语文、数学科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作为学校制订的“调整意见”是相对固定的,但对每个随班就读学生来讲,“调整意见”是在不断调整的。调整意见不仅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目标、补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随班就读学生考查、评估的重要因素。通过全纳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随班就读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有效性。
(三)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更好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
我们在建立学习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加大了校本课程的研发力度。我们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出发,研发了六类校本课程:第一是学习策略研究训练类,主要是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注意品质,记忆方法等方面进行缺陷补偿;第二是学科知识类,主要是针对随班就读语、数学科教学目标调整意见而进行的补救教学,其中包括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类,主要是针对情绪障碍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情绪放松训练;第四是感知运动类,主要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脑瘫、情绪障碍等学生开展;第五是动手操作类,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手脑协调和精细动作;第六是社会适应能力类,主要是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常识的认知能力。
随班就读学生的校本课程主要在学习资源中心实施。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学习普通课程的课时量、学习校本课程的课时量分别占总课时的75%和25%。为了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我们制定了课程的管理细则,设计了课程实施方案,建立了校本课程个训档案,开展了相关课程的资源教师培训。校本课程的实施,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