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娣 蒋莉琴
有这样一串数据,引起了在特殊教育中实践生存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共造成约20余万人死亡或失踪;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造成1800多人死亡,20多万所住宅被摧毁,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东南部名城新奥尔良几乎遭到“灭顶之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造成6万多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近2万人失踪……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残障学生如何在生命教育中实施灾难教育?灾难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残障学生在灾难教育中“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并将这种感悟植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
实践中,我们把灾害教育当成课程经营,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新教育理念,把操作、实践、体验、感悟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学习链,让残障学生在链式学习中养成对灾害本能反应,减少对灾害的恐惧,从而培养学生冷静应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把灾害教育停留在书本上。
一、灾害教育链式学习的源起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灾害教育是生存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残障儿童由于其生理障碍,导致其缺乏应有的生命适应能力、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心理满意感和生命情感体验。为此,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以生存教育为主线,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针对每一位残障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链式学习的实践探索,把操作、实践、体验、感悟形成一个学习链。我们让学生反复操作、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最终形成技能。
二、灾害性教育的内容与学习链
卢湾区辅读自编教材《社会与生活》中,有不少和灾害教育相关的内容,如《不玩火
不玩电》、《易燃物品》、《交通信号灯》、《安全过马路》、《刮风、下雨》、《求助》、《呼救》、《安全标志》、《气象》、《安全使用煤气灶》、《用电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地震》、《龙卷风》、《台风》等。灾害教育可以像德育一样,渗透在各门学科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习得知识,形成技能。
如何落实对残障学生的灾害教育,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的方案,不难发现有以下特点:国外灾难教育有计划、有组织、重体验、全员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本、美国等一些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把灾难警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除了对成人进行防灾教育,还从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为幼儿必修课。德国政府利用“危机预防信息系统”向人们集中提供各种公民保护以及危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知识。我们教育对象是智力障碍者,如果把教育停留在书面上,那等于纸上谈兵。根据学生的特点,只有让他们不断地体验和经历,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如果碰到不能在现实的环境中体验的场景(如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灾害的场景,进行逃生的演练。
我们把交通事故、地震、洪水、飓风、火灾、泥石流、雪灾等灾害中分别演化成“操作项目—实践内容—体验场景—感悟收获—形成技能”的学习链,列出相应的内容,然后给每一位学生制订适合他们的学习链进行个别化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感悟,形成技能。例如在《火灾》学习时候,学习链如下图表示:
同样,我们在教学其他灾害内容时,也和课程组的团队进行学习链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重实践、重操作,在实践操作中重体验感悟,让学生能够建立某种神经联系,从而使之最终形成技能。
三、运用学习链进行灾害性教育
1.学科渗透 形式多样
让灾害教育走进课堂,不仅仅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要通过整合,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灾害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渗透相关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在《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社会与生活》、《体育》、《康复》等课程中,我们都会有相关的灾害教育的课程渗透,使之形式多样。
2.反复操作 实践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列出学习链中的操作单,学生按照操作单上的项目进行操作,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的原则操作,反复进行练习。在练习设计的形式上,要多样化,不同的教育形式可以训练相同的操作项目,目的只为了让学生趣味性地操作。例如,在进行逃生演练的时候,对于爬楼梯这个学生已经掌握的项目,要他们如何根据不同场景进行爬楼梯逃身,爬楼梯的姿势有不同的要求,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听指令正确选择爬楼梯的方法和姿势进行练习。
真实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形成相应的技能,要让灾害教育走出课堂,在真实的环境中操作实践。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的灾害教育基地,例如消防基地、120救护基地、医院等。凡是遇到相应的课程,组织者会联系相应的基地,让同学实践、体验和感悟。例如,我们在学习如何在灾难教育中进行呼救时,120实践基地的志愿者把救护车开到了校园,让学生实践如何拨打电话120、进救护车、实施心肺复苏的体验等。虽然有的学生不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手法,但是真实的场景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欲望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这个场景所要具备的相应技能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体验。
3.注重体验 获得感悟
我们鼓励学生、家长带着学生走向社区、社会,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形成相应的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学生学会了呼救、自救、求助等方法,
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成功的体验要比失败的体验更重要。教师和家长在设计学生体验的环节中,按照“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原则,让他们能够完成体验的项目。久而久之就会发展孩子的同情心、信任感、责任心、愉快乐观的积极情感,创造性、独立性、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痛苦并具有爱心。
我们经常与学生讨论:每一个学习链的学习、操作、实践中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需要帮助?想一想在这个场景中我们采取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其实这个环节就是对他们习得新知的一种即时评估,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让他们感悟后再顿悟,在一次次的顿悟中形成技能。
链式学习在残障儿童灾害教育中的运用正在慢慢走向成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每一个学习链;也许每一个步骤中根据实际情况还要分解成不同的子学习链,直至找到一种适合他/她的学习链。如何根据每一位残障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学习链,是我们今后继续要探究的问题之一。
(作者单位:卢湾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