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四聋校校长
金育萍
细细研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年-2016年)》,深感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特殊教育备受关注与支持。《提升计划》在肯定近年来残疾人教育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特殊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为前行中的特殊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升计划》通过1个总体目标、3个重点任务、6个主要措施,为各级残疾人教育工作者,勾勒出全国特殊教育整体提升框架,所涉及的内容点到实处。强劲的特殊教育发展势头,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翘首以盼的;让残疾人获得合适教育,让残疾人获得健康成长,是我们努力追逐的教育目标。
依据《提升计划》,结合第四聋校发展实际,我们思考着、实践着,在传承、融合、创新、发展中推进听障教育研究,提升教育水平,惠泽每一位听障儿童。
一、提升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
学校以听障学生发展为本,坚守“补偿-发展”特教观,即“以听障学生发展为核心,从发展中获得补偿,在补偿中促进发展”,着眼于学生成长、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探索听障学生基础教育规律,使学校教育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在新一轮三年发展中,学校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即:承继“三优”建设,完善听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发掘学生个性潜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拓展教师教育实践的国际视野,培养一批综合类专业型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学校语言教育特色,建设适合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现代聋校。
1. 完善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以《基于补偿-发展教育课程再发展》为研究载体,以听障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需求为线索,探索功能性康复与发展性学习相结合,践行“活教育”思想,以培育听障学生学习能力、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已形成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基础上,深化学校课程建设,凝练提升学校课程内涵。
2. 建立“导向性”的教学管理
为了保障每个听障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纵向最大发展,我们研究教学管理,探索如何从集体授课为特点的管理转向以听障学生教育成长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形式,以印证近年来学校推行的“一日活动”、“个别化教学指导”、“班级任课教师教研”等各项教学管理举措的有效性,来逐步破解当今聋校教育教学流程管理中遇到的难点,起到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助推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
3. 促进成长评价机制形成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认为评价需先行。在未来三年中,学校将从综合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为两个切入点,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开展实证性研究,为学生安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提供依据,逐步形成以“学习能力”、“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
二、强化教师学科专业综合发展
加强教师学科专业发展个性化管理、指导与培养。在未来三年,每位教师依据《提升计划》与本校特教发展的要求,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将注重培养过程的指导与协调,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依托区域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普教学科教研活动和培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开展校本研训,通过“普及型”与“专业型”相结合,让不同学科的教师掌握不同层次的听障教育专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学校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对各级骨干教师专业培养实施项目引领、导师带教,聚焦课程与课堂,促进他们在各自学科领域中有发展。继续开展国际交流与学习,开阔教师聋教育实践的国际视野,教师专业发展精益求精。
三、探索在聋校实施“医教结合”
尊重听障学生成长需求,学校已开始探索在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医教结合,我们以教育为主,医学康复为辅助,教育与医学康复有机结合,进行“补偿-发展”教育。学校从改善设备设施、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优化现有课程、评估学生发展、建立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落实“医教结合”。
在未来三年,将健全“听能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将“医教结合”融入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各方面,凸显以听障学生发展为本,推进聋校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听障教学模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