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的探索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韩秀华 张磊

一、问题提出

融合教育主张残疾儿童尽量进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与普通儿童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地一起学习和生活,是当今教育的主流趋势。融合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主张残疾儿童“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育机会均等”,还主张残疾儿童“取得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学前聋健融合教育指为3-6岁的听障儿童提供融入普通教育的机会和环境,对听障儿童融入主流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启英幼儿园从2001年尝试开展学前聋健融合教育,至今已18载。在初期的探索经验中,幼儿园深刻领悟到,学前聋健融合教育如果仅让听障儿童表面占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却不能为其提供个性化、适宜的融合教育,教育公平无法真正落实。“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成为了启英人孜孜不倦奋斗的方向。

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就是要为听障儿童提供个性化、适宜的融合教育。如何依据3-6岁学前听障儿童的差异、发展和变化为其提供动态、渐进的融合教育成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具体又可分解为:融合教育应包含哪些渐进的阶段?如何精准判定所处的阶段?在各阶段应提供哪些有效的融合教育服务和支持?在18载的探索和实践中,幼儿园最终构建出“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模式”。

二、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模式

(一)模式的主体框架

结合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多年融合教育探索的经验,本园形成了“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依据学前听障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该模式按照融入程度的高低设置了预备期、初融期和共融期三个阶段。预备期旨在让听障和普通儿童初识;初融期帮助听障儿童逐步熟悉普通小伙伴和教师,感受普通班级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共融期则是听障儿童自信大方地融入到普通班集体,顺利进入普小随班就读。通过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现质的飞跃,提升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

不同融合阶段对听障儿童能力和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入阶标准和入阶评定,只有听障儿童符合入阶标准,达到入阶需要的水平,才能进入对应的融合教育阶段。该模式根据不同阶段听障儿童的能力和水平,每个阶段都提供了有针对性、适宜的融合教育形式、服务和有效做法:聋健联动,融合游戏/运动,融合课,一日的听能管理,资源教室服务等,助力听障儿童达成各融合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融入普通群体。

图1 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模式的框架

(二)融合教育入阶标准、评定表及运作方式

只有科学、正确评定听障儿童所处的融合教育阶段,才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适宜的融合教育。

1.提炼融合教育入阶标准

听障儿童因其生理缺陷,在听觉、语言、沟通三方面尤其落后于正常儿童。当听障儿童不同程度融入普通儿童时,为确保融合的质量和效果,均需要他们具备不同程度的听觉、语言和沟通能力。在深入学习普通儿童和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融合教育实践中听障儿童不同融合阶段这三方面的具体表现,在预备期、初融期和共融期各提炼三条主指标作为该阶段的准入标准,详见表1。

表1 预备期、初融期、共融期入阶标准

阶段 听觉能力 语言能力 沟通能力

预备期 在安静环境中能够察知、辨识常见的声音,具备初步的聆听意识。 能理解生活中常见的词语,会用1-3个字进行表达。 能用表情、动作、或简单发音做出回应,表达要求,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初融期 能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指令,具备一定的聆听能力。 言语可懂度3级及以上,掌握初级词汇,使用完整句表达简单的要求。 能参加一些简单的游戏和小组活动,初步建立轮流、等待的技巧。

共融期 能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形成复杂环境下聆听的能力。 言语可懂度4级及以上,能使用具有逻辑关系的句子讲述2-3个环节的事件。 喜欢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具备一定的沟通交往技巧。

2.研发融合教育入阶评定表

预备期、初融期、共融期入阶标准明确了听障儿童进入各融合教育阶段所需具备的能力。但如何评定一位听障儿童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需要一份可以操作、可执行的工具。幼儿园组建研发小组,熟悉、分析听障儿童听觉功能评估、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评估的各项条目,依据预备期、初融期、共融期的入阶标准,设计、研发了《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入阶评定表》。该评定表包括3张分表共27个测试项目:预备期入阶评定表、初融期入阶评定表和共融期入阶评定表。每张评定表综合了听觉、语言和沟通的评估内容,体现了不同阶段听觉、语言和沟通能力的要求。

3.规范入阶评定的运作方式

《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入阶评定表》自投入使用以来,本园成立了融合教育评定小组,定期对园内的听障儿童进行评估,精准评定其所处的融合教育阶段,让融合教育的精准安置有据可循。图2为“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入阶评定流程”,约定了预备期、初融期和共融期初次入阶评定的时间,入阶评定通过后的下步工作,入阶评定未通过应加强的方面以及再次评定的时间;听障儿童的入阶评定亦可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听障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申请。

图2 启英幼儿园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入阶评定流程

(三)三阶段七种有效的融合教育服务

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聋健融合质量,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提炼了“聋健联动、融合游戏/运动、融合课、一日活动的听能管理、资源教室、幼小衔接”等七种服务的有效做法。

1.预备期融合教育形式、服务和有效做法

聋健联动是预备期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以家长和幼儿为主体,鼓励普通家庭和听障家庭以“班班结对、生生结对”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有助于双方儿童共同成长的家庭联动活动,帮助听障和普通小伙伴相识,搭建普通儿童与听障儿童家庭的交流平台。在“启爱”校园文化的推动下,100%的普通家庭参与到聋健联动活动中,在活动中听障和普通家庭淡化了彼此的不同,形成了接纳、平等的普特融合育人环境。

2.初融期融合教育形式、服务及有效做法

融合游戏、融合运动、融合课是初融期非常重要的三种融合教育形式。初融期听障儿童积极参与到普通儿童的游戏、运动和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听障儿童运用、扩展沟通交往的技巧,熟悉健听小伙伴和普通教师,感受普通班级的学习生活方式。聋、健双方教师及时有效的沟通是融合游戏/运动、融合课顺利开展的保障,从声学和心理环境为听障儿童营造良好的融合氛围,根据其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开展活动或指导,通过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重要推手,促进听障儿童的发展。

3.共融期融合教育形式、服务及有效做法

在共融阶段,听障儿童被编入普通班随班就读,除了享受和普通儿童一样的教育教学外,本园特别为其提供了:一日活动的听能管理、资源教室服务和听障儿童幼小衔接服务。

资源教室服务由语训教师和普通班教师共同参与实施,从日常教学、行为规则养成、沟通交往等方面为共融期听障幼儿提供支持性服务,帮助其完全适应普通班级的学习和生活。资源教室服务由语训部教师和普通教师通力合作,为共融期的听障儿童制订学期指导计划和月指导计划,实施一对一个别化辅导,通过月末的评估监控了解共融期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效果。

幼小衔接服务帮助听障儿童及家庭提早了解进入普校必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提前做好听辅具的自我管理、习惯和能力的预培养、环境适应及心理调试、掌握与同伴和老师的沟通注意事项等,更好地促进共融期的听障儿童从幼儿园向普通小学平稳过渡。表2呈现了听障儿童幼小衔接涉及的对象、内容、目标和具体的工作。

表2 听障儿童幼小衔接涉及的对象、内容、目标和具体的工作

对象 内容 目标 具体的工作

听障儿童 听能辅具自我管理 在一日活动中保管与正常使用听能辅具,遇到问题能及时求助。 家园合作在一日生活、学习过程中教会听障儿童:

 要有保护助听设备的意识;

 自己会摘、戴助听设备,会更换电池;

 课前、课后及时与老师交接Fm无线调频设备;

 在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家长反馈求助。

听障儿童 习惯和能力培养 初步具备上小学的能力,如:自我服务、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等。 家园合作在一日生活、学习过程中渗透:

 培养良好习惯,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整理书包、认识课表、整理文具等。

 增强听障儿童与同伴及老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听障儿童及家庭 环境适应及心理调试 感受、认识新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心理调适,适应新的环境。 成立听障儿童幼小衔接项目组:

 组织听障儿童和家庭参观普通小学,体验小学课堂;

 组织已经毕业的家长进行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的经验分享和座谈会。

接收听障儿童的普通学校 做好接收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准备工作 帮助普通小学了解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基本情况,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及相关知识。 制定《听障儿童转衔手册——幼升小》

 学生篇:提供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听觉和语言能力描述、学生特点及优劣势分析。

 学校篇:提供听力损失的基本概念,听障学生的特点以及助听器、人工耳蜗的基本知识,一些沟通方面的建议。

三、实施成效

(一)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实施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以来,本园近6年听障儿童平均入普通学校率高达97%,远高于全国42.6%的入普率,比我园前十余年77%的入普率提升了20%,大幅提升了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对近6年毕业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73名听障儿童进行追踪回访,93.2%就读于普通小学,6.8%就读于普通初中,学习成绩达A、B占比95.9%,社会适应良好占比95.9%,为听障儿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普特双赢推动校园发展

梯度进阶式融合教育还促进了普通儿童的发展,在融合环境下推行的“启爱”教育,帮助普通儿童及家庭包容、关爱听障儿童,培养了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普特双赢更进一步推动园所蓬勃发展,本园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模范集体、全国“十一五”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为科学化、可操作的早期融合教育实施路径提供范例和借鉴

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研制了基于三维参数的融合教育入阶评定,完善了早期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体系,形成科学化、可操作的早期融合教育实施路径,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提供范例和借鉴。该模式在4个全国级会议和2个省级会议上进行分享与交流,获得上海市2017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