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幼儿园中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模式研究
发布日期:2022-03-11   作者:特教研究所   

融合教育是指帮助所有儿童入学、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学业成绩的过程,这些学生包括在历史上曾被边缘化的学生,以及有残疾的学生。融合教育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个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的教育过程和实践[1]

挪威的一项研究对融合幼儿园中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模式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该儿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主要有三种行为模式:“保持远距离”“保持近距离”和“互动”。“保持远距离”是指该儿童在处在情景或互动的边缘;“保持近距离”是指处在他人身边,但注意力并不在发生的事件上,和他人也没有互动;“互动”是指和他人进行言语或非言语的互动。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行为模式的类型和在场的人以及活动类型有关。其中,老师和同伴都在场,或者只有教师在场时,儿童最多的行为是“互动”;只有同伴在场时,儿童最多的行为是“保持近距离”。当进行指定的小组游戏时,儿童最多的行为是“互动”;当进行室内自由游戏、常规生活活动、树林内活动时,儿童最多的行为是“保持近距离”;户外自由游戏中儿童最多的行为是“保持远距离”[2]

此研究为融合教育环境中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境遇和行为提供了一些信息,但单样本个案研究结果在可推广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后续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儿童做跨文化研究,探究不同文化情境下、有不同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境遇和行为,对融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参考文献:

[1] Kurth, J. A., Miller, A. L., & Toews, S. G. (2020). Preparing for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Inclusive Education With Participation Plan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53(2), 140–149. https://doi.org/10.1177/0040059920927433

[2] Olsen, K., Croydon, A., Olson, M., Jacobsen, K. H., & Pellicano, E. (2019). Mapping Inclusion of a Child with Autism in a Mainstream Kindergarten: How Can We Move towards More Inclusive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 23(6), 624–638.


编写者:彭晓梅 审阅者:苏雪云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统稿: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苏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