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需求 提升特教质量
发布日期:2019-02-02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陈东诊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和终身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相继对发展特殊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定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阶段目标和任务。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城市之一,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在前两轮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今年3月,市政府又印发新一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部署。

本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正处在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机遇和挑战并存。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基于时代发展要求和上海特殊教育的现实基础,以“完善特教体系、推进融合教育、深化医教结合、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强调以残疾儿童的最优发展为核心,聚焦办学体系、融合教育、医教结合等本市特殊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重在提升发展内涵,实现新的突破。

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是特殊教育的首要任务,多年来,本市特殊教育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基本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残疾儿童提供16年免费教育,但各学段、各残疾类别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结构不尽合理、数量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特教体系,促进各类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对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设点布局的力度,采取在普通幼儿园、普通中职校举办特教班、开展随班就读等方式,尽可能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多入学机会,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

特殊教育应立足于残疾儿童的终身发展,面向每一个残疾儿童,根据不同残疾类别和程度的残疾儿童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服务水平。近年来,本市注重从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开展医教结合研究,推进融合教育,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特教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如何把特殊教育政策、制度优势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让残疾学生具有获得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轮三年行动计划将深化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研究作为重点任务,一方面把医教结合和融合教育作为指导特教工作的理念,成为特教政策制定、制度设计、课程改革、工作举措的重要依据,渗透于各项特教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把医教结合、融合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实践,加大课程教学研究力度,通过编制并实施学前特殊教育课程实施指南、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特殊中等职业学校(班)课程方案等加强课程管理,改进教学实践,探索教育规律,并且研发残疾儿童教育评估工具,完善残疾儿童评估机制,使医教结合、融合教育形成生产力,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让每一个残疾儿童从中受益。

特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既需要活跃在第一线的广大特教教师聚焦重点任务,有所作为,不断创造新业绩,也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特殊教育发展环境。本市要继续发扬政府重视、部门合作发展特殊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了残疾儿童享有优质教育,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使上海特殊教育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