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课程衔接 提高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黄浦区瞿溪路小学项目组

一、背景分析

我校随班就读学生的种类比较多,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等,要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实行普特统一管理,把随班就读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与管理中,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支持系统作为支撑,有机制、资源、师资等保障后才会有针对性训练、个别化辅导、团队精神养成等。

二、具体举措

(一)与普通课程衔接,整体设计个别化教育课程框架

为了促进融合教育,我们从普通课程的范围、程度和学业目标来分析障碍对学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的影响,设计了普特融合的学校课程框架。

1.    基础型课程

为了保证随班就读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我们以国家规定的普通课程为主,尽量让他们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同样的课程。同时,针对他们的个体需要,在不轻易改变课程内容、不轻易降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呈现的形式和学习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

2.    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设置的。为了提高融合度,随班就读学生有优先选择课程的权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老师家长的建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探究型课程

对于有些随班就读学生,即使采取变通、增扩等方法仍不足以支持他们有效地参与探究性课程的学习。那么,就要采用替代性策略,把融合课程替换为功能性的特设课程,进行个别化教学。例如,把数学思维课从随班就读学生的课表中抽离出来,让他们到资源教室进行语言、思维方面的训练;肢体障碍的学生利用每周一节体育课的时间由家长陪同到康复指导中心,由专业医生对她进行治疗。

(二)    基于多元化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

1. 组建团队,实施多元评估

学校组建了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资源教师和医生等多方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医学评估、心理评估、教育教学评估、功能评估等,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现有的能力水平,确定学年教育目标,议定提供教育服务的时间、内容和指导教师,商定家庭教育协作内容等,共同完善、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2.综合分析,教育安置的衔接

根据多元评估、科学解读结果,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安置。我们根据学校课程框架,将教育安置与三类课程一一对接,既体现融合又体现个性化,确保计划有效实施,课程有效落实。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表与普通学生大致相同,因此在课程实施时,随班就读学生都是在普通课堂完成。但有些是特定的满足个体学生需要的,在实施教学时就要采取抽离式教学。例如,听障学生小吴,当普通学生在进行校本阅读时,她就来到资源教室,由听障中心的老师和资源教师一起对她进行听觉识别和理解的训练。

3.针对实际,制订个别化目标

在制订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和功能性表现进行检测(前测),包括障碍是怎么样影响其学习的,然后制订长期的可测量的目标以及一个个短期目标,使个别化教育方案更具有操作性,促进有效率、有组织的教学。

(二)    以五环节为核心,普特教学相融,落实个别化教育教学

1.备课:基于标准,制订个别化教学目标

1)目标不调整,延迟达成

国家规定的普通课程学习目标不是最高要求,原则上包括随班就读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应努力达到。因而在课程调整时,课程目标不能轻易降低。例如,语文学科的读、写,数学学科的计算,是承载着最基本概念与技能的核心课程,随班就读学生应该与普通学生一样,尽可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但基于他们的障碍和缺陷,可以延迟达成。

2)分解目标,递进达成

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班级就读方式与普通学生存在很大差别,他们若无法与普通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达成目标,教师可以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分阶段地在各个活动中逐一落实。

3)调整目标,支持达成

随班就读学生因为某些障碍影响了他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就要对普通课程目标进行调整,适当降低目标要求或减少目标数量,也可以把一些学科性的课程内容替换为功能性的课程要求。例如,智力障碍的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课程调整为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英语同类词的教学时,智力障碍的学生无法正确辨析、拼读相似的字母组合,可以把目标降低为词语、图片配对,或者缺字母的单词填空。 

2.上课:基于教材,提供个别化教学支持

1任务引导支持:任务提示引导就相当于给随班就读学生一张任务单,当老师布置一个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时,随班就读学生无法听懂、听清要求,此时如果教师将要求和任务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给他们,他们就明白了任务的内容、目标和方式。任务单就好比一个个指路牌,从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要求和指导。

2)多媒体强化支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各种多媒体、视听强化以及直观教具进行授课,就能在限定的时间内给随班就读学生传递足够的知识信息,帮助他们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例如,多媒体可以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铺垫材料,将教师授课内容形象化,为学生提供帮助。

3)支架辅助支持:为了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给随班就读学生一根拐杖,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让随班就读学生自己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的建构,在他人帮助下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

例如,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用扶一扶的方法来帮助其达成目标。对于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普通学生需要根据圈画的关键词,通过语言重组规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随班就读学生则可以为他们设计填空练习,加入一些承接上下句子的词,关键信息由他们自己填入来完成任务。

4)替代策略支持:随班就读学生因为生理缺陷和障碍,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或达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我们可以将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用功能性的表达来替代。例如,小闫患有严重的脊肌萎缩症,双手无力,握笔写字成了她最大的困难。我们为她配了写字板,IPAD和电脑成了小闫学习的工具,帮助她表达自己。

3.作业:基于目标,提高个别化作业有效性

1)同步性:围绕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目标,作业的设计分为同步和部分同步。听障和肢体障碍的学生要求和普通学生一样同步完成作业,只是在完成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例如,抄写作业,肢体障碍学生可以借助写字板在电脑上书写;听力障碍学生把听录音改为看文字。而智力障碍学生的作业采用部分同步,课前字词的预习和课文的朗读、课后的抄写等与普通学生同步。

2)分步性: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个别化教学目标,适当进行调整。例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不等的ABC三层,随班就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还可以将有难度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提示,使随班就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3)差异性:五年级的普通学生语文写作要求字数400字左右,能围绕一个中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教师把写作的内容转化为画面,给学生三到四幅图,每一幅图都提供一些关键词,只要学生能用这些词把事情写清楚即可。

4.辅导:基于改进,实行个别化与集体教学对接

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辅导我们采用将集体教学与资源教室教学进行对接的方法,对当天的作业、上课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在资源教室中进一步改进、调整,制订后续的个别化辅导内容。例如,听障学生小吴智力正常,戴上助听器后能听清楚大部分的语言,对于连续性的语言接受有困难,影响了她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资源教师与小吴的语文老师联系,了解小吴课堂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她缺失的知识即时设计个别化辅导内容,较好地帮助小吴达成了学科的目标。

5.评价:基于发展,支持持续学习动力

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来说,因为障碍和缺陷在进行学科测试时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随班就读学生可以提出申请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测试,取其中最好的一个成绩。我校还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不同的障碍,微调检测的方法,例如,针对听障生小吴,语文和英语学科中的听力测试,我们采用了单独听题或老师面对面读题的形式。

为了监控和评估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性,根据学科知识点和设置的目标,对智力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采用了一人两张卷,即一张同步卷和一张目标卷。通过同步卷测评该生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距离;目标卷则是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为随班就读学生量身定制的,用来检测个别化教学目标实施的情况。通过对两张卷的评估分析,为后续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及时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三、成效

1.将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管理纳入了普通课程的框架中,实行了统一有效的管理;

2.通过研究我校形成普特相融的理念,每位教师将随班就读教学流程管理纳入普通教学五环节管理中;

3. 探索了普特融合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实施策略,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