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特教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 陈东珍

2014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并且专门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近三年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更好地落贯彻实国务院文件精神,20144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各区县也相继制定了本地区的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当前我们全市上下正在积极贯彻落实特教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下,本市的特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就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本市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近阶段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作如下汇报:

一、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完善特教体系,维护和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

本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9所,特殊幼儿园1所,学前特教点31个,高等教育点4个,在校学生8463名,其中在特教学校就读的3981人,约占总数的47%,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4035人,约占48%,送教上门的447人,约占5%。基本建立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采取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享受义务教育权利,2014年,据中残联实名统计,本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6%,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通过举办特殊幼儿园、在普通幼儿园开设学前特教班和在特殊学校举办学前班等多种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特殊教育。为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新一轮特教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学前特教设点布局的任务,宝山、闵行、青浦、奉贤、金山等区县根据本地区特点,积极拓展学前特教办学点,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接受早期教育和康复的机会。使本市学前特教办学点从2011年时的25个,提高到2015年的32个。

三是通过举办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举办特教班、随班就读等方式发展职业教育,为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的残疾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2015年,义务教育毕业后各类残疾学生继续升学的占58%

四是实施免费教育,2012年,研究制定政策将免费教育的对象拓展到学前和高中阶段,并且增设了免费内容,更好地支持残疾儿童走进学校接受教育。

(二)推进医教结合,建设多部门合作的运行机制

医教结合工作是上一轮特教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自2009年开始,本市全面推进医教结合工作,2010年“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市教委组建了由教育、卫生、残联以及普教所、教研室、装备中心、电教馆、特教资源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确定了黄浦、徐汇、虹口、杨浦、闸北、青浦、宝山、闵行、嘉定、崇明十个试点区县,经过两年的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是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实现三个合作,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教师与医生的合作。市教委通过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制定师资、经费政策和医教结合管理制度,保障医教结合实现常态化管理。

二是建立多层次互动的医教结合专业服务体系。根据各类残疾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采取医教合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方式,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专业服务网络。2012年,依托盲校和聋校建立了1个视力障碍教育指导中心和4个听障教育指导中心,加强专业指导。各类特教指导中心和学校分别与相关医疗机构结成对口合作关系,采用一校一医、一校多医、多校一医的合作方式把医教结合服务覆盖到学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教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所有残疾儿童。例黄浦区依托学前特教指导中心,为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的学龄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取得很好效果。

三是建设多部门联动的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残联联合建设《上海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整合三方面提供的残疾儿童诊断、教育、康复等数据,一方面为每个残疾儿童建立电子化的个人档案,实现从发现开始的跟踪服务;另一方面为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提供多学科结合的全方位服务。我们把推进医教结合和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使残疾儿童享有优质的医教结合服务。

第一,我们把特殊教育的服务领域拓展到教育、康复和保健,使得医教结合的内容更加全面。

第二,加大教育评估与医学评估的结合度,市教委联合市卫计委通过编制残疾儿童医学评估、教育评估指标,建立评估制度,推进残疾儿童评估工作,对残疾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精准的分析。2012年开始,市教委、市卫计委每年联合开展残疾儿童入学评估,至今已有1113名残疾儿童参加了此项评估。专家们根据每个残疾儿童的检查结果和与家长的交流,提出功能改善的补救措施,对入学安置以及入学后进一步纵深的医学和教育评估、教育、康复、卫生保健提出建议,作为学校制定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计划的依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家长、教师的广泛欢迎。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为了尽快把教师们已经积累的教育教学、康复经验向全市辐射,2010年开始,建立了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库,搭建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交流平台。2013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课程领域的研究,分别组织学前特教课程研发和实施、随班就读教学研究、送教上门管理机制等专题研究小组,对如何针对残疾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为每个残疾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把教育与康复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随班就读课程实施指南》的编制工作。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014年又建立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组,开展对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研究,全市虹口、老闸北、杨浦、黄浦、宝山、青浦等6个区县的19所学校参与该项目研究。

医教结合研究得到教育部的肯定,2014 11月,教育部基教二司在上海举行医教结合研讨活动,在全国推广上海的经验。为发挥医教结合研究成果在本市的辐射作用,今年8月,市教委专门组织了医教结合培训,推广试点区县学校的医教结合工作经验。

(三)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

特殊学校达标工程是上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自2009年起,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投入约6.97亿元,对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迁建、改建和扩建,改善学前特教点的办学条件,在普通中小学建设资源教室,添置了大量先进的教育教学、康复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设施设备,为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6年,特教学校达标建设将基本完成,嘉定区成佳学校、浦东新区致立学校新校舍能够投入使用。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有了大幅增加,从2011年的121所学校186间到2015年的252所学校323间。自2012年起,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7800元,确保特殊教育的日常经费,还设立医教结合项目经费,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课程开发、开展专题研究等工作和支持区县、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医学检测、康复训练等各种免费服务。与此同时,规范装备管理,今年出台了《上海市学前特教班(园)装备配备指南(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装备配备指南(征求意见稿)》,使得特殊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更加规范。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市现有特教专任教师1577名,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约占5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约占99.6%,其中研究生学历约占7.5%,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58%。先后评选出9名特殊教育领域的特级教师。长期以来,本市重视特教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定特殊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后培训,使得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优化师资配备标准。20122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经费配备的意见》,明确规定特教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按1:2.4配备,学前特教每班配备3名教师,并且首次规定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区县特教指导中心配备不少于3名巡回指导教师,特教学校设置专职康复教师岗位。有力地保障了随班就读工作和医教结合的实施。目前,文件的精神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徐汇、虹口、宝山、原闸北等区县配备了87名普通学校专职特教教师,并且落实了教师待遇。例徐汇区已经实现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建设纳入特教师资队伍的常态化管理,建立了招聘、待遇、培养等管理机制。

二是加强专业培训。为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2014年以来,依托上海市学前与特殊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特教教师岗位培训班,约223名特教学校教师和206名随班就读教师参加了培训,各区县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例青浦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教师培训。

2014年开始,市教委连续二年,每年选派20名特教骨干教师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先进理念和技术。

三是培养骨干队伍。本市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建立了1个特殊教育名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培养了24名市级特殊教育骨干教师。

二、当前特教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本市特殊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 特殊教育体系尚需完善

上海虽然已经基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但是各学段和各种安置方式之间发展不平衡,残疾儿童入学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

一是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不能满足需求。本市现有的学前特教班大多数在1995年前后建成,近年来社会对学前特殊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办学设点变化不大。因此出现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入园率偏低,据对本市特殊学校20159月入学的228名一年级新生调研发现,接受过学前特殊教育的仅100名,占43.86%,有的学校一年级学生全部没有接受过学前特殊教育。第二,学前特教设点不足,增长缓慢,从统计数据可见2011年到2015年, 4年全市新增学前特教办学点仅7个,大部分区县没有启动这项工作。第三,学前特教班超额运转。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前特教点因名额有限,把残疾孩子拒之门外,引起家长的不满,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就近接受学前特殊教育只能在外租房居住。有的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幼儿园入园,但因为混在普通幼儿一起,没有接受针对性的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特殊职业教育管理有待完善。据今年上半年对本市特殊职业教育调研发现,目前,本市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学生九年义务与高中阶段教育衔接比较完善,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除个别学生外,基本上都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以智力残疾为主的其他残疾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的高中阶段教育相对薄弱。第一,办学机构的分布不尽合理,现有区县举办的特殊职业教育机构9个,其中独立初职校4所,普通中职校内设初职校1所,普通中职校内设初职班2所,特殊学校内设初职校2所。这些机构大多数集中在市区。

第二,学生的入学率较低,据对2014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残疾学生毕业后去向调研可见,全市共有798名残疾毕业生,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442人,在特殊学校就读的356人。798名残疾学生中,升学439人,占55%,在家待业的303人,占38%。特殊学校的学生升学率更低,仅占36.5%

第三,缺乏统一的管理要求。据对本市9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调研发现,这些学校的自我运转良好,但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存在六个不一致:批准办学的单位不一致、学制不一致、招生对象不一致、招生办法不一致、学籍管理不一致、学历与毕业证书的发放不一致。

(二)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机制建设需要加强

第一,资源教室的保有量偏低,全市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有766所,建设资源教室的学校仅252所,仅占三分之一。第二,普通学校特教专职教师的配备和管理不到位,尚有9个区县没有启动这项工作。第三,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校在对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

(三)医教结合研究有待深化

非试点区与试点区的医教结合工作存在较大差异,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特殊儿童评估的科学性需要加强,目前,除了残疾诊断、入学评估以外,其他的评估都是由学校自发进行,主要问题是有热情,缺技术,少服务,学校大都存在评估目的不明确,评估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方法不够科学、不知如何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等现象。

(四)送教上门的管理有待规范

本市自2005年开始推行送教上门工作,但是送谁、送什么、什么时候送、谁去送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缺乏送教上门的管理规范。

三、近阶段推进的重点工作

2016年是本期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围绕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完善特教体系、推进医教结合、提供优质服务、实施融合教育、促进内涵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各项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特殊教育体系

2012年,时任副市长沈晓明在上海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上海要成为国内特殊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特殊教育要最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最好的学校是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要成为上海的名片”的要求,当前我市的特教发展水平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在更高的起点上优先发展特殊教育,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特殊教育各学段、各种安置方式协调发展。

一是要加快学前特教设点布局步伐。各区县要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对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进行整体设计,拓展学前特教班办学点,采取特教幼儿园、特教班、随班就读等多种方式,为学前残疾儿童提供更多早期教育机会,提高学前残疾儿童的入园率。2016年,市教委设立学前特教设点布局和管理项目开展专题研究,将在此基础上出台学前特教管理意见。

二是要建立特殊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市教委正在组织力量对特殊职业教育的现状、需求和管理开展专题研究,将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市特殊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出台相关文件,大致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第一,明确特殊职业教育定位,把特殊职业教育纳入高中阶段教育管理。第二,理顺现有特教机构的管理机制。第三,采取多样化办学,充分利用本市的职业教育资源,采用特殊职业学校、普通职业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等多种安置方式,满足不同残疾程度学生接受特殊职业教育的需求。第四,建立特殊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报考普通中职校的学生参加普通中考,报考特殊职业学校的学生单独命题单独考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学机会。

(二)深入推进医教结合

特殊儿童的评估是提高医教结合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医教结合推进中亟需破解的难题,为此,2016年年初,市教委将与浦东新区教育局联合建立上海市特殊儿童教育评估中心,依托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力量开展特殊儿童评估研究、对全市特殊教育评估工作开展指导和服务,并且开展对特殊儿童的评估。

此外,要重点推进非试点区的医教结合工作, 2016年,市教委成立推进医教结合项目组,开展专题研究。

(三)建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机制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安置方式,其特点是学生分散安置在普通学校,涉及的学校多,每校人数少,教育难度大。通过多年努力,本市的随班就读基础管理规范已经基本形成,当前随班就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资源教室和特教专职教师是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两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各区县一方面要根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装备指南建设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另一方面要重点做好普通学校专职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发文件的形式规范对普通学校专职特教教师的管理,选择优秀教师担任此项工作,落实待遇,开展培训,强化管理,提高特教专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专职特教教师成为学校的特教专家。2016年,市教委继续委托华师大培训中心举办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岗位培训班。

(四)规范送教上门管理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安置方式之一,要加强对送教上门工作的规范管理,落实送教教师、确定送教时间,合理安排送教课程,增强家校互动,使送教上门学生切实受到合适的教育。市教委要研究制定送教上门工作管理实施意见,加强对送教上门工作的规范管理。

(五)全面优化特殊教育质量

要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和上海市随班就读课程实施指南的编制,课程指南的实施推动特殊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高。要加强学前特教机构、随班就读教学研究,要积极开展对教学管理、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安排、评估、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等研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为每个残疾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育与康复,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为确保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2016年,市教委要编制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指标,对各区县特教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的情况开展评估。

总之,本期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处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和十三五规划开局的重要时期,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落实特教三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