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培养智障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文化氛围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孙卫红

智障儿童今后能否踏进社会,融入主流社会,其很大因素取决于他们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惠敏学校就此对学生进行了测评、调查问卷、访谈,发现由于智障儿童恐惧、自卑、害羞等心理特征,83.53%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于中下水平。但是交往技能可以通过教育教学训练进行培养,因此氛围的创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校地处奉贤区奉浦开发区,周围有多家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单位与高等院校等,社会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为此,惠敏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类活动,营造学生在融入社会中增强自信、主动交往的文化氛围。

一、 制定融合活动实施方案,营造文化氛围

1.完善活动组织

分管校长、德育主任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融合活动进行管理;年级组组长、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共建单位相关人员负责开发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及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市特教专家、区特教教研员负责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知识咨询和指导。完善的活动组织为学校社交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2.明确活动目标

营造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智障学生个人特长,补偿智障学生因生理、心理残疾而带来的相关缺陷;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交往素质,使学生具有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是“走进来”,请社会各单位来校开展送温暖(联谊)活动,六一、元旦、新年、中秋、端午、圣诞等联欢主题活动,开展环保知识、消防知识、珍惜粮食等主题教育活动。校园与社会紧密结合,校园就是安全的社会融合场所。二是“走出去”,组织学生到共建单位参观活动、节庆日活动,组织学生的超市购物、公园游玩、社区植树、放飞风筝等活动。营造了“时时与人交往”“处处是融合之地”的社交氛围。

4.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兄弟校、社区工作者的互动机制

由校长、书记、德育主任牵头,德育处总负责,康复教研组、各班级具体负责开展手拉手融合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普通学校学生的接触、交往,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交往水平,培养智障学生健康心理;同时,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智障学生,感受智障学生内心的真、善、美,从而形成残健相融的良好环境。

5.形成评价反馈机制

每次活动有“评价反馈”环节,不仅有活动整体性评价,更注重学生个体性评价,并有效进行问题行为矫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得。

学校有较好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社交能力的平台,创设了个性化服务的社会交往文化氛围。

二、 确立训练模式,积淀文化基础

智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需要一个循环曲折、往复的过程。为此,惠敏学校注重了以下环节:

1.校级培训,学习交往

学校德育处通过升旗仪式,开展“礼仪大课堂”活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德育处安排礼仪系列内容,如初次见面礼仪、握手姿势、公共场所礼仪入座礼仪、用餐礼仪等。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通过主题集会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如文明餐桌行、我爱干净、我有一双勤劳手等。

2.班级学习,引导交往

对智障学生的交往训练不局限于德育工作范围,而是有意识地将交往的基本知识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班级是落实这一训练的最佳单位,在班级的学期计划里就渗透对本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目标与计划,并结合班级的“雏鹰争章”活动,对礼仪章、交往章进行目标细化。

3.模拟实践,强化交往

实践证明,孩子只有较熟练地掌握必要的技能,才能顺利加入群体的活动,并恰当地解决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对智障儿童来说,创设交往技巧训练的模拟环境尤为重要。例如通过“超市购物”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习购物交往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如何用礼貌用语询问售货员,在购物之后如何表示对别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4.社会生活,体验交往

通过一个月一次“小社会模拟式开放日”活动,一月一次“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活动(超市购物、乘公交车、菜场买菜等),重阳节、学雷锋日慰问孤寡老人,一月一次“走进来”与普通学校、高校学生联谊,每个节庆日“共建单位活动”等,为智障学生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尤其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智障学生经过精心准备后能大胆提问并回答对方的问题,不仅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感受了平等,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更增强了自信

三、确立交往行为评价机制,完善文化建设

1.建立社交能力评价档案

由于智障学生个体的语言发展能力、心理素质和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差异很大,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确立不同的成长目标,并设计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建立个体档案,作好跟踪记载。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把握智障学生在社会融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采用心理辅导、个别谈话等方式,消除他们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纠正认识偏差。同时,开设交往指导课,让智障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有效地与人交往,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2.采用活页评价方式

每次开展的融合活动,我们都要求对方在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快乐,还要对他们的交往行为与情绪关注到位,进行一个活页评价。“融合活动评价表”由学生个人信息、主题、主题评价指标与表现情况几大块组成。每次活动,德育组会组织班主任老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表组合,融合单位的志愿者会在活动期间与活动之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确立“档案袋式”、“活页评价式”交往行为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过程性发展,注重积累与长效。这是完善校园社交文化建设的关键。

(作者单位:奉贤区惠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