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聋校种植活动的开发与实践刍议

郦益

科学课程是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它以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自然科学的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发现,聋生学习科学课程存在一定困难,表现为:(1)识记科学知识并不难,但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很难;(2)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层次有限;(3)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存在困难。分析原因:一方面与聋生的学习特点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思维水平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科学课程的实施方式,教师以往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较少指导学生积累相关生活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基本的科学思维。因此,聋校的科学教学需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寻找学习载体,探索适应聋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生命科学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与他们的生活最为接近,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直观最经济的素材;种植活动、阳台种植等是目前中小学的热点体验式学习活动之一,聋生也很感兴趣。在科学课程的基础之上,构建符合聋生学习特点的种植活动,有助于引导聋生积极探究,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能力。

一、从教材到概念图: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目前聋校科学课程没有专门的统一教材,我校小学阶段自然和中学阶段科学”课程均选用了普校牛津上海版教材。这两套教材中有关种植的内容很多,基本围绕种子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但由于教材自身逻辑结构的原因,内容分布比较分散。因为种植活动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拓展课程,涉及到许多领域的知识,专业性较强。通过构建概念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无疑对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各类蔬菜整个生命周期的变化,虽然不同的植物生命周期各不相同,但通过概念图的梳理,可以将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归类为“开始于种子”和“开始于其他部分”两个内容,而“生命周期开始于种子”这个内容又包括了认识“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及“种子萌发”、“幼苗类型”这几个概念,每种蔬菜的生长都能归类到以上这些概念中。

又如在种植胡萝卜时,根是观察的要点,但是具体到要观察些什么,在活动中要向学生渗透哪些植物学知识,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很可能会疏漏。通过看概念图,在活动时就可以从根的类型变态根→贮藏根以及根形态和功能的关系两条知识点的连线出发,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从科学课程到种植活动:搭建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桥梁

1. 设计对应的科学与种植系列活动

明确了知识点,就可以在概念图的基础上,对应于每一个植物学概念,设计系列种植与科学活动。比如“叶的形态”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种植具有不同叶形的蔬菜,使学生了解常见叶片的形态。还可根据小学、中学两个不同学段设计分层目标。分层的点在于能力:初级的重在认识和了解,中级则在了解的基础上要从分类学的角度进行归类。这些与科学概念匹配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体验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聋生理解课堂中的知识。

2. 建立课堂教学与种植实践的联系

聋生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存在思维定式,常常不能举一反三。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实物和例子,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往往是模糊、片面的,只有建立课堂教学与种植实践之间的联系,让聋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学到的知识和概念,才可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科学课程的实施场所分为课内和课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情境等学习科学概念,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而种植实践活动恰好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发挥其课外延伸作用,成为科学学习活动的另一种形式。比如,学生通过蔬菜种植,可以了解常见蔬菜的特点和种植方法,感受科学概念在现实中的体现,丰富生活经验。那些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标本等呈现的事物和情境,变为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同时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和方法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掌握和巩固知识并形成能力。

3.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强调经验积累、知识学习、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的学生学习手册,将分散的种植活动系统化、明确化、个性化,以活动为主线,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学生指引了思维的方向,帮助聋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

学生有了目标,在活动时就会有观察和思考的方向,主动性的思维和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手册中的指导语和各类观察记录表格,提供了记录的参考资料,指明了观察方向。而在学生在种植不同蔬菜过程中反复多次练习常用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又为他们今后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形成个性化的学生活动记录册。

例如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可以训练科学观察中的直接观察法长期观察法,类似的活动也可以在种植生菜种植樱桃番茄种植胡萝卜等活动中体现出来。同一种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在不同品种的蔬菜种植过程中得到多次使用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

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往基本上都是教师说学生照做,缺乏主动的思考,依赖性很强。如果没有教师指导,能做的最多只是一些种植技能类的工作,很难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更遑论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探究。借助种植活动可以训练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如直接观察法、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定量观察法、长期观察法等。因此在种植活动的全过程中,可以把观察记录的方法渗透其中,由易到难地分别排列,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从参考资料到针对性的教师指导手册:确保种植活动有效性

种植活动表面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如何让学生从种植活动中提升科学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蔬菜种植活动是科学课程的课外延伸,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对活动的开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种植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主要是植物学知识,而很多聋生知识面狭窄,缺乏生活经验,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上又有障碍。这使得他们在观察和记录时常常无从入手,或者难以正确表达。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水平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开展活动时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参考资料,根据个人能力不同确立不同的活动目标。因此对于组织活动的老师来说如何用好以书面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的指导手册是非常必要的。

种植豌豆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参考手册确定种植豌豆的重点活动和观察要点:(1)通过观察豆类植物的生命周期,体会种子幼苗成长开花结果种子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2)在豌豆的生命周期中,重点认识和观察攀缘茎、豆科植物特有的蝶形花以及荚果的形成。而手册也提供了有关种子植物生命周期、茎的类型、花的结构、及种子类型等参考学习资料。

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手册建议了不同的目标。比如观察豌豆花的活动,对于低年级或者刚接触蔬菜种植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观察到豌豆花,并结合补充资料里的内容认识花瓣、花蕊等结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不仅能够辨识这些结构,还通过解剖花,描述特征,从分类学角度认识豆科植物花的特点。

综上所述,聋校的科学课程教学应该从单纯的过程性体验和知识的积累,转移到根据聋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其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相信只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培养聋生科学精神的课程目标是能实现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四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