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泥工教学对弱智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韩菁蓉

 

弱智学校的美术教学是从色彩、制作、工艺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培养,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康复、提高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学中的泥工教学因为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多样的色彩变化以及多变的作品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弱智学校的泥工教学主要是教学生学习泥工的各种基本制作技能,制作出组合形式多样的平面或立体泥工作品,使学生的空间精细活动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得到培养。泥工教学对弱智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定不良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泥工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安静地制作彩泥作品,这样久而久之能培养学生的持久、耐劳的学习性格,有益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于那些情绪不安、脾气暴躁的学生,也有着特殊的帮助。泥工是一项动手动脑全方位的活动,彩泥形状的可塑性使学生只要能拿起彩泥动手捏玩,他的大脑就会运转,学生会不由自主陶醉在自我手工制作中,所以对疏导稳定有不良情绪的学生,使其安心在课堂接受教育有一定作用。

弱智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放弃学习。泥工教学恰恰能够以其简单的制作、多变的造型吸引学生。从教学内容来看,泥工所能表现的内容广泛,从线条到形状,从动物到植物等等,几乎都能表现;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泥工可以用纯泥工制作,也可以和绘画、工具等相结合,使作品更生动;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泥工可以表现平面作品,也可以以立体作品形式出现。学生在泥工制作中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展示内在想法和自我的塑造能力。这就便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发展学生精细活动能力,提高手的灵敏度

弱智学生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因此导致动作不够协调,在动作学习方面,常产生诸多障碍。泥工教学能使弱智学生的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精细活动能力得到培养。“感觉统合”的研究也提示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使学生的每种感觉器官,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触摸觉得到锻炼。让学生动手捏一捏、撮一撮、压一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精细活动能力,提高手的灵敏度。搓搓小圆子是一个学生喜欢的游戏,通过给家人做一碗元宵,原本简单略有机械的动作使学生乐此不疲。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加强学生的感知觉刺激,手指肌肉的小动作也得到了强化训练,手指的灵敏度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泥工制作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能力。泥工教学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创造活动,开发弱智学生的智力。

在泥工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正确识别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泥工中有许多动手、动眼的地方需要学生去观察。操作活动中学生一边娱乐、一边观察、一边操作,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培养。在一节学习“搓”的泥工课上,教师让学生学习做面条。让学生作为一个面点师的身份去观察实际面条的粗细、长度。然后进行小比赛,比比评评谁的面条细、均匀。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做出面条、能评判谁的面条更好,他们就自觉地进行观察并做比较分析。通过教学,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又进行了一次有意观察和总结。

通过泥工制作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物体的结构和主要特征,在制作圆球体、立方体和小动物的游戏中,学生通过学习捏、接、团、揉的技术,观察、了解了什么叫立体,它和平面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提高了弱智学生对物体的空间感。

四、培养弱智学生审美情趣

在泥工教学中对弱智儿童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旨在使他们初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基本的想象、创造能力。如在做粘贴画《美丽的花》时,原教学要求是学生能根据花的主要特点,用彩泥制作出一朵朵花并粘贴在纸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请学生将制作好的花贴在教室的瓷砖上展示,让学生挑选出贴得最美的瓷砖,并简单说出美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补充,学生的评价兴趣被激发。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从画面的构图到色彩等方面向学生进行审美指导和分析。这时的学生愿意学,愿意讲。在一段“鹦鹉学舌”的过程后,学生逐渐建立一些自己的审美评价标准,通过类似的教学活动就加强了审美教育。

因而通过泥工教学不仅可以使智障儿童的生理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和矫正,更可以促进其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审美情趣,达到开发潜能、提高能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市董李凤美康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