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的特教事业奋斗终身”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记2004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杜晓新教授

 

为中国的特教事业奋斗终身是现任华师大学特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杜晓新教授的格言,也是他工作的指南。他分管教学、科研、设备及图书资料等工作,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同时还肩负着艰巨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为本科生开设教育统计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为上海及外省许多特殊教育机构作单一被试实验法等讲座;为研究生开设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多元统计学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质的研究方法等课程。

杜晓新同志教学认真、思维严谨。他备课的认真程度在全院是出了名的,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将有关书籍及手册上的所有例题均在计算机软件上一一演算、核对。即使是讲过几轮的老课,他也必做充分的准备,做到老课常讲常新。

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不仅要掌握具体研究方法,更要从方法论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他十分注重内容的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当有研究生反映由于缺乏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技术等现代统计方面的知识,难以看懂国外一流的专业研究论文而感到焦虑时,老师立刻放下手头的研究工作,废寝忘食,查阅了大量有关书籍及资料,并写出了《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与元分析技术》与《从结构方程模型看现代社会统计学的新发展》两篇论文供学生参考。

为了筹建特殊教育实验室,老师更是放弃休息时间,多次往返于学院、学校与美方代理人之间,并写了厚厚一叠报告,最终争取到美国西雅图言语语言基金会240多万人民币的仪器设备捐赠。目前实验室已全面投入使用,新专业也获教育部批准。

近年来,杜晓新同志先后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同时撰写专著、参编上海市重点教材、在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他的科研工作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追踪学科前沿;二是关注研究方法;三是深入特教实践。老师素来对脱离特教实践,漠视特殊儿童需求的所谓研究深恶痛绝,他认为,特殊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个不能把特教理论转化为特教实践、不能把研究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人员。因此,他的研究课题大都是特教实践中急需回答的问题,如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问题,如单一被试研究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运用问题等。他还带领青年教师主动地帮助基层学校的老师们将研究成果及时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许多特殊学校在他的帮助下,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大大增强,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华师大学特学院   常河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