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特殊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本市特教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前,上海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时期,肩负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在新一轮发展中,本市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优先发展特殊教育,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残障儿童的多种教育需求。

一、要提高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特殊教育是一项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重视与发展特殊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认识到:

(一)优先发展特殊教育,增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发展特殊教育是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方面。上海是我国发达地区之一,我们必须在实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的过程中,把特殊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二)抓住上海特殊教育发展的最佳机遇,完善各项管理机制。2007年将要在上海举行世界夏季特奥会,特奥会是面向弱智人群的运动会,开展这项活动,一方面是让弱智者能与普通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帮助弱智人的良好氛围,07年的特奥会,上海将代表全国接受全世界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检验。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特奥会与儿童发展、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特教事业的发展。

(三)提供优质的特殊教育,满足残障儿童的发展需求。残障儿童有生活、教育、康复、参与社会生活、就业等各种需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我们必须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政策上保证残障儿童接受教育的多种需求,同时要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育质量,为儿童将来的就业、生活打下基础。

本市已经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开展学前特殊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还开展了为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从而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社区教育为补充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了一支特殊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研究队伍。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于特教事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二、制定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儿童成长环境

制定发展规划,筹措办学经费,提供政策支持是行政部门的主要责任,在教育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强化政府的职能,构建较为完善的支持系统。

(一)要以规划为先导,明确本地区特教事业发展目标,架构本地区特教事业的发展模式。要将特教事业发展列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之中,在建设现代化特殊教育的统一目标下,提出下阶段的发展目标,从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政策保障体系、提高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儿童发展规格等各方面勾勒出本地区特教事业的发展前景,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教事业整体水平。

(二)要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全市通过特教学校达标工程和设点布局调整工作,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新建、改建校舍,配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使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残障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为支持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我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了特教学校免学习费用政策,并对家庭困难儿童进行生活补助。制定了新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特教专项经费,保证特教学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

我们要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认真落实现有政策,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为残障儿童创设现代化、教育化、人性化、美化、生活化、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使学校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

(三)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对特教工作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强化主管意识,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研究和制定有利于特教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区内各方面力量对各项特教工作进行研究与指导,创造特教管理工作新经验。

三、深化改革,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发展特殊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残障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在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上狠下工夫,形成本市特殊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要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提高特教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各特教学校坚持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课程教材研究与改革,开发学校课程。坚持以残障儿童发展为本、积极开展残障儿童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综合主题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与方法、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康复等多项专题研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探究特殊教育规律,取得丰硕成果。坚持提供多元环境,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途径、缺陷补偿、家庭指导等各个层面,对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与康复训练开展研究,从而满足残障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

我们要继续深化特教改革,构建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以实施新课程为抓手,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重视儿童教育、康复等多种需求,重视儿童的潜能开发,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开展现代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特教学校发展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二)要构建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促进儿童发展。随班就读是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的一种方式,旨在利用普通学校的有利环境,使儿童习得正常的行为,融入正常社会。目前本市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校残障儿童共10933人,其中随班就读儿童5575名,占在校残障儿童总数的51%。因此,随班就读工作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二,研究和建立与随班就读工作相适应的配套政策;第三,建立和完善市、区县、学校不同层面的管理机制;第四,增强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增强巡回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五,加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全区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等作用。

(三)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队伍对特教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市要继续将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各区县要重视对特教骨干教师的培养,将特教学校和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校长和教师纳入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工程之中,着力打造一支来自于第一线的特教专家队伍。还要注重特教行政工作和教科研人员的培养,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行政管理、教研科研能力,使他们尽快担当起指导、研究和引领的重任。

要利用特教学校的丰富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要创造机会,开展学校之间、国内、国际同行之间多层次地交流。

总之,特殊教育在我国是一项年轻的、还不成熟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为这项事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积累经验,让我们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工作,为特教事业的发展、为残障儿童的明天多做贡献。

(此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瞿俊在上海市特教现场交流会暨特教先进集体、个人颁奖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