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陆
《聋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教会聋童说话,掌握语言文字工具,让他们解脱社会交往障碍,发展抽象思维、智力,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学会劳动技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健全人一起充分享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因此,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贯彻和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聋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健全人一起充分享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为我们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七种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这些智能既存在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但只是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智能之间也并非彼此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另外,人的智能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多元智能的核心思想就是关注智力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倡导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本文将就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语文教学进行论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聋校语文教学的融合
既然每个学生都有多元化的智能,教师就可在教学中为聋生提供与多元智能相应的多元选择,从而促使聋生发展多元智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寻找与发展聋生多元智能相结合的切入点,设计教学方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展多元智能。
1、加强说写训练,发展言语智能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聋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从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发展聋生的言语智能。首先是听话、看话训练。对有残余听力的聋童,要充分利用助听设备发展他们的残余听力,进行听能训练。对全聋生则要多训练他们看话。通过上述训练让聋生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理解语言。其次是说话训练。在听、看话的基础上,通过让他们说(必要时配合手语进行)自己平时知道的事情,如介绍自己、家庭和同学以及情境对话等,来培养聋生说话能力。第三是读写训练。从看图学词、学句开始,在读懂词语、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学写句子,如每日一句、看图写话、记日记等,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指导阅读分析,发展逻辑智能
在阅读教学中可对通常属于数学和科学课范围的逻辑数理概念进行训练,而且聋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也可进一步促进语文的学习。教师可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指导聋生分析课文,让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逻辑推理概念。比如,教师可指导聋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根据课题推理课文讲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据文中已知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敲作者的态度;根据所读内容用文字按逻辑顺序表述主题等,从而锻炼聋生的逻辑数理智能。
3、注重视觉想像,发展空间智能
简单的说,空间智能就是对图像作出反应的能力,主要包括人们头脑内部的想像和外部世界的一些图像,而直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最直接手段。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敏感性,结合生活实际,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的视觉化有助于激活聋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比如,学习拼音时,让聋生自由选择所喜欢的颜色给韵母和声母涂色;学习课文时,利用挂图和多媒体再现课文画面。这些教学方法都比较符合聋生以视觉为主的学习特点,有利于聋生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看图说话和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让聋生作想象说话也是不错的方法,如看图想想或说说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或对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补充等。以《小猴子下山》一课为例,可让聋生想想小猴子空手回家会怎么样。这样的自由想象不仅可发展他们的言语智能,而且也能发展他们的空间智能。
4、创设动态环境,发展肢体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物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可恰当地采用身体运动智能教学法,让聋生动起来,摆一摆,做一做,演一演,在“动”中掌握知识。教师可指导聋生用手语读课文,让他们的眼、手、口、脑协同活动,从而发展肢体运动智能。还可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动态化的环境,通过课堂表演为聋生提供更多肢体运动的机会,例如,故事性的课文如《骆驼和羊》、《小猴子下山》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小蝌蚪找妈妈》、《瓜籽怎么放》之类有人物精彩对话的可采用对话表演;像《乌鸦喝水》、《捏鸡蛋》等之类的可让聋生动手做课堂实验。这样,通过肢体运动与课堂表演的形式,聋生就能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形象化,快乐、兴致盎然的学习也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以及言语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
5、组织合作探究,发展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中,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聋生能够学会交往、参与、倾听和尊重他人,而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在具体教学中,可将班级中的聋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聋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形成小组的一致意见,最后再参与到全班的讨论中来。教师作为聋生的学习伙伴,可随时参与其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降低聋生的焦虑感,让聋生更加乐于学习,也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6、进行评价引导,发展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即自我认识智能,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由于生理障碍,聋生对自身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容易产生自卑,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聋生内省智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注意发现聋生的闪光点,多赏识、激励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正确对待自身缺陷,坚定学习信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当聋生能不借助手语看懂教师所说的话、很好地朗读、正确回答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时,教师竖起大拇指对其说“你真棒”就是一种积极鼓励的方式。课堂上,教师也可常常留一些时间让聋生自我整理知识, 或者提出一些类似“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之类的问题,促使他们将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自身特点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例如学《海伦·凯勒》一文后,教师可用问题引导聋生,让他们与海伦·凯勒做比较,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聋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语言内化的过程,也是发展内省智能的过程。
相对于以上六种智能来说,发展聋生的音乐智能有一定困难。但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运用,很多聋生的听力得到了较好地补偿,因此也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配音朗读、用音乐渲染气氛等方式发展音乐智能。对于听力损伤严重的聋生,也可采用运用打节拍、表情朗读等方法对他们进行音乐智能的训练。
二、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课堂教学,为新课程理念下聋校语文教学开辟了宽广的途径,
也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契机。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片面地训练或发展某一种智能而忽略其它智能
各种智能在个体智能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教师应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聋生的多元智能。
2、不可采用固定模式进行训练
多元智能理论虽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依据,但该理论是关于人类智慧的建构,没有规定任何现成的教学步骤,且每个聋生的个性不同,教学内容也千变万化,不可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因此,如何结合我国聋校语文教学、如何使之“本土化”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3、需要全体聋校教师的参与和协作
开发聋生的多元智能不是个别教师的教学行为,它需要全体聋校教师的参与和集体协作,只有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多元智能理论,才能更好地挖掘聋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要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聋校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树立 “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教学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特点,发挥不同智能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会成为现实,聋生的各种潜能也必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