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开展活动 进行交际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两节英语研究课的启示

钟芸芳  陆菊萍

 

 一、背景

初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淡薄、缺乏自信,他们常常自嘲除了认识26个字母外,别的什么都不会,而且今天学了明天就会忘。的确,英语由于缺乏现实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少,就掌握多少。而初职学校以“学会一到两门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为目标,英语的学科教学更应该为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存的知识技能服务。因此,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初职学生学习基础与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形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上,使学生乐学、学之有用。

本着这样的意图,结合校第四届教学节活动,我们英语组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课的内容是初职校英语校本教材第一册《Unit 5  How Many Hobby Group Have You Got in Your School》(《单元5  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兴趣小组》)的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to have”句型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和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并初步了解“to have”句型中第三人称单数的表达方法。以这一内容为主,我们分别进行了两次教学实践课,通过共同研讨、修改教学方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英语课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同时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二、两次教学

1Daily Talk(日常对话)的设计:

第一次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日常对话来复习旧知识,内容如下:

1What are you doing now? (你正在干什么?)

2May I borrow your pen? (我可以借用你的钢笔吗?)

3Are there any girls in your class? (我们班级有女生吗?)

4How many girl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你们班有多少个女生?)

这样的日常对话能起到一定的复习作用,也为新授设置了一定铺垫。但在课后的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缺乏实际交际的意义,也无法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信息沟”,这就是课堂中激不起学生交际欲望的原因所在。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也认为日常对话缺乏新意,好的学生更是认为此类谈话太简单,提不起回答的兴趣。经过英语组老师的共同探讨,我们又设计了另一种复习引入法——情景引入法,设计如下:

教师利用相机拍摄了班内一位同学“折千纸鹤”的放大照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行《Play a Guessing Game》(《猜一猜》)的游戏。在能激起学生新鲜感和兴趣的照片面前,老师再问:

1Who is she?(她是谁?)

2What is she doing? (她在干什么?)

3How many paper birds are there in this photo? (这张照片里有多少个纸鹤?)

这些围绕照片所提的新的问题使学生回答的兴趣浓厚,他们纷纷猜测:

She is…(她是……)

She is writing. / She is reading a book. / She is cleaning the desk …(她在写字。/ 她在读书。/ 她在擦桌子。……)

There are three /four /Five /eight…(有3/ 4/ 5/ 8只…… )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习的氛围一下子体现了出来。此时,导入的新课内容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深入下去。

第二次上了这节课后,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也反映,他们喜欢“猜一猜”的游戏,而且猜的对象就是身边的同学,所以特别起劲,纷纷争着想第一个猜对;当猜对后,觉得很高兴。

2、句型学习和巩固活动的设计

两次设计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是:第一次教师设计了两个“Survey”(“调查”)来操练句型并引出新知。内容如下:

Survey1(调查1

Use”Have you…got…?” and “How many…have you…got?” to ask your classmates.(用“你有……”和“你有多少……”来问你的同学。)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调查”后,教师进行校对,用survey 2(调查2)来进行校对。

Survey 2(调查2

Use “Has…got…?” and “How many …has…got?” to ask your classmate about another student’s information.(用“你有……”和“你有多少……”来问你同学有关于另一个同学的情况。)(表格同上表,略)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了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因此设计“调查”活动比单纯的句型操练吸更引学生,并能引起学生的交际活动。但从课堂整体活动效应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Item(项目)是教师事先写好的,而且教师提供的词汇量仅限于文具和水果,所以无形之中框死了学生的思维与交际。

2)两个调查内容一样,学生易搞混 ,所以在做第二个调查时,许多学生流于形式,不太感兴趣。

3)引出第二个调查时,教师直接用“to have”句型的第三人称单数来进行问答,缺乏铺垫,多数学生不理解,不知如何用英语问,有的就直接用中文问或直接指点着表格中的词,让对方说“有”或“无”来打钩。这样就达不到在交际中巩固句型的作用。

 4)课堂中,学生是分两组开展活动的,教师在辅导时,往往无法兼顾到全体学生,指导不力,使课堂小组活动冷场。

通过英语组教师的共同探讨,我们设计出了“Find Your Partner”(寻找搭挡)这一活动形式。学生在学习了“I’ve got…”(“我有……”)句型后,开始做一种游戏:先在纸上用 “I’ve got…”(“我有……”)的句型写上自己最想拥有的或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好写上不同的数量,至少写三句话,实在写不出的同学可以写几个单词或画画来表示;然后把纸条混合在一起再分给同学,学生们通过互相用“Have you got…?”(“你有……?”)来询问,在不断巩固此句型的过程中找到纸条的主人。

调整后的设计,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在教室里自由走动,问问这个问问那个。与“调查”活动相比,学生从座位上解放了出来,课堂中的拘束感浑然全无,课堂的气氛活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观察学生表现的同时,教师能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最后所有的同学都先后地找到了纸条的主人。

三、启示

在这次研究课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深入研讨,共同修改设计方案,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我校学生大多是学习困难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如果教师的设计缺乏新意,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中。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有可能投入到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构建信息沟,使交际尽可能有意义

我校的英语教学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学中创设各种与真实环境相仿的英语交际环境成了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重点,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使用场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是日常对话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用“猜一猜”这种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未知信息与已知信息冲撞,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让学生能在近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这也体现了“语言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原则。

(三)课堂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写句子到找朋友,在这些活动中,一切由学生自己做主,而教师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纸条上写上自己想写的任何事物,这使他们很兴奋,而且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有的学生写了:computer(电脑),radio(收音机),friend(朋友),sister(姐妹),shoes(鞋子)……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动起来,满足了他们的好动心理,学习气氛极为活跃。从整体来看,第二次教学设计鲜明地体现了教学围绕着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次研究课使教师从理念到实践中都真正体会到了“以生为本”的意义。

(四)在活动中把句型的操练落到实处

英语课堂中的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所有这些都围绕交际需要开展。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说能获得什么,这样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从这些方面看,第二次教学设计确实比第一次高明了许多,学生学得较轻松,学习的兴趣也颇高。

总之,只要方法对路,学得扎实,我们初职校的学生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进,并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

(作者单位:青浦区初等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