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两扇门 课堂更精彩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堂关于随班就读生公开课的感受

李毅华

 

随班就读生历来是被任课教师和同学们忽视的一个群体,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往往顾及大多数而忽视了个别随班就读生。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他有严重的听力及语言障碍,平时佩戴助听器上课。在学校里他的话不多,与同学也不太交流。上课时他更是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唯恐自己的口齿不清而引起同学的耻笑。家长也因为孩子的特殊情况,而降低对他的要求。为了维护他的“自尊心”,老师把他“保护”得很好,上课尽量不请他回答问题,作业也尽量给他减轻数量,即使不遵守纪律犯错误了,老师也总是视而不见。这样一来,他上课显得也很轻松,注意力不太集中,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差,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等等,学习成绩及表现始终排在班级的最后。

这学期有幸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关于随班就读生的课堂研讨,使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时又通过展示课,更令我对有着随班就读生班级的教学充满信心。说实在的,起初我对这堂课的目标不太清楚,所有的提问设计都是围绕着随班就读生进行。特教老师听了我的思路以后,指导我在教学中不要刻意突出随班就读生,而要把握“既要面对全体又要兼顾个别”的教学理念,让随班就读生融入集体,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这样才能让一般学生与随班就读生在集体协作中共同提高。

特教专业老师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在《范进中举》一课教学时,分别制定集体教学目标及个别化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这方面,要求一般学生能够初步读懂文言白话文的能力,而要求随班就读生只要能看懂故事大概内容;在过程与方法这方面,则统一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即小组合作形式和出示小题板方法。没想到,这一设计得到了同学的大力支持,他们感觉很新鲜也很有趣,对随班就读生来讲,避免了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尴尬,同时又给了他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的进会。事实表明,他对这样的形式非常满意并且表现也非常出色。

这节课上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在回答问题时,我特意安排两名同学站起来,一名学生按照小题班上的提示发表他们小组的观点,另一名学生则面向观众举着小题班配合他的发言,这种互相合作的方式令他们很兴奋,大家踊跃发言,并争相举起小题板。我发现随班就读生所在的这一组,每次举起小题板的总是他,因为学生早已明白了这一节课的意图,他们深深懂得了相互帮助与合作的真正含义!我想今后同学之间的这种合作将一直延续下去。

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因为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有一定的讽刺夸张性,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生动逼真,人物性格对比鲜明,适合大家轻松自如的表演。我设计的意图也是让该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他对小说人物的领悟与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课前大家早已分配好了角色,并选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是作品中的段落朗诵,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上海方言滑稽戏等等,有的小组还特意增添了一些人物个性化台词,很有创意。我注意到,在有随班就读生这一组,他们特意让该生表演郎中这一角色,语言不多,但有一系列的动作,如挥手卖膏药、拿膏药贴在胡屠户手上、帮范进捶胸撸背、端水帮范进洗脸、递毛巾等,他表演得很认真、也很到位,说明他并不是自我封闭的学生,他愿意与同学合作,也愿意与同学分享合作的喜悦。我想在这节课中,他不仅理解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多媒体教学中,播放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几幅图片,使本来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观看图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又通过小组探究讨论——范进中举是福还是祸,透过范进中举这个充满嬉笑和泪水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范进中举的悲剧性,感悟其社会意义。让大家明白当时读书人的悲惨命运,就是一场场社会的悲剧。

课堂结束时让一组学生朗诵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目的是通过拓展联系现实社会,联系自身,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也是侧面表现对该生的心灵启迪。大家静静地聆听着: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我想此时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心潮澎湃,因为在这节课中大家都有了不同一般的经历,也有了不同寻常的收获,打开两扇门,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上海市清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