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支持保障体系 服务特殊需要群体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工作总结

徐汇区教育局

 

2006年全区共有303名随班就读学生分别在27所中学、35 所小学、15 所幼儿园就读,对18 名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一流的文教优势区”是徐汇区的核心功能定位之一,发展特殊教育始终是我区实现教育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9月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 “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以来,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的一个理念:学校应该为所有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只要我们提供科学、适切教育方式和支持,所有儿童都是能够学习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谁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这是政策、机制问题;二是“如何有效地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这是教育技术、策略问题。同时,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组织、制度、政策、机制建设,解决好各类随班就读工作人员责、权、利问题,支撑随班就读事业发展;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建设,解决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问题,支撑随班就读学生发展;三是在制度和策略中架起桥梁,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为核心,统整各类资源。支撑随班就读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的发展。

一、支持事业发展,政策措施保障

要保证随班就读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解决人、财、物三项基本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解决各个层面“谁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的问题。教育局下发了《徐汇区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了区内各局、教育局、学校为随班就读服务的人员及其职责。

在学校层面:随班就读学生由指定随班就读教师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由分管校长负责,学校成立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

在区教育系统层面:我们组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四级行政体系;组建了随班就读三级教研网络。四级行政体系: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区域随班就读负责学校普通学校分管领导。三级教研网络:特教教研员、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人员、巡回教师组成核心教研组随班就读骨干学校负责人组成区随班就读教研中心教研组随班就读骨干学校教研组。

在区域层面:教育局与残联建立徐汇区特殊教育协调工作组,特教指导中心与残联文教科有专人协调工作组工作。工作组制定了《徐汇区特殊教育协调工作组规程》。教育局逐步强化了教育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与相互支持。教育、残联、卫生、民政系统建立协调例会机制,每学期召开二次例会。目前教育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特殊教育网络已结为一体。

在各类相关人员到位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强了随班就读专业服务人员的设置。经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决定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设置3名专职管理人员,20名专职资源教师,人员经费由教育局统一拨付。2006年,特教指导中心面向全系统招聘管理人员与资源教师。经资格审核、专业测试和面试,7名教师应聘成功,其中专职资源教师5名。5名教师经过40学时的区级和40学时的市级随班就读专业培训后上岗,分别在11所中学担任86名随班就读学生的资源教师。实践证明,专职资源教师的配置极大提高了随班就读质量,基本解决了困扰随班就读工作的“混读”问题。

2.财力资源保障

在解决了人员设置问题之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保证这些人员投入到随班就读工作中。这需要工作量的确定和相应的经费投入。教育局下发《实施意见》规定按照1名随班就读学生相当于3名普通学生的标准拨付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按《实施意见》规定可用于随班就读班主任岗位津贴、随班就读学生额外补习费用。另外教育局下拨随班就读学生的公用经费(也就是俗称的生均经费)是2400/每人每年比普通学生高1600/每人每年,额外增加的公用经费将用于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资源建设上。

另外教育局每年拨款4万元,保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运行,资源教师薪金由教育局统一拨付。

3.物力资源保障

实验期间我们进一步完善已配备的资源教室,并研究资源教室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组合,在硬件层面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研究资源教室的经营、制度设立、运作模式,在软件建设上再上一个台阶。目前我们下发了《徐汇区资源教室设置要求》及《徐汇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设置与使用若干意见》,规定2006学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必须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设置要求”开辟和使用资源教室,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教室在个别辅导、伙伴学习、心理疏导、合作合群、行为矫治等方面的功能。为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购置用于随班就读的特殊教具和资料,集中存放于特教指导中心的资源中心,学校根据当年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向资源中心借用,这样学校就不必随着随班就读学生情况的变化,购置资源教室所需的特殊教育文字、音像资料、特殊教育教材教具、康复器材等。

二、支持学生发展,资源教师协助

建立支持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有效地为随班就读学生服务”的直接面向学生的个体层面支持系统。

1.丰富教学内容

我区的许多学校尝试进行教材分解、教学目标分层、细化;尝试运用特殊课程发挥随读生潜能补偿其缺陷。市二初级中学探索了“分层教育”的模式,在随班就读学生比较多的情况下,开展走班制学习,让学生选者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内容。

2.更新教学模式

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个别教育计划便是这种方法和手段的最佳体现。我区于1997年起在全区推广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应用,个别教育计划有区内统一的模式,但也鼓励学校有校本的创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大部分学校分为课堂及课余两部分,课堂上老师通过降低要求、增加练习、辅助提问、小组辅导等形式完成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目标。课老师通过辅导作业、增设科目、资源教室等帮助学生。同时大部分学校每月督察个别化教育计划,以保证其按学生发展情况作及时的修订。

课堂学习是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探索有效的课堂学习支持系统也是随班就读工作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在四个试验基地分别进行了计算机辅助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的模式、个别教育计划模式、伙伴学习模式的研究研究。同时构建面向全体儿童(包括随班就读儿童)的信息化数字交流平台。

3.加强学生辅导

2005年初开始,由教育局牵头,安排特教教研员、特教中心专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全面巡访(计108次),落实随班就读实务指导、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合作学习”的教育实践、有效使用资源教室指导等活动。中心教研组活动除了集中学习之外,增加了分类、上门、诊断、开方等教研指导模式,与教师面对面、与随班就读学生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2006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指导工作,配备了5名专职资源教师,特教指导中心对资源教师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按需配置,个别指导,定期沟通,阶段评估。即学校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实际向特教指导中心提出用人需求;资源教师到校后重点工作是做实做细个别教育计划;资源教师的工作由所在中学和特教指导中心共同负责考核和管理;根据学生进步、家长意见、学校评价反馈,由特教指导中心发放岗位工资。资源教师在随班就读学校具体做一下一些辅导工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制定适切的随班就读方案,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且协调学校、家庭有效实施;负责对随班就读学生作教育评价,对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负责学校资源教室的使用与管理,落实每位随班就读学生每天个别训练不少于30分钟;每周保证不少于5课时随随班就读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同时配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特教指导中心将于2007年继续招聘有志于特殊教育、对随班就读学生充满爱心的资源教师,逐步做到全区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均配有1名专职资源教师。

三、支持相关人员发展,资源资讯助力

学校、教师、家长、伙伴作为直接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支持帮助的因素,其自身也需要得到支持,其专业发展、心理支撑、物质援助有我区特教指导中心一揽子提供。特教指导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指导中心、课程服务中心、资源支持中心”的功能,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各种类型帮助。中心每天安排专门人员接待教师、家长的电话咨询和上门咨询。本年度,针对中小幼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困难、青春期困扰、情绪行为障碍等需要,每月举办专家专题咨询活动,如:美丽青春精彩人生、读懂自闭症儿童的心声、亲子互动分享快乐等等。

中心组织十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举办残健共进夏令营活动和每周定期留学,以此增进社会融合。在区域范围内营造理解、接纳特殊儿童的氛围。在我区历年特教先进集体的名单中,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徐家汇街道、台盟徐汇区委,武警总队、朗讯科技光纤公司等。

特教资源中心为学校、家长提供特殊教育文字、音像资料、特殊教育教材教具、康复器材的出借服务。仅2006年的不完全统计,接待特殊学生家长借阅书籍、报刊、图文、音像资料168人次。

中心还定期组织专家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评估,提出安置建议,为特殊儿童提供运动、语言、行为、心理等矫治服务,中心康复设施已基本形成序列,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实施康复训练,康复器材利用已形成课程化、正规化。2006年接待运动功能康复1400多人次,语言障碍训练约480人次,自闭症训练108人次,心理咨询1300多人次。

中心于2004年建立了徐汇区特殊教育网,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平台。网站设有新闻速递、特教服务、特教资源、特教管理、特教服务五个常设栏目,及时报道全国、市、区的特教新闻,为教师、家长解答教育、康复等专业问题,开展网络互动,并与《上海特教在线》网站友好链接。

毋庸讳言,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在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保障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受到适合其特点的优质教育,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人员、物质和制度上的支持等方面继续我们的探索与努力,为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向社会承诺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优质、充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