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翠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我校本着“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教育哲学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学生、教师、家长的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一、学生篇
对智障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生命教育师资培训,以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理念,学校应该将日常的课堂教学放到提高智障儿童生命质量的高度来认识。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教师,更需要加强生命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
2006年学校成立了生命教育教研组,开展日常的生命教育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互联网上的生命教育主题文章,并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学校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各项生命教育工作的研习,目前有3名教师参加了上海市生命教育高级研修班,20余名教师参加了“解读生命教育纲要”的讲座。学校还自制了生命教育工作手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生命教育融合课、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生命教育课的教学观摩、学习和研讨。
(二)加强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拓展生命教育的内涵
目前,我校生命教育有两个重要课题:上海特教十校合作的《生命教育视野下残障学生人格发展的研究》、上海市初中试点七校合作的《初中学校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在课题引领下,学校细化了研究计划、明确成员单位分工、定期召开课题例会和培训学习,做好课题联络工作,积累组织大型课题的经验,并完成课题数据积累、整理工作,为生命教育专著的出版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教育,而老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也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进课堂应该说是生命教育的难点又是重点,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生命活动中落实生命教育。
在2006年初,我们梳理并编制了《学校生命教育学科指导纲要》,并且在学科教学的备课过程中,列入生命教育目标,努力将知识技能传授和生命教育目标有机结合。我们还在特定年级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由专职教师负责。为了让生命教育更好地扎根在课堂,我们通过生命教育说课比赛,加强生命教育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研究;通过新教师“职初宁长杯”与老教师“长宁初职杯”等评优活动,加强生命教育课例研究;通过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更好地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四)开发活动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生命教育需求
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围绕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两块内容开发了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并通过班、团队、节假日活动、仪式教育、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学习。我们将生命教育专题系列活动重点推进,充分利用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们要让孩子在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中去听、去看、去实践。尊重孩子,为孩子服务,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创新,学会做人,获得生命的体验。
(五)整合教育资源,提高生命教育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教育质量,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学校必须要创造机会和载体,让家长和社区也参与到生命教育活动中来,形成一个有效的生命支持保障系统。
教师参与并辅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体验、认识生命的意义的同时,鼓励家长、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协助开展生命教育体验活动。我们还结合学校社区、学生基地及相关单位,开展各项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去生命教育校外活动基地实践体验。
二、教师篇
我们强调通过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专题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同样也要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因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以及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与教师的人格魅力、生命状态是有紧密联系的。
(一)关注职业生涯,明确育师目标
在教职工大会中,全体教职工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图法的方法,勾勒长宁初职校教师的生命愿景。在学校新教师培训时,新教师通过学习学校“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关键概念与本土观念,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努力方向。
学校的育师目标有四个方面:职业道德发展、心理素质发展、教育观念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具体内涵如下:
表1:育师目标——研究型的阳光教师 |
||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
|
不断自我超越的研究型阳光教师 |
教师职业化——阳光教师 |
职业道德成熟 |
心理素质良好 |
||
教师专业化——研究型教师 |
教育观念先进 |
|
专业知识与技能娴熟 |
(二)提高师德素养,增强使命感
要了解合格职业人所要具备的素质,要养成成熟的职业道德习惯,富有爱心、良心、细心、耐心、同情心与责任心,逐步完成特殊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化进程。
我校基于教师的职业特点、特教教师的需求、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初职校师德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开发了“支持式教师师德修炼课程”。具体做法:第一,每学期通过撰写两篇主题性师德征文,营造积极的师德氛围。第二,学校网站BBS论坛上开设网上师德修炼专栏,教师至少两周学习一篇并跟贴交流心得感受。第三,网上师德好事宣传,及时弘扬教师身边的师德好事。第四,十佳师德好事评选,进一步学习与弘扬师德,形成师德导向,并出版师德征文丛书。第五,教师明星访谈,通过典型示范、案例讨论、深度对话、情感共鸣等方式,发挥教师明星师德案例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第六,师德文化颁奖仪式,组织好每月一次的激励活动,积淀学校健康的师德文化。
(三)关注教师成长,充满成就感
教师获得发展、获得成就感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所以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位进修、专业资格证书进修活动。目前全校教师正进行特殊教育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争取华师大支持,为有条件的教师创造获得硕士学位的机会;实施学校“十一五”校本研修计划,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自主参与各种评优比赛活动,鼓励教师自主投稿;每学期以学科小组为单位,聚焦课堂、聚焦学生,进行校本教研主题的申报和研究,通过高自主、高合作的行动研究方式,增强教育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断提升实践智慧;同时进行教师成长记录册的收集工作,让教师更好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获得一种喜悦。
(四)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幸福感
在关注教师的合理化需求的基础上,走进教师内心,关注教师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我们每月开展一次教师心理沙龙或运动会,加强教师体育锻炼;每年一次教师家访工作;每季度为教师过集体生日,营造宽松和谐的团队文化。我们继续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劳保福利、补助的调整和核定工作等各类工作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适当的经费预选和班师比,测算并调整结构工资,适当发放学校组织的加班工资。
我们还通过党群座谈会、个别交流、教师金点子、小宋热线等方式,更好地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每学期开展阳光教师评选活动,使教师激励自己拥有“努力过程、看淡得失、满怀感激”的阳光心态,具备克服困难的工作意志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善于感受生活与工作的幸福,提升生活质量。
三、家长篇
在提升特殊学生生命质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到他们的家长,因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引导着孩子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关注到特殊孩子家长及家庭的主观幸福感的获得。
(一)感动家长,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学校在提升家长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家庭实实在在的帮助,因为大量的特殊家庭存在着经济困难,如果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且得不到生命的关怀,那么就失去了生命教育的支点。
所以,我们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减免工作,对全校学生家庭实施了免午餐费、活动费、材料费、校服费、保险费等,减轻特殊家庭每年的经费支出。特殊情况的孩子给予更大的支持,如学生是孤儿,学校就对其实施全免政策,并从学校帮困基金中,给每个生活水平在380元以下的学生家庭,送去价值200元的钱款或者物资。加大募捐力度,如贫困家庭突遭家庭变故,学校教师主动进行募捐送至家长手中。每年暑假,
(二)走近家长,及时了解家庭情况
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现已形成一系列家教指导的工作常规:每周一次的家校联系手册、每月一次的电访、一份《关爱家庭》或《关注孩子》家长小报;每学期一个学生发展案例、一本《学生发展手册》、一次家长征文活动,一次家长满意度调查、每年一次家访;鼓励家长多提金点子,开展多层次的家长会、各式各样的亲子活动等工作。我们还开发了“家校你我他合同”,针对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的某一行为心理问题,由家长提出申请,学校、家长、学生、伙伴共同制定教育合同,通过代币制进行积分,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家长的成功感的获得途径之一就是孩子获得成长。
(三)激励家长,共创坚强家庭
促进家长生命个体的成长,必须要结合家长的生活实际和心路历程,所以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袒露自己的心声,并不断得到激励,从而克服各种困难。
每学期,我们要进行坚强家庭明星访谈,由教师作为主持人,其他家长作为记者,坚强家庭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述说出来,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实现经验分享。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开展家长心理工作坊活动,由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解决一些心理困惑,并鼓励家长不断优化家庭氛围,打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学习型家庭。每学期我们进行家长征文评选和十佳坚强家庭评选和颁奖活动,并在家庭教育时报上家庭直播专栏就报道相关家庭事迹。本学期,我们还正在开展家长演讲活动,树立坚强家庭榜样,以推动下学期的以家长委员会为骨干的“家长工作室”牵头的“一对一”家庭结对子活动,互帮互助,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困惑。
(四)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生命教育的历程必须还要与孩子生命成长的历程结合在一起,所以必须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参与教育,参与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每天开放家长工作室,由家委会的成员值班,接待其它需要帮助的家长,并作为教育支持者,走进课堂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参加家长夜校,提高家庭教育职业技能水平;还组织“职场演练”,参与学校课程管理,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等,以更好地关注发展中的孩子。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