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特殊需要儿童学校教育考察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孙克兴

 

2007上海小儿脑瘫康复国际研讨会之后,作为推进小儿脑瘫全面康复的系统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英国热心人士先生和斯坦顿女士的邀请,本人对英国有特殊需要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的医学康复与教育结合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

在英国,特殊需要儿童在4岁以后开始介入由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两个部分。

一、主流学校与特殊学校

Mainstream School一般译为主流学校。在辞典上关于mainstream有这样一条解释:将(残障者)纳入正规的学习班级;与(主流团体)结合。在英国,每所公立普通学校都可以称为主流学校,因为根据英国的法律,公立普通学校需要具备接收特殊需要儿童的设施条件。除了设施方面的要求,特殊需要儿童要真正融入学校生活,还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对特殊需要儿童无歧视。在英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尊重残疾人,与残疾人平等相处的社会氛围,所以在学校里,特殊需要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也能和谐相处。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于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学校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从学校的运行体制来讲,特殊学校已经非常人性化地考虑到的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但有些家长认为,特殊学校的老师在面对学习方面有障碍的特殊对象时,会有意无意地放慢教学进度,因此,很多家长坚持要自己的孩子进普通学校。有些障碍学生在特殊学校就读一段时间以后,如果综合评估认为其符合普通学校就读的条件,便可转入普通学校。

二、无障碍设施

无论是特殊学校,还是主流学校,都具备较为齐备的无障碍设施。

虽然在一般的公共场所都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但在特殊学校的停车场一般会设有更多的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特殊学校的无障碍设施比较齐全,可供不同障碍水平的学生使用。在华威郡的锐智特殊学校,卫生间装有升降架、多种坐位保持器以及用于训练的坐便器。学校水疗室的天花板上装有可以移动的起吊设备。

主流学校也会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情况,配备专门的设备。在肯沃斯镇的一所普通学校里,有一名脑瘫学生,政府特别为这名学生进行了校内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教室里备有可以推行的站立架、轮椅和特制的上课用的座椅,专供这名学生使用的电脑台(电脑台的高度可以调整,键盘也是经过专门设计的)。

奥斯特小学是一所普通学校,这所学校的露茜是一名有特殊需要的脑瘫学生。学校有专供露茜使用的卫生间,卫生间内墙壁上可爱的装饰画和屏风的图案都是由露茜自己挑选的,卫生间内还有淋浴设施、沐浴床、悬吊支架。这所学校游泳池的一角有一个升降架,那是专为露茜游泳提供帮助的。

在奥斯特的一所天主教中学里,笔者参观了障碍学生专用的模拟车间。模拟车间的规模和设备种类的齐全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就是工厂里的一个大车间,甚至还有车床,学生在这里可以制作木器、加工金属器具。可以看出,中学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操作能力训练重视程度。当然部分操作台是可以调节高度的,适合残疾学生坐在轮椅上操作。在学校楼梯口的墙上挂着一个带轮子的金属结构的东西,据校方介绍,这是在火警的时候供肢体障碍学生使用,一旦发生火警,学生可以借助这个设备,从阶梯上会自动滑到楼下。笔者注意到,学校中有些用具是迷你型的,这是专供学校里有一对身材非常矮小的兄妹使用的。

三、师资配备

锐智特殊学校目前有97名在校学生,教师配备方面,大致是按师生比例为1:3配置。其中主要教师的配置比例为1:9,另外每位教师还要配备高级助教和初级助教各1名。师资力量能够满足多种障碍类型儿童的需求,可以接受障碍范围很广的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在该校就读。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教育专业,进入工作阶段后再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通常培训工作是在本校完成的。该校有一名高级讲师被选派到华威大学攻读特殊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配备依教学对象的情形而有所区别。例如,在肯沃斯镇的一所普通小学里有一名脑瘫学生。该生在身体移动、书写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学校配备了两名教学助理,分别负责照顾这名学生半天。随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助理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协助教师做一些其它方面的工作。15岁的马修在伦敦的一所普通中学亚兰百利学校就读,他的情况比较严重,肢体控制能力很差,连头的控制都有困难。学校为他配备了一位特殊教育教师、一位生活助理以及一位学习助理。

四、综合评定

学生入学前由教育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定,根据评定报告来确定某个特殊需要儿童是否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并作为个别化教学方案制订的依据。在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都要进行一次回顾,基于新的评定结果以调整教学方案,或者用于判定某些孩子是否可以转到普通学校去就读。评定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报告的制订涉及到多方面人员,主要有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员、心理学专家、特殊学校的校方代表等,对某些障碍学生的评估还涉及到其他专业人员,如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矫形器师等。

五、学校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特殊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威郡的伟康特殊学校,有一个专门的物理治疗室,为学生提供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室内装备了步行平台、电动治疗床、站立架、升降架等器械及一些基本的物理治疗用具,还有多种作业治疗器具。笔者有幸观摩了治疗师的工作情景:

物理治疗师简先到教室里去接脑瘫学生欧立戈。欧立戈上肢带着夹板,情绪有些低落。治疗师简先跟她作了一些沟通,随后,助理教师将手动轮椅推了过来,简并没有直接接过来,而是让欧立戈自己来驱动轮椅,开始的时候笔者很担心她是否能驱动得了,然而非常令人惊讶的是,轮椅竟然一点一点地动了,尽管非常困难,也非常缓慢,在简的鼓励下,欧立戈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出了教室。简站在旁边鼓励她,出教室后由简推她到治疗室。作业治疗师尼克先将夹板打开,做上肢的被动活动。接下来的训练是由简和尼克共同完成的。先是在治疗床边,简协助维持坐位平衡,由尼克来实施作业治疗。接下来由简为主来进行训练两名治疗师配合默契。欧立戈表现出很欢快的情绪,跟在教室的时候看到的样子大相径庭。在训练过程中,除了针对功能改善方面的治疗,整个训练过程都贯穿着独立能力,以及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阿瑞南是一名手足徐动型患儿,家长为他聘请了一名私人物理治疗师沙伦。沙伦是一个特别训练有素的治疗师,对儿童的肢体控制,动作把握,主动性训练意愿的引导方面都有很独特的技术。为了向阿瑞南提供更有效的训练,沙伦特地来到学校,与学校内的专业人员讨论阿瑞南的训练方案。针对患儿的情况和训练方案,沙伦与物理治疗师简、作业治疗师尼克以及教学助理科里纳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交流。最后尼克还指导科里纳调试了轮椅,轮椅的结构比较复杂,花费了大约20多分钟才调试完成。这种交流不仅让大家全面地交流了阿瑞南的情况,而且也消除了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障碍。

六、课堂体验

皮普和萨巴科都是奥斯特天主教中学的学生。皮普患有脑瘫,笔者来到她所在的教室的时候,她正坐在轮椅上听课。据老师介绍,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第一名,而且性格很开朗。萨巴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疾病,虽然身材矮小,但特别胖,体重明显造成了身体移动的困难。学校为他配备了可以升降的电动轮椅。他在上轮椅时需要先把座位调低。皮普和萨巴科在学校生活中,最大的需求是无障碍设施。

亚兰百利学校的学生马修除了参加普通课堂上课外,还有一个专用的学习室,以下是笔者观摩到的马修的学习片段:马修坐在轮椅上,居莉老师开始为他读一首诗,诗的内容很长,居莉老师按普通的速度朗读。朗读结束后,教师通过视觉沟通板让马修回答问题。马修头的控制不太自如,而且容易分心,据居莉老师介绍,有的时候甚至是飞动的小虫也能让他分心。师生间的交流进行得并不顺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中间会因为分心及头的控制困难而有停顿,过了好长时间,马修终于回答出来了。当老师给他鼓励的时候,他显得很开心。专业人员斯坦顿特意从约克赶来,对马修使用的替代沟通用具进行调整,她发现原来的沟通板的尺寸对马修来说有些大,使用有困难,于是使用一个新的透明板重新进行了制做。斯坦顿还对居莉老师就替代沟通的电脑系统的使用进行了指导。

七、感言

英国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学校教育也是在近年来逐步完善起来的。在现阶段,无论是在立法、社会保障、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发展到较为完善的程度。

要妥善处理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解决师资配备、康复医学的技术支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等)、以及无障碍设施的改造等环节上的问题,还需要完善特殊教育管理、社区康复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这些环节随着特殊教育、康复医学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是逐步可以解决的。

作为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需要儿童要真正融入学校学习生活还必须具备尊重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有关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环境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就特殊需要儿童受教育的现状而言,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绝大多数的脑瘫患儿还无法入学,即便是已经在学校就读的脑瘫患儿,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存在受歧视的情况。

目前我国的普通学校的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学校激烈的竞争氛围显然成为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学校生活的严峻的挑战。如何突破现行的教育体制,开拓出一条创新的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如果配套措施能逐步完善,不断完善学校的考核体系,合理解决资金匹配等问题,可以首先解决特殊需要儿童的入学问题。再结合学校方面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让特殊需要学生享有平等的学校生活,而且一般同学也可以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会帮助别人。其意义将不仅仅是特殊需要儿童回归学校生活的问题。以主流学校的建设为目标,培养一代有爱心的人,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的一环。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