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差异 按需施教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徐洪妹

一、针对差异、按需施教思想的提出

为每一个特殊儿童提供合乎需要的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潮流。1994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会议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份文件,这两份文件强调:“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人类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设。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能使全体学生受益,其结果也必然使社会整体受益。”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盲校的学生年龄跨度大,有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残疾种类多,盲生55%,低视生45%,兼有多重残疾的学生10%以上。这些学生视障的原因和视障的时间不同,其视力损害程度和认知水平有明显差异;视力兼有智力和肢体的残疾,则差异更大。生理上缺陷程度不同,使他们在智力、感官、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的差异,也使他们个体间与个体内有明显差别。为了使教育满足每个视力残疾学生的需要,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根据几十年的办学实践,提出了“针对差异、按需施教”的思想。

“针对差异、按需施教”也就是在教学上,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采用分类教育和个别化教育;在德育上,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递进教育和实践教育。在教育安置形式上,通过医学和教育评估,按照学生的视力和智力上的差异,分别把学生安置在盲生班、低视生班、盲生低视生混合班、多重残疾班。

二、针对差异、按需施教的具体做法

(一)针对学生的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教学上进行分类和个别化教育

1.针对个体间差异,实施分类教育

视力残疾学生按视力丧失的程度,分为盲和低视学生,这两类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有明显的差异,对教育的要求也不同。多重残疾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可接受教育程度大大低于前两种对象,我们根据三类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学习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设置不同的课程和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不同的视力残疾学生,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是不同的。针对盲生以听代看的实际,除提供盲文书刊、盲字笔、盲字板等最基本的学习用品外,我们尽可能提供特殊的教学设备与生活设施,如配置收录音机、说话计算器、课外读物包括有声读物。在教学中,我们提供直观教具,如实物、模型,有盲文符号的仪器、学具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也添置了盲人用的许多现代化设备,如盲人计算机、盲文点子显示仪、盲文刻印机等。为保证盲生手指触觉的灵敏与准确,我们的教室都安装了空调,以便控制教室内冬夏天的室温。为了让盲生定向行走方便,我们全校都铺设了盲道和无障碍设施,盲道通往教室、寝室、食堂和其他专用教室。为了让盲生安全地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我们全校铺设了塑胶跑道,有些塑胶跑道的弯道处也加了盲点子。为了防止学生碰撞,我们在路灯的灯杆上也包了保护膜。

针对低视力学生能看又看不清的特点,我们添置了必要的助视器,助视器分光学和非光学两类,为便于低视力学生看板书和近距离阅读书报或书写,我们为每位低视力学生配置了合适的近用和远用助视器。我们还配置了彩色阅读仪,供低视力学生按需要调节字体大小,以更方便地识字、阅读。同时,我们提供大字课本、大格粗线条作业簿。低视力学生需要良好的采光,为满足学生对照明的不同需求,每个学生座位上安装了一个带灯臂的可调节的台灯。另外,我们还配备阅读架或桌面可升降的课桌,以避免低视力生学习时眼睛过于靠近书簿而造成背部弯曲,影响发育。我们还配备网络化的低视力教室来弥补学生的视觉缺陷,利用网络、摄像仪、投影仪、大屏幕电脑,使他们能较清楚地看到平时看不见、看不清的板书、教具、实验。

多重残疾学生根据其教育康复的需要,提供康复训练器材和其他不同的教具、学具,让多重残疾的学生受到合适的训练。

2)设置不同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们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在参照普通学校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了课程内容。对于盲生来说,视觉的丧失使他们在认知经验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受到局限,行走不方便,活动受限制,直接影响了对社会的适应。因此,盲生的课程除设置文化课外,还开设感知觉训练、认识初步、定向行走、生活技能与社会交往技能等课程。也重视体育与音乐、手工课的缺陷补偿作用。我们也对文化课教材中盲生不易掌握或日常生活中实用性不大的内容进行删减或降低要求。

低视生与盲生不同,在助视设施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把视觉作为感知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尽管在认知经验的深广度上与正常儿童有距离,但在感性认识活动中他们表现出与明眼儿童有更大的共性。我们让低视力生学习印刷体,课程设置与教材靠拢普通学校。但是,我们增加了功能性视力康复训练课程,教会他们如何保护残余视力,提高视觉功能。

多重残疾除视力障碍外还兼有其他障碍。目前出现较多的是视力残疾兼有智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视力残疾与智力残疾并存,使他们在认知和适应性方面有更深层次的障碍。在总结传统课程的优势和弊端的基础上,结合中美合作项目过程中接触到的新理念的启发,我们不断尝试开发了以发展型课程和功能性课程互为补充,学科类课程和综合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入学年级和能力水平,形成了低年级阶段和中高年级阶段两种课程设置方案;教学内容上体现综合化、实用化、生活化及个性化的特征。

3)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知识

对盲童来说,失去视觉,认知经验的多样性受到限制,行走能力受到限制。感性认识贫乏是盲童认识上的一大缺陷,所以重视感性认识的补偿是视障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首先我们采用直观教学法来补偿视觉缺陷,我们用实物、模型直观、语言、动作直观,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其次,我们注意多种感觉途径综合运用的方法,也就是把盲生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认识事物的功能都发挥出来,让学生经过大脑综合后形成对事物完整的形象。最后,我们采用实践法,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动手,克服动手能力差的弱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各种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

对低视力学生来说,能看但看不清。我们一边注意视觉功能训练,帮助低视力学生掌握视觉技巧,提高用眼能力。一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低视力视觉缺陷补偿。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我们采用教学媒体近距离观察法。由于低视力学生的最佳远视力为0.3,教师的出示的图片、实物、录象、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远距离都无法看清,教师就充分运用网络等设备将这些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学习。其次,教学媒体的放大法,针对低视力生无法看清事物的细微部分的特点,教学中利用现代化设备放大关键的细微部分,让学生反复感知,加深理解。最后我们采用教学媒体的综合优化组合法,为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其他感觉器官综合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将图片、实物、模型标本、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让学生既用耳听,用眼看,又用手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物体形象。

对多重残疾学生我们主要采用全程体验、部分参与、适当辅助、适时强化及任务分析、小步子教学等;教学方法上以分组教学、协同活动教学及个别教学为主,从而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多重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

2.针对个体内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儿童内部不同能力和特性间的差异,这在正常儿童身上有体现,而残疾儿童则更为明显。对盲童来说,由于视觉受损的原因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以及治疗、早期干预、家庭教育等外部条件不同,视觉缺陷对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同一个盲生,可能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差距很大,或许听觉与触觉能力各异,或者记忆与思维能力失调等。针对学生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我们主要采用个别化教学,这种方法对多重残疾的学生尤为有用。

(二)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德育上进行分层递进教育和实践教育

1.分层递进,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

盲校的教育本质上要把一个残疾人培养成有用之才,要教会学生正视自己的残疾,战胜残疾,从而自强不息、珍爱生命,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顽强拼搏。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是学校教育很好的载体。我校的两纲教育针对中小学生的差异分层次教育,小学生虽然视力有残疾,但模仿力和普通小学生一样强,小学阶段让同学们了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会让他们感觉到残疾并不可怕,只要勤奋努力,同样也能获得光明,同样也能取得成功。初中的学生从自我意识上感觉到残疾带给自己的痛苦,会陷入人生的彷徨期和低谷期。这个阶段就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学会必要的技能获得自我信心,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面对人生,敢于和命运抗争。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方面慢慢成熟,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高考中和职业教育中获得好成绩,获得社会的认可。

2.抓住学生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我们针对视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行为规范教育中突出实践性。我校针对视力残疾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事物困难,活动能力与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思想教育重点,以实践、体验、感悟为思想教育途径和方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广泛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东方绿舟、佘山、浏河、南汇等社会实践基地去活动和野营。通过“手拉手”、“军训”、“主题性的春、秋游”等各类主题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实践、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平等参与意识和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学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制订了一套适合于盲校管理,操作性强,并行之有效的盲校学生行为规范评比细则。学校以“民主管理、公平竞争、客观评价”为原则,成立了“行为规范检查组”和“安全宣传组”两支管理评比队伍,由学生老师共同参与管理与评比。

“针对差异、按需施教”的办学思想在我校全方位渗透,它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它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增强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师生的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和取得各方面的成绩。新时期,上海盲校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把盲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朝着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盲校目标阔步前进。

(作者系上海市盲童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