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长宁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  沈立

 

长宁区从1994年开始开展小学随班就读工作,2006年开始推进初中随班就读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班就读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学校缺乏应对措施、随着年级的升高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每况愈下,种种不足制约着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为了改善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现状,促使其获得有效发展,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       区域统筹,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管理

结合本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实际,我们从区级、学校两个层面完善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为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一)           构建区校两级管理网络,推动随班就读视导工作

20079月,我区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为核心的区校两级管理网络。成立了以教育局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区域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区域推进随班就读的长效机制,在《上海市教委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导下,制定了区域性随班就读相关文件与制度。

同时,为加强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区教育局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研究,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视导”,并起草了《关于开展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视导工作的通知》,作为区红头文件下发到各随班就读学校。20084月至200811月,邀请区督导室、华师大特教系、上海市特教研究所、市教委教研室等专家共同参与,成立视导小组,先后对全区16所随班就读中小学分别进行了半天的视导工作。通过视导,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区域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现状,规范了管理,并总结了相关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为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决策建议。

(二)           统整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功能

为进一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20068月区特教中心迁入长宁初职校,整合了特教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影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初职校随时为随班就读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校内各项可用资源。

特教中心改变了原来“一室一人一章”的运行模式,从加强中心的内涵建设、发挥其专业支持作用出发,增设了科研员、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康复训练教师等岗位,形成了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的专业管理团队、专业支持团与专业服务团队,为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努力实现资源中心、康复中心、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和评估中心的功能。

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随班就读对象的申请、撤销流程,严格参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确定对象,制订了《随班就读对象界定与确认工作要求及流程》,汇编了《长宁区随班就读工作手册》,发放给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和家长,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知晓率。

从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其自信心的角度出发,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学生技能竞赛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各样的活动,不仅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还改善和增进了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各种竞赛活动中分享快乐,并从快乐中受益,增强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评定。

从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让随班就读学生在获得良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宗旨出发,20073月,特教中心成立了随班就读家长心理沙龙,通过讲座、座谈、团体游戏、主题讨论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二、       教育科研,提升随班就读的内涵与品质

在随班就读工作推行中,我区始终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解决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一)           以课题研究为总揽,提高区域随班就读整体水平

特教中心借助长宁初职校浓厚的科研氛围与强大的研究能力,立足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立足于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实需要,积极申报课题、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2006年,围绕“初中随班就读工作起步晚,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申报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区重点规划课题《区域推动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研究》。通过课题引领,教育行政部门、特教学校与随班就读学校共同协作,整合特教优质资源,发挥对随班就读学校的巡回指导和研究辐射功能,帮助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学有所获,体验成功,健康成长,以此推动随班就读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为进一步了解随班就读学生有效课堂学习的状态,特教中心组织相关教师对区域内20名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了214堂课的观察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完成了《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有效课堂学习的观察报告》,为进一步探索提高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措施与方法提供了依据。

在资源教室建设、康复训练等方面,同样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载体,鼓励、协助与随班就读工作相关的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初中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以特教学校教师成为资源教师为例》立项为上海市青年课题。2008年上半年,特教中心又协助淞虹路小学、天山二小两所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第二届特教课题。

(二)           以培训教研为抓手,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

学习、培训是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我区将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纳入区域240培训课程,开展区校两级培训。其中,区级培训分为提高特殊教育观念与认识的观念课程、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基于案例讨论的综合学习课程三部分,校级培训主要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普及随班就读教师所需的特殊教育知识。

同时,区域层面成立了教研中心组,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集中教研和两次“点对点网络教研”。每学年,定期组织学校进行随班就读工作交流,及时积累工作中的经验、亮点、特色。

此外,特教中心还定期组织开展随班就读征文比赛、个别化教学计划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帮助教师获得成就感;组织参加上海市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国内外专家报告会、外出考察学习,帮助教师领略教育新思想;每年评选优秀教师进行奖励、每月评出教师明星在“中国随班就读网”进行宣传,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效能,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       普特合作,共同推动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

在区域整体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过程中,发挥长宁初职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普特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互补优势,共同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一)           随班就读校长沙龙,为普特合作奠定基础

20073月,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成立了区初中随班就读学校校长沙龙,区特教专干、随班就读初中校长、初职校校长共同参与,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初中随班就读校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实现普特合作、有效落实教育行政决策、共同推进初中随班就读工作奠定基础。

(二)           借助初职校优质资源,提高区域巡回指导的服务水平

2006年前,特教中心只有一名巡回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小学巡回指导工作,每所学校每学期一次,指导的内容与实质是远远不够的。2006年,随班就读学生在小学结业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进入初中进行随班就读。三所初中在接触随班就读学生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困惑,亟须指导与支持。特教中心在原有1名巡回指导教师的基础上,选择了2位具有特教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帮助三所初中逐步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巡回指导教师的职责也逐步明确,不仅需要及时了解各校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情况,对教师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困惑予以指导,还需要不断挖掘亮点,总结经验,为区域随班就读工作的整体推进出谋划策。

(三)           康复训练,开发随班就读学生的潜能

随班就读学生虽然在智力方面存在着障碍,在文化学习上难以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平,但他们有各自的优势智能。因此,在区域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进程中,特教中心借助长宁初职校现有的专业设施和设备,为全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中心拟定了长宁区中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康复训练课程方案,确定了作业康复、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心理康复五大类课程,明确了“前期评估——家校商议、目标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康复训练——阶段性评估反馈——目标调整——康复训练——终期评估”的评估与训练相结合的康复训练流程,过程中通过学科本位评估、整体性评估学生参与康复训练后的成效。

现在,中心合理安排时间与教师资源,为区域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课程本位评估、康复训练方案,开展康复训练,并得到了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教师的好评。

(四)           配备普特结合的“双资源教师”,开展针对性的资源教学

资源教室作为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普通教育以外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其获得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训练的必要场所。我区在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三所随班就读初中分别建立了资源教室,配置各种教材、教具、教学媒体、图书设备、康复训练器材等设备。

在资源教学中,资源教师是关键,他们全面筹划和实践各项工作,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资源教室的服务水平和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状况。为发挥普特结合的优势,我们在初中随班就读学校探索了“1名特教教师+1名普教教师”的双资源教师的配置方式。普通教育背景的教师更精通学科知识体系、要点和学科教学方法,而特殊教育背景的教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更了解、对特殊教育知识与技巧掌握更深入。

普特结合的“双资源教师”,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学业补偿、感知思维训练、语言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形式内容不一的资源教学,帮助随读生在学业上缩短与普通生的差距,培养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为今后的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四、       信息技术,搭建随班就读经验分享的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沟通与交流变得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为了让所有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有一个经验分享的互动平台,我区注册创建了“中国随班就读网(www.chinasbjd.com)”,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总督学、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同志亲笔为网站题名。

在随班就读教师、家长的多方参与下,使“中国随班就读网”成为区域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一个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家长可以上网浏览查阅各种与随班就读有关的研究成果、教育教学、政策法令、全国各地动态等相关的文章,教师还可以上网络论坛参与案例讨论与学习,也可以将自己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得出的心得、经验与其他教师一起分享,家长也可以将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心得或困惑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交流。

此外,通过信息技术,让普特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借助MSNQQ等多媒体通讯工具让随班就读教师间、家长与教师间、随班就读教师与特教教师间的沟通协作变得更为密切,为共同解决随班就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我区以区域制度为保障,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普特合作,共同探索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做法。实践至今,还有许多工作方式有待改进,需要后阶段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出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有效学习的更具操作性和系统性的具体方法,以指导更多的随班就读学生,使其走向有效学习,从而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

(备注:本文是上海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区域推动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研究》(项目编号:XA07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