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殊教育考察团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上海与荷兰鹿特丹、上海与伊斯坦布尔的友好交往与教育合作,应鹿特丹市政府国际关系处马丁·杜克先生及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耶希姆·阿莱特教授的邀请,上海教育考察团在市教委尹后庆副主任的带领下,于
一、考察基本情况
本次考察活动分两部分,一是参加上海-鹿特丹特殊教育研讨会,代表团尹后庆副主任等其中四位成员分别做了主题发言;考察鹿特丹市的特殊教育学校。期间,代表团还拜访了我国驻荷兰领事馆罗平参赞,进一步加深对荷兰特殊教育的了解。二是考察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孔子学院,与该校校长就海峡大学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的有关情况进行交流,同时考察了伊斯坦布尔朵阿学校(Doga school)。
(一)鹿特丹市特殊教育考察和交流
1.深入特殊教育学校,考察学校办学和管理情况
代表团考察了位于鹿特丹市的三所特殊教育学校:
第一所是Herenward Voortgezet
学校。该校是一所辅读学校,五年制的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50名,教师40人。学生的智商在30—60之间(多数学生接近60),学生年龄大多为13—18岁(也有少数年龄为20岁的,荷兰法律规定初中阶段的辅读学校的智障学生,年龄超过20岁的必须离校)。学校每班一般不超过12名学生,一般上课时由2名老师同时任教——其中一名主教,一名助教。该校低年级主要教授语言、数学等基本知识,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学校尽量给学生创设不同工作的模拟情景,让他们产生工作的兴趣。高年级则主要教授学生社会生存的技能,培养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教学时都采用直观和小步子的教学原则,教师上课时将教学内容和过程分成若干小步骤,并通过图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主要的操作流程。
第二所是Bridge特教学校集团下的以招收肢残学生为主的特教学校。“Bridge”是“桥”的意思,之所以叫“Bridge”,就是希望通过特殊教育这座桥梁,使得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都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学校集团共有400多名学生,年龄跨度是4-20岁,分三个部,小学部学生为4-12岁;中学部再分两类,一类面向肢体残疾较重的学生,主要是为他们提供生活自理、社会参与能力的特殊教育,另一类则强调普通知识教育,学生的残疾程度相对较轻。我们参观的这所分校,是中学部第一类,招收各类肢残学生,年龄在13-20岁之间。学校的课程都是经过专家评估组评估后制订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非常重视医生的介入,从专门针对残障学生而建立的医疗中心聘请医生,每周到校2次,与教师和护工交流学生治疗和学习情况。政府出资创办的医疗中心,为学校和家庭提供长期、免费的专业医疗支持。
第三所是Auris College。该校是一所以招收听力与言语障碍学生为主的初中阶段特殊学校,学制为5年。目前该校学生总人数为227名,班级人数为8人左右。学生进校后根据智商测试的结果接受不同类别的教育。智商为85及其以上的学生,一般接受普通教育(所用教材和教学要求基本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但学习年限比健全学生长一年);智商为85以下的学生则主要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可以考高中再考大学,凡是考上大学的听力与言语障碍的学生,大学里都会专门配备手语老师辅助教学。
2.开展特殊教育的对话和研讨
本次考察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举行上海-鹿特丹特殊教育论坛,双方各有代表进行主题研讨。鹿特丹市方面,公立教育局布洛克局长以及教育局特教专管员波尔先生就荷兰特殊教育概况与政策、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挑战、就业市场与特殊教育需求等做了主题演讲。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鹿特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分成四类,即盲校、聋校、肢残和智残等多重残疾学校以及心理和行为障碍学校。荷兰政府强调四点,一是对特殊需要学生的尊重,二是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并培训教师,三是服务特殊需要学生,培养学生的服务能力,四是引导特殊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分享经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荷兰则强调学校应能够从学生的真正需求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特教学校的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目前而且在将来都能够融入社会。学校要能够以“一种专业的方式爱学生”。
在了解、学习荷兰鹿特丹的特殊教育现状和经验的同时,代表团积极同鹿特丹市同仁展开对话,发表演讲。尹后庆副主任做了题为《以学生为本,推进上海特殊教育现代化》的主题演讲,阐述了上海特殊教育的现状,主要发展举措和下一步工作思考。卢湾区教育局唐海宝局长、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杨七平校长、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校长分别以区域推进随班就读、职业和升学双通道教育、脑瘫学生课程建设为主题发表演讲。通过演讲,使得上海的特殊教育为与会同仁所了解,上海特教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关于课程建设和就业准备等实践和生动案例,深得认可与赞赏。演讲间隙,双方还就很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看法。比如关于随班就读话题,布洛克先生谈到在鹿特丹市,政府安置各类残疾学生的主要方式是随班就读,家长也希望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但是毕竟学生之间有差异,当普通学校没有配备足够的特教老师和设备时,随班就读就会产生问题,因为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对特殊需要学生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这是鹿特丹关于随班安置的突出矛盾。对此,尹后庆副主任深有同感,表示,在上海,随班安置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一方面,基础教育强调知识掌握的传统根深蒂固,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和普通班级,要按照常规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接受教育,评价学业成绩,自然不利;另一方面,在家庭文化传统的推动下,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进而获得体面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因而往往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内学习、竞争。唐海宝局长在演讲中提出,片面强调融合,则难以兼顾特殊需求,过分强调特殊需求,则容易把孩子打入“另类”,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挑战着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智慧。
(二)伊斯坦布尔考察活动
1.考察孔子学院建设进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加深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上海大学与土耳其海峡大学关于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事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此次考察,我们了解到,海峡大学非常重视合作举办孔子学院这项工作,对有关合作办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虑,并希望通过考察团向中方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教师工资支付问题,孔子学院的教师工资由国家汉办直接支付给中方授课教师,若经由海峡大学支付,不仅增加了货币换算的麻烦,而且由于土耳其对经费流通设置的种种管理环节,会降低效率、增加工作负荷;二是教师签证问题,中方派送的教师应尽早确定人选并提早解决长期签证问题,避免学期将至而不得已办临时短期护照。
2.参观朵阿学校
朵阿学校(Doga school)从学前教育一直到高中教育,2002年建校,设有多个校区,是伊斯坦布尔最好的民办学校。doga在土耳其文里是“自然”的意思,举办者希望学校教育教学能够贴近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实施教育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自然地成长。我们参观的校区,位于山谷之间,校园翠绿环绕,空气清新。学校有露天温水泳池,有大片的运动场地,大大小小的天然草坪,有室内和室外马术训练场,学生在土耳其和欧洲的马术比赛中经常获得冠军。除了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外,学校还因地制宜,在山坡上开辟一块平地,作为户外教室,天气好的时候就在这里上课,更形象地诠释了其“自然”的办学理念。同时学校还就近开辟多片小块土地,由老师指导学生在这些地块里种植蔬菜和瓜果,让学生边做边学。为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学生可以把收获到的蔬菜和瓜果带回家同家人分享(在学校为考察团准备的晚餐中,蔬菜就是学生种植的)。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这所学校是全土耳其第一家开设中文课的学校,目前学校有5名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举办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要让自己的学生都能懂汉语、说中文,推动中土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在朵阿学校的影响下,土耳其国家教育部门宣布,把中文作为全国的外语课程列入选修计划内。重视中文教学外,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MBA课程,培养学生的商业和金融方面的能力。同时,从小学起开始高智商儿童教育的实验,委托第三方对小学入学学生(6岁)进行智商测量(韦氏智力量表),然后根据智商分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将逐步开设诸如思维训练、世界历史等特别课程,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能。
二、鹿特丹市特殊教育的几个特点
特殊教育是本次考察交流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考察鹿特丹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及研讨会上的交流,我们发现,鹿特丹市的特殊教育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注重残障学生的综合诊断和评估
荷兰鹿特丹的特殊教育有一整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如在初中聋校,先通过智力测试进行分类教育,智商85及其以上的在聋校接受普通教育,智商85以下的接受职业教育;无论是接受普通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实习前都要进行一般职业能力测试;学生就业前,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档案、实习结果、社会情感测试等综合情况来推荐适合学生的工作。
再如前面提到的Bridge学校,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如何安置,是在残障为主的校区还是在普通知识教育为主的校区,或者某个阶段应该在哪个校区,分校区后如何制订课程,等等,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在专门的评估之后再做决定。学校会组建由医生、教师、护工、心理专家等构成的评估小组,对孩子的特殊需求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人化的教育计划,“在一开始就选对方向、找准基础”,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注重职业准备教育
荷兰鹿特丹的特教学校很重视残疾人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教育,如在辅读学校,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开设的专业课程就有11种之多,而且每门课程都建有相应的实训室。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14—16岁时,智障学生要到社会有关单位参加实习,每周2天,共有6个不同内容的实习点,每半年一换;17岁时,则单独一人去不同的单位实习。在初中聋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初三年级开始先在校内实习,初四年级开始到社会上有关单位进行分组实习,实习时间为2—3天/每周。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在实习中长才干,在实习中获进步,在实习中融入社会。
3.
内容贴近生活
Herenward Voortgezet
学校开设有11门专业课,包括园艺(在校内一角开辟有供学生园艺活动的空地)、手工缝纫、烹饪、西式点心制作、家务整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如复印文件、接听电话、接收与发送传真)、手工工艺品制作、绘画、理货(校内开设小型超市,供学生练习整理货架,摆放新上架的物品,下撤到期或过期的物品)、木工(制作简单的木模和玩具)、洗菜(清洗和认识各种蔬菜)等。
4.
注重利用社会资源
荷兰鹿特丹的特教学校都非常强调利用社会资源来办特教。不管是辅读学校还是初中聋校都与社会有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形成了实习网络体系(这也同时反映了荷兰整个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爱),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时间、高密度的各种工作岗位的实习。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鹿特丹特殊教育的考察和交流,我们感到,鹿特丹市的特殊教育,在内涵发展的深刻性、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和人性化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的上海与世界进行教育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正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结合当前上海特殊教育的现状、任务和发展趋势,我们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1.加强综合性的诊断和评估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一支由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专家以及一线特教教师组成的队伍,研发和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特教评估体系,逐步加以推广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从而真正有利于促进上海特教的发展,促进上海残疾学生的发展。
2.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给特殊教育有关学校和教师提供多种专业支持。通过资源中心,建立特殊教育资源库和信息库,组建医教结合的专家队伍,对各类残疾学生康复与教育做出评估,对随班就读的工作进行专业指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本市重大特殊教育攻关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指导特殊教育学校改革和发展,为教师提供专门化的支持性服务。
3.加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特殊教育法规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特殊教育条例》、《特殊学校暂行规程》等,推动了特殊教育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但现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某些条款滞后于特殊教育实践,操作性不强,执法的力度不够,使得特殊教育缺少充分的法律保障。
4.加强学生生活适应和职业准备教育
根据对残疾学生的综合诊断和评估结果,给学生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特别是突出对学生的生活适应和职业准备教育。在课程上设置与生活和就业贴近的内容,在课时安排上留有充分的实习时间,帮助学生更好的自理生活、自主利用时间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上海的中等职业教育组建了许多实训基地,上海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应充分利用中职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拓展特教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促使上海特教的职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5.改进特殊学校的设施设备
对于肢残学生,方便适用的辅助设备非常重要。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鹿特丹的特殊学校可以把学生的残疾情况提供给工厂,工厂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相应辅助设备,如轮椅、校车等。当然,价格也非常高。总体来看,上海残疾学生的辅助设备同鹿特丹比,还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肢残学生而言,已有的设备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残疾学生特殊需求。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国内生产商提高设计和制造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求适当从国外引进一些专门设备,从而更好地为残疾学生的康复和教育服务。
6.加大与友好城市教育交流的力度
本次考察的两个城市,鹿特丹和伊斯坦布尔,都是上海的友好城市。两个城市的教育部门对考察活动都十分重视,鹿特丹市公立教育局精心组织了两地特殊教育交流论坛、安排考察了几所特色明显的特教学校。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文理学院院长均安排时间与考察团交流,细致认真地与我们商讨了筹办孔子学院的事宜;我们考察的朵阿学校,非常重视与上海的交流,他们的部分学生曾经应邀来过上海,对上海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考察中,校方负责人非常希望上海派学生去参加他们的儿童节或教育夏令营。我们深深感到,这些城市与上海开展交流的愿望十分强烈,建议上海教育系统加大与友好城市的交流互访力度。
(执笔者:徐士强、杨七平、周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