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智障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嘉定区成佳学校  郭俊玲

一、阅读教学实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从辅读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注重于而忽视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会知识,而忽略了学习能力的习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1.在情境中导“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兴趣才能引起儿童对知识的更好注意。智障学生的注意目的性和自我约束能力都不如正常儿童。教学中,如果单调地谈话、讲解,枯燥地读、写、练,这样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分散,兴趣渐失,以致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有极大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激活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四季的花》时,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看媒体,欣赏四季的鲜花,通过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将学生带入花的世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季节开什么花吗?”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学习课文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朗读中导“悟”

“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朗读可以调动学生口、眼、脑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他们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因此语文课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以读入文,以读析文,以读品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始终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使“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利用配乐图文,让学生体验情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伙伴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欢乐心情,感悟文本内容,入境入情,让静止的文字“活化”起来,唤起智障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领悟文中有趣的内容。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发现,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在理解中导“学”

智障学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以获得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方法、技能为目标。在对中重度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逐步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如《风姑娘送信》一课,就是由结构相似的四个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也基本相同。在教学时,抓住教材的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部分,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二部分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一方法,进行组内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点拔。第三、四部分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法去自学,去感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能使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解文本内容,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境界。

4.在质疑中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以往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让学生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由于智障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自控能力差,因此,思考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解决自己困惑的过程,这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如在教学《奶奶要晒太阳》时,出示课题后,就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们问出了如下问题:“奶奶为什么要晒太阳?奶奶晒到太阳了没有?奶奶是怎样晒太阳的?”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再进行同桌讨论、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他们兴趣很浓,积极参与了下面的学习活动,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都很好。因此,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在拓展中导“说”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的缺陷,认知能力低下,知识经验欠缺,语言内容局限贫乏,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有限,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辅读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教学训练,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运用语言,表达意愿的能力。如在教学《风姑娘送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课文内容转化为句式训练:风姑娘把信送给(    )。(   )收到风姑娘的信,知道了(    )。此练习,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完课文之后,又让学生借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句式练习说话。由于有课文内容做铺垫,所以学生并不觉得难,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发言积极,各抒己见,大胆练习说话。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对课文中的语言和形式进行迁移和拓展,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的缺陷阻碍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也限制了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实践,不仅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唤醒了他们的阅读需求,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很多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主动地去阅读一些少儿读物和报刊杂志,如:《少年报》、《芝麻开门》等,他们不仅时常在课间饶有兴趣地阅读,而且能与同学交流读物的内容。

2.提高了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智障学生的生活面狭窄,知识贫乏,影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智障学生的阅读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说话习惯,例如,通过教学中多次反复的训练,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正确、大胆地表达,发展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思维能力

智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表现和概括能力,对外界的依赖性很强,对各种事物的归纳能力和辨别能力都很差。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把这些内容内化为主观的价值判断,这些内容往往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阅读教学的思考

1.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阅读能力,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

新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应坚持大语文教育观,不过分依赖于教材,要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如订阅报刊杂志、儿童读物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学校、社区等的宣传栏,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要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面向全体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使其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以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获得为主要教育目标,把握学习语文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智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就要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等促进学生思考、想象、感悟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智力发展了,又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基本的语文素养将会提高。

3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阅读困难,采取辅助的手段

1)智障学生由于记忆力弱,学过的字很快就忘记了,造成了他们识字量少,因此阻碍了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一般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用图片、录像、动画等媒体辅助设施,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体验、感悟。

2)面对那些智力残疾且伴有其他残疾的重度智障学生,应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制订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例如,伴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沟通卡、手势语来表达;伴有自闭症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应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与其他学生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