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
翔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组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肌肉抽动和声音抽动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其他行为障碍的综合征。发病在2—15岁之间,至少持续1年。肌肉抽动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面部、头部、上肢、下肢、喉等部位,具体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突然、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行为,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行为改变等症状。如果肌肉抽动行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会对儿童的情绪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干扰儿童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儿童本人的学习。因此对这一问题行为进行矫正、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刚(化名)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出生时顺产,体重正常。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父母健康状况良好,无遗传疾病史,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偏上。3岁时父母发现小刚有面部抽动的现象,经大连第二医院确诊并服药一年,小刚的面部抽动现象明显减少,并且面部抽动现象并未复发。2007年小刚父母离异后,小刚面部肌肉抽动的现象再次复发。2008年11月接受特殊教育训练。
二、制订计划与实施
(一)制订计划
研究者结合访谈与观察结果,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简称ICD-10)关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认为小刚符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典型特征。小刚自身存在肌肉抽动的行为问题,而抽动的部位以脸部为主,主要表现为斜眉、眨眼、干咳。
研究者分析导致这些行为问题的最终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与小刚自身承受的压力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如果承受能力满足这种要求并能享受其中,那么压力就是受人欢迎、有益无害的。反之,压力就会使人一步步衰弱,成为不受欢迎、有害无益的;二是与小刚正确的归因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归因方式决定小刚是否能够正确总结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正确的面对老师、同学对自己家庭结构的态度,帮助小刚缓解来自学习、社交的压力,重新树立自信心。
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研究者针对小刚自身存在的压力和错误的归因方式两个方面的问题,对小刚采用放松练习:放松练习是调解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以及放松紧张痉挛肌群的一种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以帮助患者解除歪曲的认识并学会用更现实的方法进行思维的心理疗法。
(二)实施训练
训练周期为每个星期训练1次,每次2个小时。通过训练帮助儿童缓解自身的压力、纠正错误的归因方式,并减少面部肌肉抽动的次数,重新建立自信心。正式训练分为两个部分,包括放松阶段、训练阶段。
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活动是通过抑制和放松交替进行的,所以大量的大肌肉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帮助小刚提高注意力并且对小刚释放自身的压力也有很好的帮助。基于此观点,在每次训练前研究者与小刚都要进行放松训练。研究者与小刚席地而坐,双手向上伸直,用力向上举,将力量集中到一点,好象要将天顶开一样,同时做两次深呼吸,持续一段时间——吐出空气——放松,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调整呼吸的节奏、稳定情绪。放松训练中小刚的精神压力在瞬间得到释放,短时间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带来的压力,为正式训练奠定了基础。如果小刚对训练表示了抗拒,研究者将调整训练计划,为小刚提供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集游戏、娱乐于一体的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而且使训练能够持续进行。
正式训练阶段研究者根据艾里斯的ABC(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帮助小刚改变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错误的观念。具体训练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即认知的方法和情绪的技术。
1.认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谈话与小刚进行交流,在谈话中小刚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引导者,研究者只是为小刚提供思想指导,并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教授正确的交际策略,引导小刚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归因取向,纠正歪曲的思想。具体过程要求训练者首先对小刚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询问,引起小刚对话题的兴趣,激发他与训练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纠正小刚歪曲的信念。此时小刚经常与研究者进行争辩,利用争辩研究者为小刚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小刚逐渐走出误区并减缓自身的压力。总之,认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纠正其不正确的想法。
2.情绪的技术包括了两个部分,即合理情绪想象练习和角色扮演或角色互换扮演。(1)合理情绪想象是指在训练者的指导下,要求小刚做出合理的想象,提高对其非理性信念的认识。首先研究者为小刚指定一个主题,让小刚独自思考两分钟,然后由小刚向研究者讲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包括事物发展的开头、过程、结尾,在整个复述过程中要保证思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避免造成“胡思乱想”背离训练的最终目标和训练原则。最后研究者对小刚的复述给予点评和总结,帮助小刚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角色扮演的训练中,要求小刚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老师、父母、同学、售货员、司机等等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和互换让小刚掌握合理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际、应对策略,以理性信念面对生活。研究者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小刚扮演适当的人物角色,要求模仿者的语言、动作、举止、表情均符合被模仿人物的特点。扮演过程中研究者密切配合小刚的表演,与其进行对话或进行适当的辅助,以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每次训练后研究者都要求小刚对训练的收获写一篇总结,目的是帮助小刚进行内省、自我反思,使训练成果能够更好的沉淀和保存。
放松练习、认知—行为疗法的根本目的是缓解压力,纠正错误的观念,相比之下比体罚、行为矫正等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被试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于训练结果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训练进展与效果
通过对小刚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训练,目前小刚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情绪极度紧张时能够主动地使用放松训练的方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缓解自身压力,更好的抑制肌肉抽动的行为。
根据小刚的班主任老师反映,小刚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好于以前,而且在听课的过程中,不再表现出斜眉、眨眼等怪相,同时也不再发出干咳等怪声。现在的小刚已经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来自于学习、生活、社交中的压力受到了抑制,个体的心情自然就会变得很开朗,心情的转变也促使面部肌肉抽动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
小刚的家长告诉研究者,小刚在家里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做完作业还能够主动的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家务活,而且对爷爷奶奶很尊敬,不再向爷爷、奶奶发脾气或者提出无理要求。
四、反思
通过此次训练研究者发现,压力可以导致情绪的变化,情绪的恶化可以诱发肌肉抽动。压力可以来自于家庭、学习、社交等方面。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就会导致烦躁、不安、紧张的情绪,进一步诱发肌肉抽动、学习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又会使儿童的情绪更加紧张和冲动,通过紧张的情绪再次诱发肌肉抽动的问题,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在国内外也有人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个人承受压抑时一种反抗心理的表现形式。几乎所有病人在精神有压力时症状加重,患者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事物时,抽动症状可减轻,因而多数人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社会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与抽动症状的减轻或恶化有相关关系。所以家长、老师以及同学都应该正视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行为表现,无端的歧视、排斥等社会现象都会加重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心理压力,诱发肌肉抽动的次数和频率的增加。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练习等释放压力的训练方法,可以从心理层面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肌肉抽动行为进行干预和治疗,缓解儿童肌肉抽动的次数和频率。但是心理治疗的方法只适合于解决内隐的问题,而且训练结果不易测量和检验,同时也具有不稳定性。所以,研究者建议采用心理治疗的同时应该注重行动研究,并且要对被试实施长期的跟踪和定期访谈,以了解被试的发展状况。
关于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训练方法还有很多,但是研究者认为心理康复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可以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与其他伴随症状, 消除诱发因素, 从而恢复儿童的自信心、缓解症状, 防止发生其他心理问题。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