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英
我国新一轮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经过十余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体系,但如果从特殊教育应该提供每位儿童以优质教育的高度看,我国现有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尚不完备。例如,针对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已初步建立,但针对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课程与教学尚未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相对完善,而针对学前、职业、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不均衡,显现了我们与发达国家/地区特殊教育的距离。
一、我国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还未完成
特殊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直接关系到特殊学生社会融合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目前特殊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特殊教育的性质理解片面,对特殊学生缺乏合理的教育期望,因此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严肃性难以获得保障;其二,教育主管部门缺少对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监控。
(二) 普通学校中的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虽然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主要方式,但目前随班就读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班混读”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其一,我们并没有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过系统的调研,因为不了解其学习能力,因此无法对普校课程与教学进行科学地调整;其二,普校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他们对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求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无法为特殊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其三,资源教师严重不足,由于没有独立的人员编制,普校资源教师大多是“代理教师”,他们不可能专心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所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缺乏对送教上门质量的监控
由于接受“在家教育”的重残、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的课程尚处空白,因此送教上门的课程与教学随意性大、科学性差。
(四)缺乏对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的监管
目前残疾青少年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与教材非常匮乏,学校主要是照搬普通职校的课程与教材,或自编教材。由于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开发中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指导、缺少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材的审核与备案,因此这些教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评价。
二、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对策
(一)制定与完善特殊教育课程政策
为保障特殊教育课程的健康、持续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尽快出台引领特殊教育课程发展的制度与规划。
(二)加强对特殊学校课程、教材与教学的监管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监管力度。通过新课程方案培训、课程实施检查、教学督导等方式,落实特殊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同时加强对特殊学校教材编写、使用与推广的规范,并严格执行教材上报审定、备案制度,以保证教材的科学、使用的规范。
(三)编写特殊学校课程标准和教材,并开展教学实验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校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框架和实施要点,它既是国家/地方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的基础,又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的依据。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快特殊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开展教学实验,推进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研究。
(四)加大随班就读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加强随班就读课程和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对随班就读生学习现状和学习能力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基础上,制定与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能力、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五)提升“在家教育”的质量
为使多重残疾和重度残疾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应研发多重残疾、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课程和方案,并加强对上门教育人员的专业指导。
(六)成立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研发中心
为规范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应尽快成立国家和地方两级“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研发中心”负责全国或各地区的特殊教育课程规划与建设,负责教学的研讨及科技辅具开发。
(七)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发与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辅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可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因此政府应投入必要的人力与物力,支持特殊教育科技辅具的研发和推广。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有课程和教学还不够成熟。应大力开展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包括对国内外相关教育机构课程与教学的比较研究、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比较研究、普通教育课程与特殊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等。在充分研究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方向、科学高效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