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奉贤区教育局长 陆建国

近年来,我区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实施“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出台了《奉贤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特殊教育管理网络体系,完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满足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结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按需供教”。

一、高度重视特教事业,齐抓共管,形成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有效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区政府把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区政府领导下,我区教育、残联、民政、财政、卫生等责任部门通力合作,落实特殊政策,在组织协调、办学经费、康复指导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加大特教经费投入力度。2009年来,投入1100万元用于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惠敏学校校舍改建和设施设备添置 ,投入100万元用于学前特教点、随班就读资源室和聋儿语训点的建设,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区康复指导中心工作运转,并且对惠敏学校学生实施了全免费教育。

三是创设良好的教育与康复环境。我区以特殊学校为主阵地、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为主渠道,形成特殊学校集中办学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举,同时为严重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格局,使所有的特殊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得到优厚的教育待遇。我们重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通过扩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对奉贤惠敏学校校舍和食堂综合楼进行扩建;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与残疾儿童的实际需求,在南桥城区设立学前特教点。完善爱贝早教中心聋儿语训点建设,发挥爱贝早教中心对聋哑幼儿的早期干预作用,为全区学前聋儿提供康复服务;我们还遵循随班就读学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在南桥城区选择优质初中和小学各一所设立资源教室,并辐射全区;在推进特殊学生职前教育方面我们也做了具体的规划。

二、遵循教育规律,突出重点,实现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建设一支随班就读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对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教师,负责本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配备特教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对本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

二是建立特教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对全体特教学校专职康复教师、资源教师及巡回指导教师开展康复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工作要求与相关的康复知识与技能。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开展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三是实施新教师“135”培训工程。注重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师基本功、康复技能和医教结合的培训,建设一支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的专业型教师队伍。使其“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基本成熟,五年脱颖而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四是加强区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通过组织特教教师培训、考察和专题讲座、报告等指导方式,对特教教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提高特殊教育实践与研究能力,建设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在区、校两级层面上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2.加强康复课程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一是引进和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弱智、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康复课程。

二是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发残疾学生的潜能,补偿他们的缺陷。

三是探索特殊教育评价方法,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

三、有效实施资源整合,构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工作机制,按要求开展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基本建设。

探索建立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实现特殊教育机构中残疾儿童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机整合。加强与区残联、区妇幼保健所、各中小学的沟通,整合资源,做好送教上门及随班就读的指导工作,鼓励送教上门孩子定期到医院或区康复指导中心进行康复。每年都要对基层中小学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进行巡视、指导、考核和表彰。对送教上门有成效的孩子,区康复指导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接纳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按照上海市政府提出的“要把特殊教育打造成上海教育的一张最精彩的名片”的要求。走医教结合的道路,以全新的理念开展残障儿童的教育和康复的实践和研究,以国际的视野构筑起医教结合体系。实现“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的目标,推进区域特殊教育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