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中、高等教育衔接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王伟霞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从中学生活的三点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转变到大学生活的自理自治,学习上的高度自觉,这些转变在正常人有时都不能够适应,听障学生又该怎么样调整呢?我从事高段特殊教育多年,从中总结出一些中高等教育衔接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些帮助。

一、从知识体系上衔接

(一)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大:数理化知识点相当多,高中毕业的学生要把所有知识点都学通,确实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2.理论性非常强:所学知识不能是停留在简单的运算阶段,而是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综合性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

(二)大学教材的特点

1.知识起点比较高:就基础学科而言,很多同学都反映在高中时候是数学的尖子生,可是面对大学的高数却无从下手。

2.专业定向性强:在中学阶段,考上大学是唯一目标,现在上了大学却突然出现了新增专业,面对专业知识的陌生,从思想上难以很快接受。

3.选修课程的增加:在中学阶段,我们只有必修科目,而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这种自主式学习给一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带来了一定困扰。

中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和大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在大学每一科的第一堂课,都应将大学知识和中学知识的区别,在大学中学习这一门课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告知学生,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知识和中学知识的许多不同,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二、从学习方法上衔接

(一)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2.听课中根据老师讲课内容,重点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课后自己系统地总结老师传授的知识,及时复习,并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

1.教师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

2.教师大都使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授课手段多样化,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

3.课本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课外习题也少。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正如钱伟长所说: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聋生的自我意识较差,独立性不强。在学习中,学习过分依赖于教师,一旦出现不会的或陌生的题目,不加思考就来找老师解决,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在高中阶段就要慢慢地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其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克服其自身弱点。

三、从身心发展上衔接

高中生的性格特点:(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也很脆弱。(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如:互相攀比手机、名牌鞋、衣服,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1意志水平明显提高。大学生多数能逐步自觉地确定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实施计划,排除内外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其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和果断性都有了较大发展。(2)情感丰富。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随着校园生活的深入展开,社会需要增多,情感也日益强烈,日益发展完善。这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在对家长、同学老师的态度上,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他们的道德感,友谊感,美感和荣誉感等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成为其情感世界的本质和主流。他们富有理想,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了希望和激情。(3社会需求迫切。为了接受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年限比同龄人长,这使他们与社会有一定距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渴望融入社会的愿望更为迫切。在校园里,他们关注着社会,评判着各种社会现象,并希望自己加入进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各种令人不满意的现象,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相互作用,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心理依据。

高中生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强。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走向独立生活,强烈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都有很大提高。同时,大学校园环境也比以往自己的生活环境赋予个人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空间。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往往有要求独立的想法而没有独立的行动。他们尚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仍处于一靠家庭、二靠学校的状况。而聋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听力障碍给聋生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直接影响到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长期的自我封闭会让聋生缺乏自信心,是非辨别能力下降,道德水平低,情绪波动大,在上大学期间可能出现一些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大学更要关注聋生在心理上的转变。

四、从家长工作上衔接

从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逐步过渡,不仅需要学生来适应,也需要家长做一些相应的配合。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家长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发展状况,特别是在备战高考的时候,更是通过电话、短信等等各种方式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近况。可是当孩子考上大学以后,家长们就觉得如释重负,只是在开学第一天报到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从此不会再通过与校方的联系来获知孩子的情况。这样就会使一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由于疏于管理以至于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脱离正轨。

例如,我们常常听到某高校大学生在学校不遵守校规被勒令退学后,家长才睁大眼睛:“不可能的,我们家孩子从小就是听话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呢,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其实发生这种事情归根到底就是家长和老师疏于沟通的结果,家长总认为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应该横加干涉,其实刚上大学的孩子只有十八九岁,他们还是一个大孩子,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有效地老师沟通联系,很多高校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从中学升入大学,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学习习惯,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管理方法,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提前做好中高等衔接教育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学习等方面的准备,使他们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等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